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71425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叛               夫秦王有虎狼
B.待大王来               身翼蔽沛公
C.拔剑切啖之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怀王诸将约曰        欲呼张良俱去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我至军中,公乃入。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以……为王。
B.而听细说                                             细说:小人离间之言。
C.大王来何                                          操:拿,这里指携带。
D.我至军中                                          度:程度。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拔剑切啖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臣死不避                                          不出,火
C.今日事何如                                      东割膏腴
D.何辞                                                 天下笑者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024-09-01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君于赵王       幸:宠幸B.宁许以负秦       曲:理亏
C.相如奉璧秦王       奏:呈献、进献D.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严格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A.传示美人及左右B.传之美人,戏弄臣
C.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D.秦王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C.璧有瑕,请指示D.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计欲亡走燕
译文:我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
B.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译文: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补偿给赵国的意思。
C.大王见臣列观
译文:大王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
D.大王必欲急臣
译文:大王必定替我着急。
2024-08-24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鼎,字鼎臣,燕人。至元十七年,见裕宗于东宫,命入宿卫。二十五年,授织染杂造局总管府副总管,后积官至礼部尚书、宣徽副使。太德十一年,山东郡饥,诏鼎往赈之。朝廷议发米四万石,钞折米一万石,鼎谓同使者曰:民得钞,将何从易米同使者曰:朝议已定,恐不可复得。鼎曰:人命岂不重于米耶!言于朝,卒从所请。

至大元年,改正奉大夫、保定路总管。时皇太后欲幸五台,言者请开保定西五回岭,以取捷径。遣使即鼎,使视地形,计工费,鼎言:荒山斗入,人迹久绝,非乘舆所宜往。还报,太后喜,为寝其役。三年,召授资善大夫、同知中政院事。两浙财赋隶中政者巨万计,前往者率多取其赢,鼎治之,一无私焉。浙有两富豪,曰朱、张家,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鼎力为辨白,始获免。四年,京畿澧运使。

皇庆二年,特旨复佥宣征院事;四月,进资政大夫、崇祥院使。延祐三年卒,年五十有三。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谥孝敏。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郡饥,诏鼎往       赈之       诸:各个
B.遣使即鼎,使视地形             使:使臣
C.前往者多取其赢             率:大都
D.京畿澧运使             改:改授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B.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C.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D.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吴鼎在山东救灾时,奏请朝廷改变赈灾方式,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B.皇太后想要去五台山,有人建议开山修路,吴鼎认为这样做不合适。
C.吴鼎任职中政院期间,廉洁自律,没有像有些官员一样谋取私利。
D.吴鼎为官正直敢言,处处维护百姓的利益,曾因此遭到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得钞,将何从易米?
(2)还报,太后喜,为寝其役。
2024-08-23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