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3 道试题
1 . 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A.前六句以众草衬托青松,以连林衬托独树,突出表现了孤松卓然傲立的风姿。
B.“提壶”两句写诗人一边饮酒抚松,一边远望,把诗人与孤松直观地联系起来。
C.最后两句诗人慨叹自己难以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过着一种空虚无聊的生活。
D.诗中的青松象征着诗人不向权贵低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2024-08-0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职教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事例或观点与后面古诗文句子,主旨表达不一致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上,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优秀运动员,他们勇于拼搏、革新技术、争金夺银,常常将老将“拉下马”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新冠疫情肆虐之际,84岁的钟南山再度临危受命,挂帅出征!以院士之专业,医者之仁心,战士之勇猛,肩负起国士的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中国航天人向无垠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孟晚舟回国途中写道:“过去的1028天,山重水复,不知归途在何处……有些抵达,难免迂回,但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 阅读《鹊桥仙》,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本词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写依依惜别的情景。
B.“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
C.下片的比喻精妙新颖,将情感形象化,也使整首词充满欢快的元素,没有一丝伤感的气息。
D.秦观虽出自苏门,但其词却另辟蹊径,自成一家。《鹊桥仙》就是一首历来被后人称道的婉约词佳作。
2.简析“忍顾鹊桥归路”一句中“忍”字的表达效果。
3.找出词中表现作者爱情观的名句,并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2024-08-0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

登小孤山(节选)

陈大章

小孤突起插天畔,百川砥柱为之东。

磴道虚无动寒色,渔舟一叶傍绝壁。

蛟鼍正昼吼风霾,泱漭孤云天地白。

参差楼观丽朝霞,绣鞶珠箔颜如花。

阴崖咫尺蓄雷雨,怪树千岁盘龙蛇。

吴楚雄关此第一,折戟沉沙莽萧瑟。

[注释]①小孤山:位于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大江中。②鞶【pán】:革带。

(1)简析诗中“插”字的妙处。
(2)诗中“折戟沉沙”有什么含义?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1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真题
5 .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A.上片写大队人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向山海关方向进发。
B.下片写塞外风狂雪骤,而这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在故乡是没有的。
C.整首词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D.“夜深千帐灯”是以乐景衬伤情,万家灯火勾起了征人愁肠百转的思乡之情。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职语文春考模拟试题五语文试题
6 . 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②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A.首联中“单车”写张判官轻车简从,慷慨出寒,用问句则赞叹了其忠君报国、不计功名的豪情壮志。
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夸赞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去病一样立功边塞,名垂青史。
C.本诗写虚如实,通过想象把人物放在荒漠广阔的背景之中,形象突出,格调高昂。
D.尾联间接抒情,感情深厚而复杂,表达了团聚的感伤和对朋友远赴边关的担忧。
2024-08-0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职语文春考模拟试题四语文试题
7 . 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①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A.首联诗人想象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迫地盼望父亲归来。
B.颔联紧承首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突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C.诗歌后两联转而从何遁山人的角度展开想象,想象其回家之后的情形。
D.这是一首送别诗,一方面写出了作者为朋友归乡而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惆怅感伤。
2024-08-0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职语文春考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是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他的诗体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B.“萧萧下”“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明丽、开阔。
C.本诗从形、声、色、态方面刻画眼前景物,渲染出整个秋天的气氛。
D.本诗通过写秋天肃穆萧条、空旷辽阔的景色,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2.下面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生多病独登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指诗人为生活所迫,漂泊异乡,离家很远。
B.“百年”指诗人离家时间很长,表达了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C.“多病”指诗人疾病缠身,身体衰弱。
D.“独”是形容诗人独自一人登台、孤独寂寞的境况。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字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
B.诗的颈联分别从时间、空间着笔,把久客容易悲秋、多病独登台的沉痛情感融进了诗句中。
C.“悲秋”二字是诗眼,后四句抒发了登台所感的悲情。
D.本诗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身边琐事的悲叹,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跃然纸上。
2024-08-0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迟升的太阳临照壮丽的河山,领起全篇,突出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
B.二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芳香的百花,清馨的春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C.三句写冰雪消融,泥土潮湿而松软,紫燕衔泥筑巢,轻盈地飞来飞去,显出一番春意盎然的情状。
D.四句写水暖沙湿,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尽享春天的温暖,十分娇柔可爱。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条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来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使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B.诗的后两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写画面。飞燕的繁忙蕴涵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露出温柔的春意。
C.最后一句写因沙地温度提升,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从情感的表达看,春日鸳鸯成为诗人在大好春光中渴慕爱情的象征。
D.全诗语言自然流畅,不事雕琢,平朴如话,别有韵味。
2024-08-0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对口升学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默出本诗中所缺的句子。
2.说说你对题目“国殇”的理解。
3.诗歌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紧密结合,请各找一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扩写成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8-0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单招班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