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蔺相如止之
(2)吾念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3.本选段中能集中体现蔺相如高尚品质的一句是什么?
4.请写出本选段中包含的一个成语。
2024-07-3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军队
B.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C.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以……为疆界
D.愿以十五城请璧         易:交换
2.下列各项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       无成江海
B.若亡郑有益于君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愿十五城请易璧     勇气闻于诸侯
D.蔺相如,赵人也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对下列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有何厌” 。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是状语后置句,如改成“若亡郑而于君有益”就变成正常语序。
C.“徒见欺”是被动句,“见”表被动。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是判断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第一段,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强调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甲】文从第二段可以看出,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也是一位口若悬河的辩士。
C.【甲】文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亲和的君主形象,然后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打动了烛之武。
D.【乙】文介绍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份地位高低悬殊,为后文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埋下伏笔。
5.翻译上文中的句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24-07-3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①而颦②其里③,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选自《庄子•天运》

【注释】①病心:心口痛。②颦:皱眉头。③里:乡里。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而之(认为……美)B.妻子       (妻子和孩子)
C.去之(离开)D.妻子       (带领)
2.下列句中“所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
D.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3.下列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D.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4.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线句子。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024-07-3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前赤壁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得(zhòu)       游(áo)       (yú)       海(cāng)
B.蝣(fú)          樽(páo)       舟(piān)     鹿(mí)
C.江(zhǔ)        (qiáo)     (shuò)     舻(zhú)
D.酒(lÍ)        旗(jīng)       (miu)       然(qiǎo)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酌酒)B.舟(小船)C.(携)D.江陵(下面)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况吾与于渔樵于江渚之上。B.鱼虾而麋鹿。
C.哀吾之须臾。D.而今在哉?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翻译: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寄蜉蝣于天地。翻译:寄托蜉蝣一样短促的生命于天地间。
C.知不可乎骤得。翻译:知道不能很快得到。
D.何为其然也?翻译:(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5.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生不逢时。
C.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斥在外的复杂心情。
2024-07-3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以上文字选自东晋著名书法家品______的代表作《兰亭集序》,在书法史上,该作品被誉为“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群贤至。
(2)茂林竹。
(3)列坐其
(4)可乐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说马

或蓄马,庞且峻,雄而有力,鬣长蔽目不见物。尝游牧山中,群兽莫敢角。遇虎辄斗,斗辄终日,无胜负而退。见者告其主人,而誉其马之勇。主人曰:壮哉,马乎!然马不胜虎者,鬣蔽目也。去其鬣,马必胜矣。遂翦而去之。

明日,尾其马之所之。果遇虎。马见虎,颠而踬,未及三接,而马为虎所毙。主人惋惜而去。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父老曰:而亦知夫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乎?始之所以敢于斗者,以目蔽,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既而知其为虎,则神怯矣。怯故馁,馁故败。天下事,成于勇,而败于怯,比比然也,独马也哉!

【乙】

马蹄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①草饮水,翘足而陆②,此马之真性也。虽有羲台、路寝③,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④之,连之以羁馽⑤,编之以槽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⑥饰之患,而后有鞭策⑦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⑧,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选自《庄子·外篇·马蹄》,有删改)

【注】①龁():咬嚼。②陆:通),跳跃。③羲台、路寝:高台正室。④雒(luò):通,指用烙铁留下标记。⑤馽(zhí):马络头和绊马索。⑥橛(jué):马口所衔之木,今用铁制,谓马口铁。⑦策:马鞭用皮制成叫鞭,用竹制成就叫。⑧埴(zhí):粘土。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马为虎所毙—由“吾属今为之虏矣”可推定“为”是“被”之义。
B.道思其故而不得—由“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可推定“道”为“道路”之义。
C.或蓄马—由“或师焉,或不焉”可推定“或”为“有人”之义。
D.未及三接—由“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可推定“接”为“交锋”之义。
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亦知夫天下事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①尾其马之所②然且世世称
C.①既而知其为虎,神怯矣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D.①编之槽栈②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3.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之死者十二三矣”如改成“马者,死之十二三矣”就是典型的判断句。
B.“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如改成“此者,亦治天下者之过也”就是带有典型标志的判断句。
C.“尾其马之所之”是省略句,补充省略的内容,应该是“(主人)尾其马之所之”。
D.“壮哉,马乎!”是典型的谓语前置句。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①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②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天下事,成于勇,而败于怯,比比然也,独马也哉!

③天下的事,成功于勇气,而失败于胆怯的,到处都是,不单单只是马啊!
④天下的事,成功于勇气,而失败于胆怯的,然而比较起来,孤独的马也是这样啊!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5.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所阐述的道理。
2024-07-3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二)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贱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节选自《荀子·性恶》)

【注释】①伪:人为的。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                              跬:半步
B.金石可                                 镂:雕刻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寄托:托付
D.合于文理                                 文理:礼义仪节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B.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C.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D.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中既有比喻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同时在语言上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说理透彻,生动有味。
B.选文一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必须“不舍”,即有恒心。
C.选文一中蚯蚓和螃蟹两个比喻,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说明先天条件差,如果能用心专一,也可以成就事业;先天条件好,如果心浮气躁,则将一事无成。
D.选文二中荀子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2024-07-3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芜湖恒杰科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业:传授学业
C.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道:懂得道理
D.师道                         师道:学习道理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秦耶?”曰:“不者以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耶     率:大概B.诸侯之所     亡:失去
C.奉之     弥:更加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确定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力亏                  秦兵又至矣
B.破灭道也                  暴秦欲无厌
C.不赂者赂者丧            攻取之外
D.获邑,大则得城        秦之所大欲
3.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本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
C.暴霜露,斩荆棘D.至于颠覆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不厉害,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文: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译文:子孙对待土地却很不爱惜,拿它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
D.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译文: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贵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上悟,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者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往                    竟:竟然
B.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             痰:疾苦
C.以乃祖安童世祖克成善治也             相:辅助
D.铁木迭儿复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       引:推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遣使召之,欲       而翁归,自汝复算耳
B.帝悦止,仍赐养浩帛       弃甲曳兵
C.朕委卿以大任              求人可使报秦
D.乘间以告,请备之       庸人尚羞之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
(2)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
2024-07-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多校联考职教联合体第五次全省模拟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