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143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们的行为能力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的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的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使人们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的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信息智能匹配技术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选自《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新媒介有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文章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展开分析。
C.文章第2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及发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会大打折扣。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刚健有为”在中国文化基本思想体系中具有指导意义。

“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同时有保持独立人格、不走极端、顺应变化潮流等引申义;“厚德载物”是指君子应效法大地博大宽厚的胸怀,包容各类人和事物,容纳不同意见,使之各遂其生。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中的“刚健有为”思想,广泛地体现在艺术、文物、制度、风俗等方面。就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是被鲁迅称为“中国脊梁”的无数英雄豪杰的写照,这些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直前。就文学艺术题材而言,从古至今无数骚人墨客所吟咏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苍鹰、猛虎、雄狮、奔马之类,也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你到汉代民族英雄霍去病将军墓前看看那些雄浑粗犷的石刻,就会被汉代英勇豪迈的气概所折服;如果你舍得花一点时间读一读唐人悲壮慷慨的边塞诗,将不难懂得唐朝的繁荣昌盛是靠什么精神力量支持的。

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一样,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主题。北宋哲学家程颢说的“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为中国以山水花鸟虫鱼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主题做了诠释。厚德载物精神见于制度、风俗的也很多。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仁民爱物”、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思想和制度。据文献记载,周代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有明确的限制规定,这叫“山虞泽衡,各有常禁”。这种限制措施的意图,据后世儒者解释,一是保证“万物阜丰,而财用不乏”;二是防止“物失其性”,即要使万物各遂其生。这种制度和思想见之于民间风俗,就是一种反对暴殄天物的习惯。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少数民族和域外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并大力搜求,广泛吸收。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包,其气度之闳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多元文化方面的表现。

《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闳大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在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选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删改)

1.对“刚健有为”思想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是(     
A.兴于春秋,成熟于战国,贯穿于汉代、唐代等多个历史时期。
B.周代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是这一思想在制度上的体现。
C.从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内涵来看,它是一个闳大的思想体系。
D.对形成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推动中国文化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引用程颢的话是为了证明以山水花鸟虫鱼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最生动、最可读。
B.“自强不息”着眼于人对自己的态度,强调努力向上、奋勇直前、顺应潮流。
C.“厚德载物”着眼于人对外界的态度,强调包容他人与万物,使之各遂其生。
D.《周易大传》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并将二者有机结合。
3.下列对本文写作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B.第二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引经据典,事例丰富,语言厚重凝练。
D.采用立论方式,层层递进地展开论述。
2024-07-22更新 | 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的表现手法及行当:

表现手法唱:唱腔念:念独白做:做舞蹈化的表演动作打:武打和翻跌
京剧的行当

【材料二】

京剧脸谱艺术被业内人士称为国粹中的国粹            为我国广大人民熟悉喜爱,           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提到脸谱,           会让人想到京剧。京剧脸谱            成为我国发展对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项目,           是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项目。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绝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材料三】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勾画时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

(1)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对应在京剧当中的角色是(     
A.小生B.正旦
C.老旦D.武生

(2)根据材料二,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京剧脸谱艺术被业内人士称为国粹中的国粹            为我国广大人民熟悉喜爱,            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提到脸谱,             会让人想到京剧。京剧脸谱             成为我国发展对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项目,            是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项目。

A.如果       那么       只有                     
B.一边       一边       只有                     
C.不但                    只要                     
D.虽然       但是       只需                     

(3)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的。
B.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C.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采用某些色彩的。黑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
D.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刻画面部的表情。

(4)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杏园”。
B.《霸王别姬》是京剧经典曲目之一。
C.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D.京剧脸谱的红色一般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多为正面角色,如关公、姜维等。
2024-08-27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

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要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经战火兵燹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金戈铁马为美的尚武精神熏陶熔铸了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许书家本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阔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旌旗耀日,佛像凌空;其阔大的气势、粗犷的线条、强劲的节奏、豪迈的风度、威严的姿态,经过形象思维的感受、提炼而融入书法艺术,自然会使传统的书法形象脱胎换骨,面目一新,而形成唐代书法家特有之雄峻坚实的风格。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更促使了唐代书法家自主意识的流露和唐代书法美学模式的建立。当然,打破六朝权威的迷信,并不意味着对江南先进文明与文化遗产的全面排斥和简单否定。如张怀瑾对右军各体书法,还以推崇居多,仅就草书、章草二体提出异议,可见还是以继承为主。但这勇敢的不同意见,却如春雷惊蛰,向世人宣告着美学领域的复苏。若所见与诸子雷同,则何烦有论?今制品格以代权衡,于物于情,不饶不损。惟以理伏,颇能面质,冀合规于玄匠,殊不顾于聋俗,夫聋俗无眼有耳,但闻是逸少,必黯然悬伏,何必须见?见与不见,一也。这以其标新立异骇世惊俗的直言谠论令人顿开茅塞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振奋着昔日不遗余力地推崇六朝模式今朝却非打破六朝框架不能求得自身之发展的唐人的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唐人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1.下列对“书法美学意象”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书法美学意象指的就是以流美为能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形象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
B.书法美学意象是指书家感受自然的广阔、强劲、豪迈、威严等等形象,而提炼并融入书法艺术的形象。
C.书法美学意象是指书家将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即客观事物的形象提炼并融入书法艺术所创造出来的体现某种风格的形象。
D.书法美学意象是指由书家创作的具有一定风格的审美形象。
2.根据原文,对书法美学意象差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书法家的出身背景不同,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唐朝书家多与关陇健儿有联系。
B.书法家的美学主张不同,六朝书家“以流美为能”,唐朝书家崇尚雄峻坚实的美。
C.书法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不同的社会背景影响了书法家的美学思想。
D.后世书法家追求一种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
3.下列对“初唐朝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唐的审美思想出现对柔靡香软醉生梦死的南朝之风的扬弃,转而崇尚雄峻坚实的壮美风格。
B.初唐审美思想经历了一段对南朝之风的背离之后,又走上继承风韵和美的传统之路。
C.初唐审美思想打破六朝权威迷信,走出靡靡艳歌式的框架,崇尚质朴豪放和威武强健。
D.初唐审美思想融入了时代内涵,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开拓和探索。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