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41021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于辞令。娴:熟悉。
B.每一令出,平其功。伐:自夸。
C.屈平王听之不聪也。疾:疾病。
D.人则反本。穷:困窘,无路可走。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怒疏屈平。                 蟹六跪二螯
B.上官大夫与同列。          父母者,人本也
C.竭忠尽智,事其君。       为‘非我莫能为也’
D.博闻强志,明治乱。       辞令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难一》)

【乙】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请             除:清除,去掉B.琴撞之                           援:执持,拿
C.穆公访诸蹇叔          访:咨询D.而无所,必有悖心          勤:勤劳
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且行千里,谁不知
A.皆出于此乎B.孰能讥之乎C.真无马邪D.安陵君许寡人
3.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都写到了君主与臣子之间的交流,晋平公能够虚心接受批评,而秦穆公却完全不理睬臣子的意见,一意孤行。
B.【甲】文中的师旷敢于“犯君”,说明他正直、忠诚、刚烈,敢作敢为、不畏权势。因自己是盲人而巧妙地用“小人言于侧”的方式来规劝,表明他是一个讲究辞令、有智慧、有谋略的人。
C.【甲】文中晋平公阻止手下人处罚师旷,体现他的仁慈。【乙】文中的秦穆公得到杞子派人送来的情报后,立即决定派孟明、西乞和白乙带兵攻郑。
D.【乙】文中蹇叔是一位知己知彼、见识深远、忠心耿直的智者形象。
5.将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2024-09-06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选自《三国志·骆统传》,主要讲述了骆统的孝顺和仁爱之心。骆统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与母亲分别时表现出成熟和体贴。面对饥荒,他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乡里和远方的困乏之人,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其姊了解情况后,给予支持并告知母亲,母亲也赞赏他的行为。文章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骆统的孝顺、仁爱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骆统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无子,见统甚哀之,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选自《三国志•骆统传》)

【注】①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乌伤(今浙江义乌)人,三国时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②改适:改嫁。③适母:古代称父之正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无子                                        归:回娘家
B.问其故                                        数:多次,屡次
C.士大夫糟糠不足                                 糟糠:粗劣的食物
D.母亦                                        贤:贤德
2.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则B.而C.乃D.且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2024-09-13更新 | 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通过简洁的叙述,展现了司马朗从小聪慧、懂礼、诚实的品格。九岁时,他对客人不敬父亲的行为进行指责,表现出对亲人的尊重和礼仪的重视。十二岁时,他在考试中因身体壮大被怀疑年龄,但他坦诚解释,显示出诚实和自信。最后,他在征吴时因巡视军士染病而去世,体现了他关心士兵、尽职尽责的精神。整体来看,文章通过几个片段,勾勒出司马朗的高尚品德和忠诚尽责的形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日: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日: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有删改)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其父字者                    道:喊、叫
B.医药                                 致:派送
C.朗巡察                           躬:弯腰
D.监试者其身体壮大             以:因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有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损年以求早B.人亲者
C.非所为也D.监试者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父族和母族,历代人都长得身材高大,我虽年幼,却没有羡慕高官的风气。
B.我的父族和母族,历代人都长得身材高大,我虽瘦弱,却没有羡慕他们长得高大。
C.驻守在家的家人和在外奔波的家人,都长得身材高大,我虽年幼,却没有羡慕高官的风气。
D.驻守在家的家人和在外奔波的家人,都长得身材高大,我虽瘦弱,却没有羡慕他们长得高大。
4.下列对文中内容分析和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朗九岁时就懂得何为“尊敬”,仅用一句话就让客人主动道歉,令人佩服。
B.司马朗十二岁时参加童子郎考试因藏匿了年龄,被监考老师审问。
C.司马朗回答监考老师的一番话令监考老师对他刮目相看。
D.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一起攻打吴国,说明他得到了统治者的重用。
2024-09-13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