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山东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7-16 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洞(xué)       (fǔ)       古(gèn)       歌载舞(zài)
B.倜(tǎng)       哭(dòng)       (lòu)       瓜熟落(tì)
C.气(fēn)       结(zhèng)       然(qiāo)       不齐(yǒu)
D.血(bó)       (jiān)       捕(dài)       江河急(tuǎn)
2024-07-16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神采       掂量       候车厅       搬弄事非
B.扶养       震撼       水蒸气       食不果腹
C.缅怀       渔业       渡难关       委屈求全
D.恢心       腊梅       绊脚石       谈笑风生
2024-07-16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________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平稳,局部地区出现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总体可控。
②现代化城市需要高雅艺术,而高雅艺术更需要现代化城市的扶持,这已是无可________的事实。
③________离开多久,赵晓对学校________怀有深深的牵挂和担忧。
A.目前   质疑   无论   B.目前   置疑   无论   
C.日前   质疑   就是   D.日前   置疑   即使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史前文明的存在,其根源于何处,是来自地球本身?还是来自更神秘的地方?
B.3月1日,《广州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的文章。
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斯马特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王老师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勇于创新,成绩突出,令人刮目相看
B.如果取名故意取一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C.当地政府未雨绸缪地采取行动,抑止了房产业价格的飞涨。
D.革命战士在战场上前合后偃,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024-07-1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袁隆平院士不仅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他毕生奋斗的伟大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不挨饿。
B.在书香文化浸润下,学校逐渐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求实求是的精神。
C.全国要实现群体免疫,新冠疫苗接种率至少要达到70%以上。
D.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开始学习汉语。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个人如果常有团体合作的训练,在学问上可以免偏陋,在性情上也可以免孤僻。
②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商讨,实验的配置,贻误的检举,都必须群策群力。
③学生们尽管成群结队,实际上各人一心,每人独自上课,独自学习,独自完成学业,无形中养成个人主义的心态。
④他会有很浓厚而愉快的群的意识,他会深切地感觉到:能尽量发挥群的力量,才能尽量发挥个人的力量。
⑤现行教育有一个大毛病,就是许多课程的对象都是个人而不是团体。⑥其实学问像其他事业一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地方甚多。
A.⑤③①②④⑥B.①③⑤④②⑥C.①⑤②④⑥③D.⑤③⑥②①④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8.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静女》选自《诗经》,是一首民间的情歌,具有朴实自然的风格。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代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C.曲盛行于唐代,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诗歌,杂剧是戏曲。
D.“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说明文范畴,如《师说》《捕蛇者说》都是这类文章。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列句子中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024-07-1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10. 对下列这首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西风紧,北雁南飞”,一个“紧”字点出秋风之急,秋之萧瑟。
B.“泪”沟通了情与景的关系,使所有的景物都染上了离别的愁绪。
C.曲子主要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秋之萧瑟烘托出离别之际的悲伤。
D.通过主人公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其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锦绣的森林

十三世纪中,教皇权势强盛,文化中心罗马移向北欧,一种象征全盛的教权的教堂建筑样式——哥特式在那里产生。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出现,使宗教艺术别开生面。其特色一言蔽之,日高。然而这与现代商业大都市的高层建筑的高不同,前者向天,后者着地。教堂建筑高而尖,有向上超升之妙;商业建筑高而平,有着地堆积之感。故百几十层的摩天阁虽然比哥特式的教堂高得多,但沉重地叠置在基地上并无崇高之美感。反之,哥特式的教堂形似一簇怒放的春花,仿佛拼命地想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又如一簇火焰,势将上冲霄汉:所谓锦绣的森林是也。

形成这种样式崇高而秀丽特色的要素是柱头和尖头拱门。为求增加垂直的效果,哥特式不用一根根的粗柱,改用一束束的细柱。又在屋顶上加尖高塔,使柱束上的许多垂直线因尖高塔的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无尽之境。柱束之间,不用壁而用尖头拱形的窗。壁有板滞之感,足以减却向上之势,尖头窗则增加了秀丽与崇高。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仰望时似觉身在大森林中,而毫无屋顶压迫之感。总之,哥特式建筑全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几乎没有水平线,全体由垂直线构成。这种建筑形式萌芽后,很快风行全欧,不但教堂建筑上用之,一般的建筑也都受这种样式的影响。

锦绣的森林般的哥特式教堂诞生,宗教建筑的发展就达于极点。这种式样的杰作,多在北欧,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哥特式中的典范。这教堂工程历六世纪之久,工作之困难盖可想见。为了表现宗教的神秘相,建筑师把宗教的精神翻译成视觉的形态,用形体来表现抽象的观念,于是否定了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哥特式冒险尝试而成功的另一例是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这教堂的形式,与科隆大教堂大同小异,但是北欧的大势与意大利的传统的合并式样,可为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这教堂全部用白色大理石为材料,据说,是意大利人欲与北方的阿尔卑斯争高而建造的。

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一味冒险求高,终于陷入自灭的运命。此时基督教势力也由于极度地扩张,达到了衰沉的时期。世间一切文化相关联,政治、宗教、艺术,互相牵制而展进着,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中世纪的封建制和教会权同时没落,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11.下列有关锦绣的森林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筑的整体外形高而尖,向上超升,仿佛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的一簇春花。
B.置身教堂仰望,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无屋顶压迫之感。
C.建筑全体由垂直线构成,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没有水平线。
D.用具体的视觉形象表现抽象的宗教观念与精神,体现宗教的神秘相。
12.下列对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与基督教势力同时达到衰沉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高,是哥特式建筑自灭的外因。
C.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违背客观规律,是哥特式建筑走向衰亡的自身原因。
D.世间一切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教权的同兴同衰就是明证。
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被誉为锦绣的森林的哥特式教堂,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会赞叹其秀美与崇高。
B.普通的民用建筑受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影响,窗户往往采用尖头拱门的形式。
C.商业建筑大采用板滞的墙壁,减却向上之势,即使高可摩天,也不能给人崇高的美感。
D.哥特式教堂的建筑样式,不仅影响了民用建筑,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艺术形式。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数据时代的健康革命,在技术形态上,取决于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精准医学模式的建立。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是其先锋。这种医学道德形态的重构凸显了三大伦理道德难题。

第一,个人隐私及安全问题。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医疗行业面临保护信息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双重困扰。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之一,是员工使用自带移动设备连接医疗系统的IT基础设施所带来的风险,这是恶意软件侵入的最薄弱环节,被称为医疗领域的自带设备难题。此外,还面临医疗大数据或精准医学模式自身带来的问题,比如医疗设备或监控器的数据失窃问题等。与此同时,医院利用数据平台收集和分析某患者的敏感信息是否侵犯个人隐私?政府机构和企业对个人健康信息进行收集、监控和分析处理是否符合隐私规则?

第二,数据的真实可靠问题。如何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据共享遭遇的基准层面的伦理挑战。建立在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医疗技术实践,其本身就预设了一条不可突破的道德底线。由于人体及其健康状态以数字化的形式被记录、存储和传播,因此形成了与实体人相对应的镜像人或数字人。失信或失真的数据,导致被预设为可信的精准医疗变得不可信。如何治理或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字化时代数据共享面临的一种伦理挑战,它构成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的重大课题。

第三,数字鸿沟或价值鸿沟带来的挑战。目前,应用和知识方面的鸿沟正在缩小,价值鸿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提示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数字化健康革命带来的价值观变革。只有缩小价值鸿沟,使人们认识到,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学基础上的个人健康革命,是一种将个体与总体进行融合的医学变革,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之中。这个医学变革所蕴含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道德形态,展现了数字化时代健康革命的价值核心。

大数据、基因组学、移动医疗和精准医学的基本原理,是连通最小行动者和最大数据计算之总体,这是现代医疗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展现的伦理特质。大数据对个人和集体相互关系的重新定位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它提供了在一个日益个体化的现代社会,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的结合方式,迫使个人重新思考集体性或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蕴。

(摘编自田海平《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方向》)

1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医疗领域的“自带设备”难题是指医疗设备或监控器的数据失窃问题。
B.镜像人、数字人的出现,使得数字化时代数据共享直面一种伦理挑战。
C.数字化时代下健康革命的价值核心,就是让病人真正成为医学的中心。
D.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特质,展现在大数据、基因组学、移动医疗等方面。
1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医学道德形态建构所凸显的伦理道德难题,引起人们的思考。
B.文章列举了医疗行业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等方面的问题,突出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C.文章在论证数据的真实可靠问题时,说理严密,逻辑清晰,有层次,有理论性。
D.在总结中心之后,文章最后又补充强调了背景,即大数据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时代健康革命技术上的首要任务是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的结合。
B.应用和知识方面的鸿沟在缩小,而价值鸿沟越来越突出,二者呈反比例关系。
C.要想让更多人参与到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之中,就一定要缩小价值鸿沟。
D.个人要重新思考集体性或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蕴,是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要求。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3)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4)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态,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噌吃如钟不绝        鼓:敲击
B.曰此鹳鹤也        或:有的人
C.大石立千尺        侧:侧面
D.而此独以钟        名:命名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察之               吾尝终日思矣
B.不知浅深              可怪也欤
C.山下皆石穴              于其身也,耻师焉
D.彭蠡口有石钟山焉        巫医乐师百工
19.下列对文中四处划线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1)郦道元认为它下面临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湖水撞击山石,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样。
B.(2)今天把钟磬放在水中,虽然大风大浪能发出这个声音,但石头发出的声音更响亮!
C.(3)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同苏迈坐小船来到石钟山的绝壁下面。
D.(4)又有一种声音,好像老人又咳又笑,从山谷中发出,有人说这是鹳鹤的声音。
20.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李渤的说法和郦道元的说法基本相同。
B.文段在记叙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提出疑问,紧扣问题记叙考察经过。
C.作者生动描写了月夜石钟山阴森的景象,表现了登山的艰难。
D.苏轼游石钟山是去山水中逍遥,着力点在介绍奇山秀水。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 | 较易(0.85)
21. 写出下列横线处的名句。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学习和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22. 根据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你依然可以在花丛下透出凉意;________________;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走自己的路,给自己一方天空。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六、应用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应用文 | 适中(0.65)
23. 根据下面材料,请代写一张收据。要求:格式规范,内容明确,语言简洁通顺。

2023125日,长城职专21级机电3班班主任刘天明老师,交到学校财务室学生购买实训工具费现金人民币158673元,学校财务室负责人王大河收取了此款项,他需要给班主任刘天明老师写张收据。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和那棵树

寇建斌

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

先剿去枝杈,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落一地。云大喊:爸,你怎么把树锯了?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头。

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

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地抬着下巴看父亲摘。

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枝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箩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

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脆,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

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锛、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

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笑笑[1],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

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笑[2]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

又是谷雨,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

(选自2021525日《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改)

24.请分析文章第自然段的作用。
25.文中[1][2]两处“笑”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26.自然段写臭椿树有何作用?
27.请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28.结尾写云坐在方桌前“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她感悟到什么?请写出两点,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024-07-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押题卷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两个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沿途路况很差,到处都是坑洞。一个导游皱着眉头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导游却满怀诗意地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伊豆赫赫有名、迷人的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或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1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应用文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1,2,3,4,5,6,7,9,22
2
文学文化常识
3
古诗文阅读
4
现代文阅读
5
名著阅读
6
默写名篇名句
7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选择题
20.94字形选择题
30.65词语选择题
40.65逗号  引号  冒号  书名号选择题
50.65词语选择题
60.65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不合逻辑选择题
7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80.85文学常识选择题
90.65修辞手法  比喻  借代  夸张选择题
100.4赠友送别  鉴赏语言  鉴赏技巧选择题
22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题
二、现代文阅读
11-130.65科普文章实用类文本阅读
14-16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24-280.4叙事散文  鉴赏艺术形象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文言文阅读
17-200.65名著阅读
四、名篇名句默写
210.85默写名篇名句
五、应用文
230.65其他
六、作文
290.4记叙文  议论文  哲理与生活  情感世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