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0559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在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田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活动的袁隆平是不是也做梦,梦见过什么。

袁隆平是一位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凡人,当然要做梦。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1986年,袁隆平在总结国内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新材料,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在他的著名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中他提出,若将杂交稻的强优势固定下来,就可以免除年年制种,成为一系法杂交稻。……

1.课文的题目“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
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
4.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悄然兴起的旅游形式,Citywalk(城市漫游)可谓是颇具人气20234月,DT财经和DT研究院联合发布《2023旅游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在几种新型旅游方式中,人们想尝试Citywalk的意愿最为强烈,占比高达82%。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并愿意尝试Citywalk主要是因为其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要。”10月上旬,财经评论员郭宇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itywalk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快节奏’旅游,其更强调旅游的品质与深度,而非景点的数量与广度。放慢节奏,形成自己对于城市文化的个性化思考,是Citywalk的核心意义所在。

图一:Citywalk人群分类

(摘编自卢岳、王紫茜《Citywalk火爆出圈   换种方式玩转城市旅游》)

材料二

形式一:打造社交空间

从参与的动因上看,这些人普遍渴望慢节奏生活、经济适用型出行、体验环保、与社区建立联系、舒缓上班族压力等。因此,社交属性是Citywalk的首要功能。这也决定了Citywalk的最基本营销形式:几人成团,拼团收费。Citywalk首先发源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目前也拓展至部分二、三线城市。参与者以社交平台为主阵地,发布Citywalk路线分享、街拍图集、网红打卡等,既有专门的组织者发布的相关活动,也有散客拼团寻找旅伴。从线上讨论到线下相聚,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在Citywalk的过程中结识到新朋友。

形式二:品牌场景化营销

从商业逻辑角度来看,Citywalk为品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场景化可能,小众化本地化的趋势逐渐抬头。与其说Citywalk新中产们的时尚单品,不如说这更是一种情绪价值的代偿。这些概念都可以成为品牌营销的全新切入点。

20236月,健身类产品平台Keep在北京打造了一个名为“Keepland”的线下运动空间,同时发起名为热量守恒的一场Citywalk活动。这次线下活动,为品牌借势营销提供了新玩法:用具体的场景把所有品牌故事串起来,将消费场景化。这也为未来做更多品牌的跨界合作和行业破圈提供了可能性。

形式三:城市品牌打造

从文化视角来看,Citywalk能打通的不仅是商业价值,更有望实现商业与文化的平衡。目前,各地旅游需求旺盛,热门旅游城市也可借由Citywalk的东风打造自己的城市旅游品牌名片。

通过Citywalk的形式,不同的城市有机会打造各自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相比于刻板的地域标签,这些城市借由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传达出更有温度的立体形象。这种城市品牌的打造,一方面有助于本地文化的传播和运营方式的突破;另一方面惠及的不仅仅是本地人和本地品牌,更能极大拉升本地的文旅行业,打通城市建筑、人文、商业等各类社群之间的充分互动,实现产业、内容、平台、渠道的有机重组,带动更全面的城市经济复兴。

(摘编自高言《Citywalk爆火,品牌如何借势营销》)

材料三

城市漫步是近期兴起的热词,是一种颇受年轻群体青睐的旅行新方式。其更关注行走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感——旅行者漫步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欣赏建筑景观,感受生活氛围。城市漫步为旅行者提供多元的视角理解城市,也为城市治理者讲好城市故事创造更多的机遇。

_________。标志性景观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游人初识城市的领航灯。鸟瞰中华辽阔大地,万里长城绵延不绝、西湖胜景如诗如画、渺渺洞庭水天一色……透过一隅,可窥视城市的前世今生。不过,地标绝非脱离城市底蕴和游离于城市人文风貌之外的奇异品。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破坏原有历史文化古迹,就会影响城市整体的风貌。

_________。建设活力街区既要整治和改善旧城区道路和市政设施,也要留住老底子的生活场景和老字号的人间风味。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转型和重构中,适当保留街区原住居民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网络,维持其原有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好群众参与地方工艺、民俗活动等文化遗产传承的途径与方式,形成多方参与城市共建的最大公约数

_________。城市治理者要借助基层群众智慧和智能科技手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要注重差异化发展,要各美其美,重视区位优势和历史积淀,冲破阻碍自身发展的困境。

此外,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依靠人,也发展人。要培养专业化人才以夯实技术研发基础,还要探索互动、高效、全民参与的城市治理模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城市治理要下足绣花功夫》)

1.将以下三句话分别放回到材料三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传承“烟与火”,点亮街区激发城市活力
②用好“人与技”,聚焦科技赋予城市智慧
③兼顾“点与面”,善用地标探寻城市风貌
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
2.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并愿意尝试Citywalk,主要是因为其满足了现代人的物质文化需要。
B.社交属性是Citywalk的首要功能,所有参与者都能在Citywalk的过程中结识到新朋友。
C.用具体的场景把所有品牌故事串起来,将消费场景化,这将成为未来品牌跨界合作和行业破圈的必然形式。
D.Citywalk为旅行者提供多元的视角理解城市,也为城市治理者讲好城市故事创造更多的机遇。
3.根据材料内容,下面关于Citywalk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参与者以社交平台为主阵地,既有专门的组织者发布的相关活动,也有散客拼团寻找旅伴,说明Citywalk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社交方式。
B.Citywalk为品牌提供全新的场景化,它既是“新中产”们的时尚单品,也是一种情绪价值的代偿。
C.热门旅游城市可借由Citywalk打造自己的城市旅游品牌客片,来实现商业与文化平衡的可能。
D.Citywalk更关注行走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感,因此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发展人。
4.请结合材料一的图一,写出两条你获得的结论。
5.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Citywalk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
2024-09-0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三小题。

材料一:疾病医疗是城乡居民最现实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险是解除这种后顾之忧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陆续建立了面向城镇居民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制度和面向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为解除人民的疾病医疗负担和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全面推行和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原有的由城镇单位与农村集体包办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推进适合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等制度。

当然,现今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医保政策公平性和多样性问题,不同群体保障的层次不一样;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一些地方医疗条件比较差;医疗保障缺口巨大,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保险发展迅速但整体覆盖面较低,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等。

(摘编自郑功成《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材料二:

1 20142018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情况

年份新农合/亿人城镇居民/亿人城镇职工/亿人总参保人数/亿人
20147.363.15412.829613.3347
20156.703.76892.889313.3582
20162.754.4862.953210.1892
20171.338.73593.032313.0981
20181.308.973.1713.44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录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在新增调入药品中,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未能列入医保范围,同时药品价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多发,甚至出现病患因为得不到医保支持而放弃治疗的情况。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体制的联动改革,逐步提高了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水平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由于保险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需求不断释放,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逐年上升。

(摘编自《医保目录调整彰显深化医改新成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解除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之忧,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医疗保险这项工作,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收到显著成效。
B.201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回落到1.3亿人,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而失去了积极性。
C.2014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收入为8000亿元,而2018年已逾12000亿元;与此同时,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也在持续稳步增长。
D.2014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收入为8000亿元,而2018年已逾12000亿元;与此同时,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也在持续稳步增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如今的医疗保障制度依然存在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B.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因时而改,因时制宜,20世纪90年代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019年调整医保目录就是有力的证明。
C.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以及医疗保障工作的推进,我国以前经常出现的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甚至放弃治疗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D.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没有把一些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并不富裕。

(3)西方有些记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障工作成效甚微,如果要反驳他们的观点,你有哪些理由?请根据材料加以阐述。
2024-05-1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区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从古老的甲骨卜辞、钟原全文、简册帛书,到手抄印刷的书籍手卷、线装书册,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承载着中华儿女丰富宝贵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养分,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心灵寄托。推动古籍的保护传承,不仅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更能让古之精华为今所用,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新元素、开拓新境界。

古籍从历史深处走来,包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为人处世之道。比如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讲述的是从政为官心里要装着百姓安危冷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号召干事创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彰显担当。挖掘古籍中蕴含的精神财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我们才能赓续中国民族文化血脉,促进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

保护是传承的基础。10万部(件)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发布,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评选并公布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累计收录古籍13026部,命名203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各地逐步建立本地珍贵古籍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评审制度,对存世古籍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分级保存保护……近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瞩目成就,古籍修复技术不断精进,古籍保存条件显著改善,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古籍保护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推动古籍的保护传承,要学会向科技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做好当代古籍保护工作,科技的保护支撑作用十分重要。在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智能化古籍脱酸增强装置可以对整本古书进行脱酸加固处理,让面临风化消失风险的古籍重获新生。江苏省以江苏珍贵古籍数字资源集成为基础,统筹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把各种古籍文化展览从线下搬到线上,让读者在云端就能感受中华古籍之美。

留存在中华大地上的古籍典藏,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成为我们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把古籍典藏保护好、利用好,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发展,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1.下列关于“古籍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动古籍的保护传承,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
B.只要保护好古籍,就能传承好古籍。
C.古籍保护向科技要动力,就是指要利用科学技术推进古籍的数字化。
D.把古籍典藏保护好、利用好,未来才能将其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第一段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第三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C.文章第四段通过一些统计数据,论证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瞩目成就。
D.文章第五段以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为例,论证古籍保护工作中科技的保护支撑作用。
3.下列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心灵寄托。
B.把各种古籍文化展览从线下搬到线上,让人们感受到中华古籍更有价值了。
C.古籍活化利用应注重时代化,以当代视角汲取古人智慧和历史经验。
D.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持续繁荣。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