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7378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史。(选自《北史》)

注:①鞍桥:马鞍。②汉祖扪足:汉高祖在楚汉战争中,曾有一次被射中了胸膛,为了不动摇军心,就装作被射中了脚趾头,摸着脚趾头而向士兵喊话,激励他们对敌作战。③马援、充国:马援,东汉名将,有马革裹尸的典故;赵充国,西汉名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仲之而不为报                           让:责备
B.自将马步千人,南仙琕                 逆:背对
C.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解城围       规:谋划
D.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          听:接受
2.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既设伏,仍令人以瓠盛火                 形容词作动词用
B.有友人之书而不能答                         连词作动词用
C.其夜,康祖、公政等果率领来斫营     名词作状语
D.贼俯射永,其左股                            名词作动词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表现了傅永从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到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的转变。傅永年轻时没什么文化,连一封信也不会答复。后发奋读书,从而使自己变得“兼有才干”。
B.涡阳之围时,傅永提出抗敌措施,因不为其他人所认可而吃了败仗。虽处败势,傅永仍运用谋略进行反击,打击了敌人的锐气。由此,傅永后来虽被免官,但很快又被诏任官职。
C.义阳之战,再次显示了傅永胸怀韬略、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的性格。他以“汉祖扪足”的典故激励士兵,一句“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自尊心。
D.晚年的傅永对自己担任的恒农太守一职很不喜欢,常发牢骚,在用人方面他不擅长,因此在任期间没有什么声誉。而他死后朝廷追封官爵,可见还是一个被肯定的人物。
4.请翻译以下句子。
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匈奴,匈奴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乃封骞为博望侯。

……

之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             径:路过。
B.军得以不       乏:缺乏。
C.匈奴          得:俘获。
D.骞与胡妻及甘父俱归汉          亡:病死。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头为饮器/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B.月氏遁怨匈奴/鸣之不能通其意
C.无与共击/何陋
D.西北国始通汉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3.对“无与共击之”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判断句B.被动句
C.省略句D.倒装句
4.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译文:张骞让校尉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到了有水草之处。
B.乃募能使者。译文: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
C.然骞持汉节不失。译文: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出使的符节,不失去使者的身份。
D.西北国始通于汉矣。译文: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与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2024-08-28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宋史·苏轼列传》)

注:度僧牒:僧人身份凭证,可以免税,以及获得一些其他的待遇;裒,收集;羡缗,钱;橐,口袋。

【乙】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

(《宋史·苏轼列传》)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减价常平米——与“籴”相对,是卖出谷物的意思。
B.扬州——“徙”,是官职调动的意思,常见的还有“拔”“擢”“迁”等。
C.船夫之乏——由“周急济贫”可知,是接济、救济的意思。
D.故所载率皆速达无——由“尔虞我诈”推断,是欺骗的意思。
2.文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易米救饥者                                                     官舟为家
B.①活甚众                                                            ②听操舟私载物货
C.①水陆                                                            ②轼请复旧,从
D.①轼请                                                            ②霜叶红二月花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轼”。
B.“轼请于朝”是个带有典型标志“于”的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轼于朝请”。
C.“杭,水陆之会”不是一个判断句。
D.“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是个定语后置句,可理解为“复发橐中五十两黄金”。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①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②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③(苏轼)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
④(苏轼)又赐予剃度僧人牒文,买米来救济饥饿的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苏轼在杭州、扬州等地为官时一心为民,做了不少利于百姓的事情,请你概括他为官的具体事例。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①本段文字及上一段文字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2.②从全文看还进行了哪些对比?
3.③作者进行这种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含义是:
5.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6.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B.委下吏   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首倡。
2024-08-16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