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88247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西餐启蒙

蒋韵

天津有一家著名的西餐厅:吉士林。我母亲的西餐启蒙就源自那里,这也是她记了一辈子的地方。

母亲说,她小时候有一年,我姥姥生病了,病得很重,是肺痨。那时,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雷米封还没有问世,这病无疑就是绝症了。我姥姥那时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她写信从家乡叫来了她的哥哥,告诉他,一旦她有不测,这四个孩子,就托付给他了。

她让她哥发誓,替她带大孩子。

她说:“哥啊,我的孩子,我不能让她们落到后娘手里。”

她是在托孤。她哥自然得答应啊,病人为大。可他心里清楚,放着亲生的父亲,放着天津这样的家,这样的环境,他怎么可能把他的外甥女们带到家乡去呢?他的妹夫又怎么可能答应?

那时,我姥姥一定很伤心。我姥爷毕业于北京的“中国大学”,用老北京话说,算是个“顽主”。他爱运动,爱摄影,爱收集手表,广交朋友。我姥姥真是不放心把孩子们交给这样一个玩心重的父亲。可冷静下来,她又何尝不清楚,就算她兄长答应替她抚孤,可还有嫂子呀,孩子们落在舅妈手里,又会怎样呢?思来想去,一句话,不能死。

我姥姥素来不信西医。但这次,她让我姥爷请来天津城最好的西医。她对德国医生说:“大夫,我不能死。不能现在死。”

医生回答:“好。但你要听我的。”

“我听。”我姥姥回答得斩钉截铁。

“我给你开个药方,你要严格按照我的方子来吃。”医生严肃地吩咐道。

药方开好了,我姥姥一看,上面写的不是药,全是食物:牛奶、鸡蛋、牛肉、鸡、鸭、鱼、虾……甚至还有一道道菜名。医生说:“按照这些菜名,每天让人去吉士林买。”

“这些,能治病?”我姥姥有些疑惑。

“说实话,我也不敢保证。我只能说,这个病,有两点最要紧:一是新鲜空气和太阳,二是营养。营养非常重要,营养跟上了,体质增强了,就有希望。”

我姥姥想了想,说:“懂了,食谷者生。”她说的是《红楼梦》里宝钗劝黛玉的话。

从此,我姥姥严格遵照医嘱。首先,和家人隔离,她的卧房成了禁区,孩子们不得入内。其次是晒太阳,她的房间通往阳台,阳台上摆一张躺椅,只要有太阳,她就让自己长时间沐浴在海风和阳光中。然后就是饮食:不是家里的厨师按照医生的吩咐烹制,就是差人去吉士林买现成的西餐。我姥姥这样一个有着中国胃的旧式女性,毫不犹豫地,天天去吃那些她不习惯也不喜欢的食物——带血丝的牛排、黄油焖的乳鸽、撒满干酪的鱼或蔬菜等。她不是在吃饭,而是在服药。她要活下去。

去吉士林买餐的,有时是佣人,有时是我姥爷。我姥爷去时,我母亲常常跟在他身边。他会给我母亲买一些她爱吃的东西,比如蛋糕或者面包,有时父女俩也会吃了饭再回家。“面包虾仁”,就是我母亲爱吃且常吃的一道菜,因为她爱吃,所以也常常让人给我姥姥买回去。

如同奇迹,我姥姥真的一天天好了起来,在没有特效药的年代活了下来。是阳光、空气和足够的蛋白质救了她吧?在那样的年代,她何其幸运,多少人是没有这样的条件来救命的。姥姥明白这点,她感谢上苍让她继续做孩子们的母亲。她对我母亲说:“要做善事。”

后来,我母亲成为一名医生,这让我姥姥非常高兴。在我姥姥心里,可能这个家,到此才算是修成善果了吧?

20世纪60年代,我姥姥来我家小住,我父亲给她拍了一张胸片。我父亲说,从我姥姥肺部钙化的程度看,她当年的肺结核应该是很严重的。“侥幸。”我父亲说。我姥姥微笑不语。现在想来,那不是侥幸,而是搏斗和厮杀。我姥姥赢了。

尽管如此,我姥姥仍然没有爱上西餐。爱上西餐的,是我的母亲。

(节选自《北方厨房》,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中姥姥生病后心理发生的变化。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人间有味是读书

黄元华

20多年来我早已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除了必需的生活琐事之外,我要么在睡觉,要么在看书,套用一句俗语:我要么在阅读,要么走在通往阅读的路上。有人看我如此爱读书,总夸我勤奋用功。我说这与勤奋无关,只与兴趣有关,正如通宵打麻将的人并不认为自己勤奋。有人知道我爱读书,就胡乱猜测我有所企图,我说纯粹是非功利性阅读,既没有当领导或作家的非分之想,更不能借此谋利,只是兴趣使然。

②我现在深深地感到,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的确是人世间最美的享受!正如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所说:唯有打麻将可以忘记读书,唯有读书可以忘记打麻将。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坐拥书城,指挥若定,神气如皇帝!好书在手,细细品读,快活似神仙!读到好书时,常常上气不接下气,心里堵得发慌,急欲读完而又不希望读完,高潮迭起、悬念丛生的故事情节让人欲罢不能,心潮也随作者的笔墨起伏,笔之所至,兴之所至。

③记得当年阅读《思想史三论》《平凡的世界》《生死疲劳》《文化苦旅》《走进心灵》《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时,我曾深深叹服李泽厚、路遥、莫言、余秋雨、李镇西、肖川的流畅文笔与飞扬才情,忍不住惊叹: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又写得这么快、这么多?我也常常为书中的好词好句久久回味。记得高中时,大约1985年吧,我下狠心破费买了一本《微型小说选》,其中有一篇小说里大约有一句他木然地站在那里,我当时惊叹木然用得好,要我写的话肯定想不到这个词的。后来读到我喜爱的作家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文章,说一个人吃饱以后出门去,他写道,鼓腹而出,我顿时惊呼:多么形象、生动、传神!

④那时因为手头紧,掏二三十元买一本书还是有点心疼,于是我就这样想:读了这本书也许会改变我的人生,提升我的生命境界,那其价值岂止20多元?于是牙一咬,买下!现在发现,果真因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当年若不用书籍填充我的业余时间,那我很可能去打牌,或者喝酒聊天,今宵酒醒何处”“沉醉不知归路,也就不大可能去做教学研究,更不大可能去写教育教学研究文章。而我的每一次工作调动凭的首要硬件是文章,其次是考试及谈吐,这一切都源于多年来如饥似渴的阅读。

⑤大约十年前我出差去上海,在上海书城一次性自费购买了六七百元的书,我当时不知道可以打包邮寄,竟然背着一大包书赶汽车,乘飞机,一路车马劳顿,腰酸背痛,但心中却很欢喜,一想到回家后马上开封的惊喜与品读的欢悦,所有的劳累疲乏就瞬间烟消云散了。

⑥我认为买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即投资小,收益大。曾有好长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淘旧书,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长沙市岳麓区至少30家旧书店留下过我的足迹。进得店来,在狭窄低矮阴暗的书架间穿梭,甚至上下攀爬,一排排,一架架,依次过目,唯恐粗心漏掉好书。书上布满灰尘,架间结满蛛网,常常弄得我满身污垢,蓬头垢面,我却全然不顾,乐在其中。若有所得,就更是欣喜若狂。淘完一家,顾不上掸去身上的灰尘,马上冲向下一家。不知不觉,半天工夫过去了,收获总是会有的,少则三五本,多则十余本,喜滋滋抱回家。常常一口气读完,不觉东方之既白,酣畅淋漓,直呼解气!

⑦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我老家湖南,民间甚至还有这样的俗语:读的书多,做的怪多。鄙视之情溢于言表。我爱人经常反对我买书:既费钱,又占地方,毫无用处!我有口难辩,用语简洁、直指目的是她一贯的说话风格,我赞之曰:三言两语道破本质,惜字如金,言简意赅!这一赞效果明显,她做饭去了。

⑧读书究竟有用没用?还真不好说,取决于各人的价值取向与评判标准。在一切向钱看的功利社会,读书无用论肯定会甚嚣尘上。我以为,温饱问题未解决以前追求物质生活尚可理解,但衣食无忧后还沉溺于物欲就显得境界太低,而应追求精神品位与人生价值。衣食无忧后,山珍海味与白菜萝卜平分秋色,珠光宝气与简洁素朴难分高下,依各人喜好与经济实力自行选择。但孔子苏轼与张飞李逵不可同日而语,把酒临风吟诗作词与高声大嗓赌博酗酒高下立判。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素朴成了越来越多有品位的人的追求,即所谓返璞归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人间有味是清欢

⑨读书是我的最爱,书籍之于我犹如旷野之于骏马、高空之于雄鹰、大海之于蛟龙。个中况味,同道之人当是感同身受;此中美意,三言两语岂可言明道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快乐若此,夫复何求?

(选自《中国教师报》)

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书籍之于我犹如旷野之于骏马、高空之于雄鹰、大海之于蛟龙。”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2.文章主要写自己读书,为什么还要写妻子反对自己买书?
3.本文写了作者两次买书的经历,买书过程中作者的做法及书买回来之后作者的心情如何?联系上下文,填写下面表格。
买书经历买书地点买书做法买书后心情
第一次一次性自费花了六七百元,自己背着,车马劳顿

第二次湖南省常德市长沙市岳麓区乐在其中,喜滋滋,酣畅淋漓,直呼解气

4.纵观全文,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者说自己读书“是非功利性阅读,既没有当领导或作家的非分之想,更不能借此谋利,只是兴趣使然”。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来。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我的母亲》(节选),完成小题。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事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B.“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三姐是母亲的得力助手。
C.文中作者将自己比拟为插在瓶中的花草,“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D.文章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饱含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

(2)那个凄惨的除夕夜,作者连用了哪四个传神的动词写母亲?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3)我们能看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071.1高地上银装素裹,一片冰封雪冻的景象。

大雪遮盖了一切,散兵坑、堑壕、堑壕里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教导员欧阳云逸和他最后的部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磨难。刀削斧砍一样的寒风从阵地上掠过,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慢慢变得麻木,变得僵硬。部队都蹲在堑壕里,蹲在深深的雪窝子中,他们的头上雪花席卷,狂风飞舞,漆黑如墨般的苍穹笼罩着冰冻的大地。

没有一个人要求下山,没有一个人要去躲避冰雪寒风,他们都在等待着美国人的到来。极度的严寒摧残着大家的身体和意志,更折磨着他们饥饿的神经。部队没有一点可以果腹可以提供热量的食物,饥饿和寒冷把他们推到了承受力的极致。

都找……找吃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欧阳云逸僵硬的喊声在凄厉的风雪中回荡着,一瞬间就飘散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战士们缓慢而又机械地摸索着自己的挎包、口袋,他们翻找过无数次了,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有任何吃的东西。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机械般地摸索。教导员既然下达了命令要他们找,他们就要再找一遍。不少人一边摸索着自己的挎包,一边抓起身边的积雪往嘴里送,吞咽积雪也能让他们饥饿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满足。

欧阳云逸也再一次翻了翻自己的帆布挎包。挎包里装着他的洗脸毛巾、牙刷、牙膏、本子、笔、喝水的缸子,还有一个手绢包裹着的包包,那是鸭绿江中国一侧的江土,是他过江的时候带上的。

挎包里没有任何可以充饥或是能够提供热量的食物,欧阳云逸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冻僵了的手还是在里面摸索着,他摸索了半天,最后拿出了那管牙膏。牙膏还有大半管,欧阳云逸一直用得很节省。他有一个习惯,不吃饭喝水可以,不刷牙洗脸不行,从国内带来的牙膏在他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东西,现在他把这个牙膏拿了出来。欧阳云逸的手指头已经完全僵硬了,他不得不用牙齿咬掉牙膏上面的盖子。牙膏也冻住了,好不容易挤出了一截,欧阳云逸把这一截牙膏吃进了嘴里。

牙膏已经有些干硬,但并没有完全冻结,欧阳云逸慢慢咬嚼着,一股辛辣的味道充满了他的口腔。他把这管牙膏递给身旁的战士,战士咬了一截,然后又把它传给了下面的战士。一个传一个,欧阳云逸的半管牙膏被大家吃光了,每个人都吧嗒着嘴巴,每个人的嘴巴里都散发着浓重的辛辣的味道。

雪下得好像小了些,但是刺骨的寒风却更加猛烈。欧阳云逸害怕部队睡着了,他知道在这样严寒的夜晚,一旦睡着就再也起不来了。他喊叫着,要大家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或者抱在一起互相取暖。战士们艰难地站起来了,他们立在刀子般的寒风中,三五个人抱在了一起。欧阳云逸竭尽了气力喊道:坚持……同志们,坚持住,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绝不让美国鬼子从山下跑掉!坚持啊,同志们,天……就要亮了……”欧阳云逸大声地喊叫着,他声嘶力竭的声音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耳边,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猛烈的寒风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大家相互抱了一会又重新蹲在堑壕之中,毕竟堑壕里面的寒风要比外面小一些,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挤得紧紧的,似乎都觉得这样能够给他们带来些许的温暖。

一个战士挤在欧阳云逸的身旁,暗夜中他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说来说去还是我们江南好,没有这么……冷。欧阳云逸紧紧搂着他的肩膀:打走了美国……鬼子就……回去,回到我们的……江南。我们……江南,油菜黄,稻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

他们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黑漆漆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而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从他们山清水秀的江南一直飘散到脚下的长津湖畔,飘到了他们的身旁。他们都张大了鼻孔和嘴巴,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

第二天清晨,积雪覆盖的堑壕中是一具具志愿军战士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有百十号人,都持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美军将要经过的地方。

(节选自王筠《滚烫的冰雕》,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坚守在1071.1高地时战严寒、斗风雪、抗饥饿的情形。
B.文中多次描写战士僵硬的身体、机械的动作,突出饥寒把他们推到了承受力的极致。
C.教导员多次翻找帆布挎包,也让战士反复翻找食物,表明他是个极其细心的人。
D.文中详写教导员与战士分吃牙膏的情节,表明了部队已处于绝粮的境地。
2.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激烈的战斗场景,却能让人感觉到这场战争的惊心动魄。
B.选文用较多的笔墨描写风雪,不仅突出环境的恶劣,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教导员把鸭绿江中国一侧的江土带在身边这一细节,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爱。
D.文中对战地风雪和江南美景客观真实地描绘,衬托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形象。
3.选文出自王筠的《滚烫的冰雕》,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滚烫的冰雕”的含义的理解。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