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基础模块上)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4-07-22 4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现代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饥(jǐn)             (yè)着                  (yàn)品                    (è)要
B.干(há)             (kàn)                 自出机(zhù)             (zhěn)天物
C.(lì)临               (dōu)                 (pǐ)极泰来               好高(wù)远
D.戏(xuè)            (yīn)习                  (shū)                  中流(dǐ)柱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基础模块上)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金灿灿       力挽狂澜       一元复始       茎秆
B.黑黢黢       攻城掠地       令人瞩目       株连
C.热烘烘       记实文学       无可辩驳       计量
D.蓝汪汪       得陇望蜀       棵粒不收       建议
2024-06-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基础模块上)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直至今天,袁隆平对于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基础模块上)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
B.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真实性是消息最基本的特征。
C.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常具有六个基本要素,即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以及结果如何等。
D.人物新闻也应强调客观事实,但在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贵在适度。适度的倾向性既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符合报道者的身份与立场。
2024-06-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基础模块上)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5. 请赏析下列句子。

①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基础模块上)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在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田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活动的袁隆平是不是也做梦,梦见过什么。

袁隆平是一位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凡人,当然要做梦。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1986年,袁隆平在总结国内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新材料,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在他的著名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中他提出,若将杂交稻的强优势固定下来,就可以免除年年制种,成为一系法杂交稻。……

6.课文的题目“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
8.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
9.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基础模块上)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下面的文章选自《“雕刻”火药30年航天工匠“一把刀”——记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几十斤重的密封堵盖一打开,刺鼻的气味立马涌出来,这是火炸药的味道。火炸药异常敏感,一丁点磕碰,甚至衣服擦出静电,都可能瞬间引爆,几千摄氏度高温中蘑菇云腾起,人就灰飞烟灭了。

30年来,在这个全世界都无法完全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的岗位上,徐立平忍耐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寂寞,以精湛技艺和过人胆识雕刻火药,将一件件大国利器送入云霄,从航天蓝领一步步成长为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

秦岭深处一把刀

已是整形组一把好手的杜鹏还记得,17年前刚到秦岭深山厂房上班学艺,就听说整形组有个徐立平是一把刀

徐立平的手艺也不是生来就有。他进厂的第一天,师傅就带他见识了点火试验。巨大的轰鸣声,窜出的火苗,腾起的蘑菇云成为他一生难忘的记忆,也使他下决心规避危险,胆大心细,勤学苦练。练秃了30多把刀,他的手越来越有感觉,一摸,就知道如何雕刻出符合要求的药面,特准。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徐立平整形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2A4纸的厚度,一把刀堪称完美。

徐立平带班很严。天平砝码摆放要从左到右从小到大,反了不行;没状态就不能上岗;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行;要是谁被发现作业时忘戴防静电手环,他给你一把揪出来:你还要命不?!你还回家不?!你不要命大家还要命……”

没见过大风浪,不经历生死,很难理解徐立平的恨铁不成钢。这工作,太危险!

那是1989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入攻坚阶段,连续两台发动机试车失利,又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火药再次发现裂纹,为了找准故障原因,不影响后续研制进度,在当时没有先进探伤设备的情况下,专家组决定,就地挖药,查找病根

徐立平那时工作不到3年,和师傅们一起加入挖药突击队。

挖药,每次只能进一人。在狭窄的空间里,人如同芯材一样被包裹在成吨的炸药堆里,每次只铲出四五克药。穿好防静电的纯棉秋衣、纯棉工服,徐立平小心翼翼地钻躺进去。他感到这个狭小而冰凉的世界,一下子安静了。

忍受着浓烈的气味,徐立平和突击队员10多分钟一换,打车轮战,如同蚂蚁搬家一样,历经两个多月的艰难挖药,故障成功排除,为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争取了宝贵时间。但任务完成后,徐立平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行走。

(选自《工会博览》,2019年第33期)

10.文章为什么以描写火炸药开头?
11.在飞船和导弹上雕刻火药,其难度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3.文章使用了小标题,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14.这篇人物新闻报道中有很多数字,请你举一例说明运用数字的好处。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基础模块上)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现代文阅读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现代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1,2,3
2
文学文化常识
3
现代文阅读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选择题
20.94字形选择题
30.65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表意不明选择题
40.94文学常识选择题
50.65理解重要句子含意语言表达题
二、现代文阅读
6-90.65新闻、通讯、访谈实用类文本阅读
10-140.4新闻、通讯、访谈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