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六国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sàng,灭亡),(shuài,全都)赂秦耶
B.思(juè,他的)先祖父,(bà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zì,等到)牧以(chá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
D.胜负之(shù,命运),存亡之理,(dà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           厌:满足
B.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C.始祸焉             速:快速
D.李牧连之            却:使……退却
3.下列各项中,句子具有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联系课文,请想一想,作者强调“暴霜露,斩荆棘,已有尺寸之地”,意在说明(     
A.先辈创业艰难,国土逐渐增多B.先辈创业艰难,后人守业不易
C.先辈创业艰苦,成就功业有限D.先辈创业艰难,后人本应珍惜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4-03-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艺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常之   观:景观。B.无物以            相:帮助。
C.何可道也哉! 胜:胜任D.其孰能之乎        讥:嘲笑。
2.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3.下列填入划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之缪其传而莫能名者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明者
C.后世之缪其传而莫能明者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4.对下列划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2024-03-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非常之          观:
无物以       相:
而莫能       名:
2.“于是余有叹焉”中的“于是”应解释成________,全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_______,号_______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洛阳市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河内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             罪:归咎,归罪
B.兵刃既接,弃甲曳而走       兵:兵器、武器
C.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D.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河东凶亦             ②填鼓之,兵刃相接
B.①涂有饿莩不知发       ②是何异于刺人杀之
C.①邻国民不加少             ②数口家可以无饥矣
D.①西丧地秦七百里       ②寡人之国也
4.下列有关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地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7.第五自然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2024-03-2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5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科技职业学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A卷)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甚远       缀:紧跟
B.恐前后受其       敌:敌人
C.目似暝,暇甚       意:神情、态度
D.只露       尻:屁股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小题。

马伶传

[明]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注】——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注】《鸣凤》,即《鸣凤记》,明代戏曲家王世贞作品,讲的是明朝忠臣夏言、杨继盛等人与奸相严嵩及其党羽不屈斗争的故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B.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C.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D.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叫伶人、伶官、优伶。马伶就是一个姓马的伶人。
B.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别称。除金陵外,南京还有“建康”“建邺”“江宁”“石头城”等别称。
C.肆,即市肆、店铺,此处指的是瓦肆。瓦肆是随着宋代农业和商业的繁荣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D.商、羽是中国古代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此处泛指曲调,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化部、华林部同演《鸣凤记》,当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不分伯仲,但当演到两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时,华林部的李伶则更胜兴化部的马伶。
B.三年之后,马伶代表兴化部与华林部一起再演《鸣凤记》,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台演出后,李伶甘拜下风,兴化部的名声于是盖过华林部。
C.马伶好胜、自强,为了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屈身做严相国的奴仆,只为观察其言行举止、体会其思想感情。
D.文章虽是人物传记,但并未历叙其生平,而是集中笔墨叙述两次马伶会演,刻画人物形象,简繁得当,颇有章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②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
(5)文章在结构上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马伶精神的?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四小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官白,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B.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C.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D.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我国古时可以用帝王的年号纪年,如“贞观”“天宝”等,也可以用干支纪年,如“壬戌”“癸丑”等。
C.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D.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与“察茂才”“举孝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才华横溢。贺知章曾惊叹李白的诗才,玄宗也很欣赏李白的才华,让他担任翰林供奉。
B.李白是一个放荡不羁之人。在朝堂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得罪小人,致使其仕途抑郁不得志。
C.永王李璘曾辟李白为军中幕僚。后李璘起兵造反,李白受到他的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之中。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改为流放。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官白,妃辄阻之。
(2)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文言助读〈曾参与受鲁君邑〉》)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蓝,而青于蓝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①故木受绳                    ②醉更相枕以卧
C.①吾尝终日思矣                 ②人非生知之者
D.①蛟龙生                           ②虽鸡狗不得宁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君子生非异也
4.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本文题目“劝学”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7.阅读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谈谈认识或体会。
2024-03-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软?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            宗:尊奉
B.晚乃于光、黄间        遁:逃跑
C.环堵萧然                      萧然:萧条的样子
D.往往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2.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此驰骋当世/作《师说》贻之
B.犹见眉间/多周身之帛缕
C.仰笑,呼余宿其家/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此岂古方山冠遗像乎/彼童子
3.不能表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项是(     
A.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B.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C.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D.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少年有壮志雄心,意欲驰骋当世,终不得意;晚年过着隐逸生活,自得其乐。
B.方山子请我夜宿他家,家里四壁萧条,他的妻儿家仆为此感到十分得意。
C.方山子游猎西山,“怒马独出。一发得之”,通过特写镜头,表现他豪纵的英雄本色。
D.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淡泊隐逸的行为,与作者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相似。
5.翻译下列句子。
(1)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2)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2024-03-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第一次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