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882190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风雪                           乘:趁着
B.长城之限                                 越:翻越
C.其级七千                           有:通“又”
D.戊申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2.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是日观道中石刻D.或曰,此东海也
3.下列选项中,不是作者和子颖登上山顶看到的景色的一项是[       ]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汶水、徂徕如画
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D.道皆砌石为磴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登泰山的游记,此行是姚鼐和知府朱孝纯一同登上。
B.作者记录行踪,移步换景,从南边山脚下上山;和子颖在日观亭看日出。
C.作者登顶后,俯瞰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山,壮怀激烈,意气风发。
D.本文是桐城派名篇之一,布局构思别致,语言简洁生动,文风古朴典雅。
5.翻译下列句子。
(1)余始循以人,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知识点】 杂记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选自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侍坐》)

1.下面对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恰好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鼓瑟结束,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呈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答辞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方。
D.曾皙的理想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因而孔子喟然而叹。这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言志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如或知尔,则何哉?
(2)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选文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东轩记

(宋)苏辙

①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既至,盐酒税治舍,水患尤甚。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厅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②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心其害于学故也。

③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④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有删改)

(1)第①段介绍了_______
(2)对第②段举颜回一例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对颜回安于困顿、清贫自守行为的困惑。
B.揭示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道的道理。
C.对比作者疲累的现状,强调精神之乐的可贵。
D.表达对颜回自以为乐的生活态度的难以苟同。

(3)简析第③段“嗟夫”一词在构思上的作用。
(4)结合全文,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丰富的情感内涵。
2024-08-26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和尚
B.以其乃华山之阳之也        名:命名,起名,名词作动词。
C.何可胜也哉                         道:道理,名词
D.火尚足以                         明:照明,形容词作动词。
2.下列对划线词含义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问其——根据上下文,此处的“深”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以理解为“深度”之义。
B.然视其左右——由“左右欲刃相如”可以推定“左右”为“左右两侧的人”之义。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根据上下文,此处的“十一”可以理解为“十分之一”之义。
D.非常之——此处的“观”与“古人之观于天地”的“观”含义不同。
3.将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024-08-11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