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40125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妪与虎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阚吼,别妪而去,似媿其恩者。

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选自《唐语林校证》)

【注释】①奋迅阚( hǎn )吼:大吼一声。②阙:空。③何:等待。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妪山       行:走路B.而之曰       语:语言
C.妪说其由       具:通“俱”D.别妪而       去:离开
2.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B.妪因即之C.而语之曰D.妪登垣视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知识点】 杂记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贪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非左右之得与。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明又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节选自刘安《淮南子·道应训》)

【乙】子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候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诚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不宜众威受赏。

荀子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抑卑其后世,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

(节选自《荀子·强国》)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发将师以当之”与成语“势不可当”的“当”意思相同,可理解为“抵挡”。
B.“兵三却”根据上下文推断,可理解为“楚军接连败退”。
C.“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由“属予作文以记之”可知,“属”通“嘱”,有“嘱托、嘱咐”之意。
D.“善善恶恶之应也”根据语法知识可知,“善善”两个字,其意义和用法相同。
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为之礼”与“唯命是从”句式一致,都是宾语前置句。
B.“偷者,天下之盗也”是一个带有明显标志的判断句。
C.“明又复往,取其枕”是省略句,补全后为“明复往,(子发)取其枕”。
D.“岂不过甚矣哉”可调整语序为“岂不甚过矣哉”,语意也不会出现变化。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发诚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
①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
②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
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
③楚国的贤良之士和大夫们都毫无保留地献计献策,竭尽忠诚,(但)齐国的军队却愈发强大。
④楚军中贤良的将领都竭尽全力实施计划并且了解他的诚心,(所以)齐国的军队愈发强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乙文中荀子不认可子发辞赏的做法,根据原文,试用自己的话概述荀子不认可的原因。
2024-08-10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赋诗        长矛B.山川相,郁乎苍苍        盘绕
C.举匏樽以相        嘱托D.不可乎骤得       知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A.顺流而B.月明星稀,乌鹊
C.幽壑之潜蛟D.于其身也,则师焉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固一世之雄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2024-08-06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             叹:感慨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景象
C.于人可讥             为:是
D.又以夫古书之不存             悲:悲伤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
③不随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
⑤然力足至焉
⑥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⑥/②③/④⑤B.①⑥/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⑥D.①④/③⑤/②/⑥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C.险以远,则者少
D.其下平旷,有泉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需要几个条件?(     
A.三个:有志、有力、有物相之
B.三个:有志、有力、不随以止
C.四个:志、力、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6.补足画线句省略的部分
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024-08-06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