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对有关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末闲谈》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杂文。作者以闲淡的方式将自然之物人格化,用抽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语言精练、生动、幽默,好用反语。
B.《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一篇科学小品,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优美的文学性。全文从荔枝的形态说到生产,这是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C.《林黛玉进贾府》对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的众多人物及其生活环境展开了全景式的描写。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D.《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语言自然亲切,简洁凝练,如写鲁迅深夜工作的情景时,几乎全是口语和白描,却极富表现力,展现了一个锋芒毕露的战斗者的形象。
2024-08-0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有错误的是(     
A.《冰河英雄》采用创造性报道模式,不囿于客观介绍事实,饱含深情,描写事实翔实。
B.《故都的秋》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辞藻华丽。
C.《五味》采用先分后总的结构,叙写了全国各地的不同味道,作者饶有兴趣地介绍了全国各地的美食,地域不同、民俗不同,食物的味道也不同,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
D.《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的行踪是课文的线索。
2024-08-0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故都的秋》作者选取了富有特征的景物,突出故都之秋的“清”“静” “悲凉”的特点。“悲凉”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清”“静”,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B.《林黛玉进贾府》按照黛玉先后拜见贾母、大舅舅、二舅舅,最后在贾母后院用餐的顺序描写环境,既说明了荣府的大体格局,又描写了几个重要的场所。
C.《<物种起源>绪论》采用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D.《山居秋暝》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2024-07-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单招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三峡》在写景过程中,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
B.《茶馆》在结构上突破创新,整部剧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C.《五月的鲜花》是一篇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随笔,作者用优美的文字细腻地描写了《五月的鲜花》这首歌带给他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喟叹。
D.《落日》一文通过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发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
2024-07-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5 . 在《西安这座城》中,作者说:“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最具古城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又说,西安“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下列不属于“旧文物”的一项是(     
A.古城墙赫然完整B.科技人才云集
C.街巷有历史标记D.口语保留典雅文言
2024-07-2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中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鲁迅先生称赞“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这告诉我们如果要具有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就应该培养(     
A.乐观精神B.敢为天下先的精神C.奉献精神D.合作精神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烟台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考试文化综合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7 . 《废墟的召唤》一文中,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     
A.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的关注,并付诸行动改变它。
B.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起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
C.宣扬废墟的警示作用,呼吁人们正视废墟。
D.让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     

世界上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也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       ——汪曾祺

A.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
B.这篇小说写得挺好的,就是语言稍显逊色。
C.文字是表现思想的工具,不是一种目的。
D.语言的粗俗就是思想的粗俗,语言的鄙陋就是内容的鄙陋。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文化招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面一段对话的正确的含义是(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A.惊醒熟睡的几个人,就能进而唤醒广大民众,就有捣毁这十分顽固黑暗的社会的希望。
B.揭示了鲁迅当时的苦闷情绪,反映了他在探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矛盾心理。
C.鲁迅认为顽固黑暗的社会很难摧毁的,不愿使清醒的几个人经受临终时的痛苦。
D.鲁迅为从睡中而入死灭从而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的人们忧虑。
2024-07-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和那棵树

寇建斌

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

先剿去枝杈,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落一地。云大喊:爸,你怎么把树锯了?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头。

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

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地抬着下巴看父亲摘。

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枝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箩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

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脆,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

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锛、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

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笑笑[1],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

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笑[2]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

又是谷雨,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

(选自2021525日《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改)

1.请分析文章第自然段的作用。
2.文中[1][2]两处“笑”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3.自然段写臭椿树有何作用?
4.请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5.结尾写云坐在方桌前“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她感悟到什么?请写出两点,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