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85789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先祖父,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乙】(六国)所以亡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     ④ 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厥先祖父”——“厥”相当于“其”,“祖父”在文中泛指祖辈、父辈,现在指父亲的父亲。
B.“暴霜露”——“暴”同“曝”,指暴露、曝光。和下文的“斩荆棘”连起来,形容创业的艰苦。
C.“所谓得天助云尔”——与“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中“云尔”都是语气助词,表示如此而已的意思。
D.“以终刈于虐乎”——“刈”与“观刈麦”中的“刈”意思不同,前者是“杀”的意思,后者是“割”。
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之       ②所        ③而          ④以B.①以     ②之       ③其     ④而
C.①以       ②而        ③之          ④于D.①于     ②而       ③以     ④之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是一个判断句句,“也”表判断。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个省略句,可以理解为(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
C.“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是标志为“之”的被动句,可理解为“到了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
D.“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是个带有典型标志“于”的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岂其使六七君者,于人上肆”。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①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②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③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虐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
④然而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强大的秦国要的再多也不会感到厌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请结合【乙文】概括李桢的说理过程。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秦耶?”曰:“不者以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耶     率:大概B.诸侯之所     亡:失去
C.奉之     弥:更加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确定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力亏                  秦兵又至矣
B.破灭道也                  暴秦欲无厌
C.不赂者赂者丧            攻取之外
D.获邑,大则得城        秦之所大欲
3.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本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
C.暴霜露,斩荆棘D.至于颠覆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不厉害,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文: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译文:子孙对待土地却很不爱惜,拿它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
D.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译文: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丧死无憾,王道始也。

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七十者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莩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罟不入洿池       数:屡次
B.材木不可用也       胜:尽
C.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约束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斧斤时入山林             十五城请易璧
B.王道始也             学者必有师
C.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亦将有感斯文
D.涂有饿莩不知发             是何异于刺人杀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词类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之以桑
A.养丧死无憾B.七十者帛食肉C.然而不D.王无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
B.谨庠序之教       译文:谨慎地兴办学校教育
C.未之有也       译文:从未有过这种情况
D.非我也,岁也       译文:不是我(的原因),是年成(的原因)
2024-08-27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劝学》回答问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金就则利(砺:磨刀石。)B.舆马者(假:借助、利用。)
C.蟹六而二螯(跪:跪下。)D.江河(绝:横渡。)
2.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青,取之于蓝B.冰,水为之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D.蚓无爪牙之利
3.下列句子不能表现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的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下列叙述与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作者认为学习的本质是改变自己。B.文章体现了作者对学习作用的肯定。
C.本文主要论述了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D.本文说明了学习能够改变人的天性。
5.翻译以下句子。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024-08-06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