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3363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的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的摊了一地。

⑤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⑥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1.请联系全文谈谈文章标题“超重”的含义。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
(2)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
3.文章写了两个家长送子女相似的场景———两个孩子的行李都超重,这样选材是否有重复累赘之感?为什么?
4.“我”这个人物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祈求

林敬均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1.散文开篇,作者选择“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有什么用意?
2.文中小孩欺辱苍老的鹰时,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这表明了年轻的鹰的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3.看到小孩欺辱苍老的鹰以及鹰的痛苦和无奈,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作品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
B.作品写年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在于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将失去灵魂。
C.作品描写遭到欺辱后的鹰的动作、眼神和鸣音,使其内在的精神和性情得到了充分展示。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作品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2024-06-15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合欢树》节选,完成小题。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20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③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青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1.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味。
(1)母亲的全副心思还放在给我治病上。
(2)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碎暖留痕   全筌

①某个春日的午后,我着手整理杂乱的书架。忽然,一张字条从一本书里滑出,掉落在地。

②字条已经泛黄,是从超市购物小票上撕下来的一截,上面不甚工整的字迹让我心头一暖:今天悄悄买了几瓶梅酒,我藏在冰箱里,等你回来一起喝。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某扇门,这是我先生十年前写给我的。那时候,我初入职场,工作经常连轴转,半个月才休息一天。好不容易盼到了休息日,我总是待在家里躺着看电影、追剧。有一次,看到剧里的男女主角在花树下一边喝梅酒一边欣赏春日盛景,我内心颇感艳羡,不禁叹道:啥时候我也能尝一尝梅酒的滋味?1先生听到后,默默地跑去超市买了回来,悄悄地藏在冰箱里。字条上的只言片语,让我觉得时光走得那么轻缓。

③朋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关于片片银杏寄相思的故事。平凡的夫妻俩,晚饭后总要出去散步。每到银杏叶泛黄时,他们都会在树下驻足徘徊。可不巧的是,丈夫在某个秋日去世了。此后的十年里,每年秋季,妻子都会在他们经常散步的路上拾起一枚银杏叶,写下想你,五周年”“想你,六周年”“想你,七周年”……后来妻子也去世了,女儿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那些银杏叶。那些镌刻在叶片上的思念,是妻子余生的慰藉,细碎而温暖。

④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往事之中。在老宅的五斗柜里,我曾经看到过一沓父亲写的家书,其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安香吾妻,接连台风,十亩苗田尽毁。你下个月汇3000元来,我要再次播种育苗。家中儿女,还望周全。我很好,勿念。19931012日深夜。关于这封信,母亲曾经对我说起,为了支持父亲,她偷偷地将自己为数不多的金银首饰都当掉了,还差的钱,是靠卖家里的口粮凑齐的。我曾问母亲:如果当年父亲种菜没有回本,是不是来年秋收之前,咱们都得去找亲友讨米吃饭了?2母亲摇了摇头,轻声说道:不会的,我相信你爸。她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那淡然的容颜背后,深藏着她对我父亲的信赖与笃定。

⑤父亲写于1993年的信件还有很多,有的内容很简单:收成不错,我给你汇1000元,冬天置办年货,尽量丰盛些……”“冬天天冷,替人缝补衣服时要点上火盆。你自己当心身体,我很好,勿念……”

⑥父亲的家书讲的都是家务和生计,没有任何浓情蜜意的语言,有的只是细碎的商议、嘱咐和叮咛。每封信抬头都是安香吾妻,结尾都是勿念,一直是这样淡淡的。我现在想起来,却有点儿眼湿鼻酸。幸好,家书落款后的日期,将父母亲当年努力劳作的日子串了起来,让我窥见了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

⑦这些用笔墨镌刻的爱和思念——无论是在购物小票上、银杏叶上,还是在泛黄的信纸上——虽然琐碎,但是拢起来,就是聚沙而成的塔,在岁月里熠熠生辉。置身塔内,那点点滴滴的温暖,时刻包围着我们,生活也因那些温暖而留痕。

(摘自《广州日报》2023418日,有改动)

1.文章标题为“碎暖留痕”,这些“暖”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2.第④~⑥段中,作者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简要分析。
3.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先生听到后,默默地跑去超市买了回来,悄悄地藏在冰箱里。
(2)母亲摇了摇头,轻声说道:“不会的,我相信你爸。”她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