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一张诊断书》(节选),完成小题。

夜深了,塞北的出名风还在不停地呼啸,我和妻子坐在被风摇曳着的灯光下,抚摸着这张变黄了的诊断书,泪水再次模糊了眼睛,件件往事又一次次清晰地飘落在我们眼前……

那是一个人妖颠倒的年代。因为我妻曾担任过外国专家的译员,又自愿由首都调到边疆小城来教书,因而便被人合理逻辑出来,她一定是个特务。于是不问青红皂白地便把她抓起来,关入牛棚。当然,紧接着就是审讯,无休止的批斗……

皮肉的折磨并没有使她屈服,精神上的摧残几乎断送了她的生命。一个大汉对她宣布:经查证,你是个特务,是个男扮女装的特务!你的孩子是你搞特务活动的掩护,你根本就不会生孩子!

多么荒唐的审查啊!

一个母亲凭空失去了孩子,她整夜痛哭,终日依窗守望,呼唤着孩子的名字,又不许会见!她无法忍受,她歇斯底里地大叫。愤怒、狂奔,她终于被逼成疯子。

我背起小小的行李卷,领着妻子进京求医。那时候精神病院里拥挤不堪,其他医院大都不愿接受这种有政治色彩的病人。茫茫长街,无处落脚。我们只好寄居在天安门广场的金水桥边。地上的灯光和天上的星光一样彻夜不灭,我们也睁大眼睛,彻夜不眠。

大约是广场上的寒风吹醒了她,半夜里,她突然以正常人的思维向我提出要求:找林巧稚大夫去,她是专家,只有她才有权证明我是男是女。

早年间我就听她说过,有一次,她的妈妈在生产中遇到病危,是经过林巧稚大夫抢救,才转危为安的。这位医术精湛、品格高洁的林大夫,一直保留在她的记忆中。

第二天早晨,我扶着她迎着太阳朝东走,走到当时已被更名为反帝的协和医院,挂过号,等候就诊。一位瘦小的老太太,坐在妇科门诊部外走廊里为患者叫号。她戴一副银丝边眼镜,前额高高的,显示着她的智慧。她的神态自然、镇静,学养深厚,慈爱善良,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我把妻子安置在长椅上,便走上前求这位叫号老护士帮助,希望她能将我妻的病历卡,直接送到林巧稚大夫手里。她听完我的要求,竟脱口说出:

我就是林巧稚。

噢!我望着她,和我在报上见到过的她的照片一模一样。可是,这又是为什么呢?让一位著名的妇科专家,坐在走廊上叫号!

我向她陈述着我妻悲惨的遭遇,林大夫耐心地倾听着,时而摇头,时而叹息。终于她激动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手里的病历卡在瑟瑟发抖。她那充满慈爱的目光,被晶莹的泪水模糊住了。她又强忍着把泪水吞回去,果断地问我:

病人在哪里?领我去看看!

她走到我妻身边,用母亲般温暖的手,梳理我妻面颊上散乱的头发,她以专家的锐利目光,观察她痴呆的眼神、瞳孔,最后,她沉重地对我说:

把一个知识分子糟蹋到这种地步,残酷!请你们稍候一会,我去向他们要求,我要亲自为她检查,给她治疗。

林大夫迈着急促的脚步走进室内,好大一阵子又和另外一名女大夫一起走了出来,她们小心地搀扶着我的妻子,进了妇科门诊室。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只见林大夫亲手扶着我妻从一条长长的走廊里走了出来。我迎上去,林大夫把一张长方形的诊断书递交给我,她说:

是我和我的学生孙爱达医生共同给她检查的,诊断书上有我们两个人的签名。将来即使到了法庭上,我们也对她完全负责任。

我看到诊断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最后的一条结论是:患者是正常女性。腹部有多条妊娠纹,证明患者曾有过正常分娩。

我把这些字逐句地念给妻子听。起初,她脸上露出惨笑,继而沉默,最后伏在林大夫肩头,放声大哭起来。

林大夫替她擦去眼泪,扶着她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外,就要分手时,只见她面容严肃地说:

这样的诊断书,一生中我只开过这一次。

1.作者回忆往事,是什么事情让他对林大夫心怀感激?
2.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对林大夫采用了哪些描写方式?联系选文试着分析林大夫哪些高贵品质。
2024-03-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liáo          )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wēi yí             )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涵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丫qiú       )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连年砍伐,人们先找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因为所费力气较少。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qióng       )。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不曾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的尘沙,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是一篇 _______(文体),作者是____
2.读准字音,并在括号里填入相应的字。
liáo(         )              wēiyí(         )    qiú(         )       苍qióng(         )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不可思议:
(2)本末倒置:
4.请结合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柳的特点。
5.“(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处两个问句在文中的作用。
2024-03-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职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桌人生

①人过中年,开始有点儿念旧。熟悉而又陌生的泉塘村,经常莫名地追到千里之外的都市,伴着那张小方桌,在我的梦中浮现。

②我上学第一天是踢着小欢步去的,记得放学时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我越过山坡,蹚过小河,踩着风回了家。一进屋,我就寻了一条板凳,铺开作业本写字。狭长的板凳直摇晃,本子也跟着摇晃。傍晚,爹牵着老水牛回了家。老水牛一身泥水,摇摇晃晃的。爹的步子沉重得像老水牛,也摇摇晃晃的。

③我一天天往上长,板凳却像忘记了生长这回事。爹,我想在梳妆桌上写字。爹正招呼牛喝水,我的话夹在风里,一晃就过去了,他似乎没听见。……,爹抬起头扫了我一眼,只了一声,起身进了光线暗淡的里屋。他满是泥巴的生活里大多时候是沉默的。

④梳妆桌是家里唯一可以被称为桌子的物品。桌面上的漆脱落得斑斑点点,布满裂纹,还缺了一条腿,用一堆砖块垫着。爹把梳妆桌收拾出一半,我总算有了自己的书桌。我侧着身子,半边屁股斜放在紧挨着的床头,努力地把一行行人口手上中下写端正。

⑤我开始习惯那张缺了腿的书桌,爹却开始不习惯我。他会冲着黑屋子吼:柴火没了,牛饿了,鸡鸭也到处扑腾……日子不是纸上画出来的!确实,那时村里的孩子读书都像赶集一般,在学校里要打几年就回来了,然后该干啥干啥。爹吼出来的声音很大,我的心成一地畏惧。

⑥有一次,班主任家访,跟正在码草垛的爹说:娃是块读书的料!连说了好几遍,爹似乎没听见,半晌才从草堆里冒出头来了一声,继续码草垛。

⑦读书就像爬楼梯,我一步步登高。每天回家,我就钻进黑屋子,世界小得只有面前那半张桌子大。不过,书本里的世界远比泉塘村的生活有趣。崎岖的山路挡不住我前行的步伐。我的中学生活顺利得一马平川,天宽地阔。放学路上,伴随我的,除了松软的田野,欢畅的校歌,还有鲜艳的奖状和背后或羡慕或褒奖的目光,这一切都让我陶醉。不过,我一般不跟爹说,爹也从来不管我读书的事。他只管低着头在土地里找下一年的出路,就像那头老水牛。

⑧在一个冬日,我所有的奖状翻出来,涂上米汤,糊在桌前的墙壁上。顿时那间黑屋子像漏进了一道光。爹进屋,我看见他咧了咧嘴,似乎有话要说,但最终什么也没说。爹那土色的脸像松了绑,连胡茬也生动了许多。

春风从远处的山谷里挤过来,暖暖的。那天,我正像往常一样伏在那半张桌上写字,房门吱嘎一声,爹裹着一身阳光,风一样地推门进来,一把拉我出门。夕阳的余晖里,一张崭新的小桌立在褐色的泥地上,方方正正的,桌面刷着木纹新漆。写字桌,给你做的!爹说这话时,声音大得像半夜里的春雷,惊得屋檐下的燕子逃也似的飞走了。

⑩自那以后,我不再一放学就钻进黑屋子,而是将桌子摆在屋檐下,读书,写字。村里的小孩儿看见我读书的样子,也纷纷拿了作业过来,和我挤在一张桌上,有的一本正经,有的装模作样。夕阳下,我仿佛看见小小的方桌上,长出不一样的春天。

⑪初三时我开始住校,家里的小方桌用不上了。我在学校拓展世界的同时,泉塘村也似乎被掘开了一个口子,一些没有读书的后生都去了外地打工。渐渐地,打工在乡间刮起一股强劲的风,不少人家换了漂亮的书桌,可桌前写字的孩子却越来越少。

⑫爹又开始沉默下去。我也去打工吧。我跟爹说。爹似乎没有听见,只是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子出卖了他。他清楚我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里。你得读书。爹半晌才说,转身牵着牛出了门。

⑬后来,我上了高中。每次我回家,爹都早早拴好牛,奔回家,收拾好小方桌,将桌面擦得干干净净,然后默默走开……

⑭就这样,我翻着书,一本又一本,从一张书桌跳到另一张书桌,从乡下读到县城,从县城再读到大城市。泉塘村渐渐成为一个遥远的存在。后来我听说,家乡越来越好,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也纷纷回乡。我还听说,家家屋檐下都有了一张长满春天的书桌。

⑮我人生的起点只有半张桌子那么大,但我的世界却在桌面之外,海阔天空,层林尽染。光影流转,那一方小小的书桌,永远是记忆深处的一道光。

(作者郭发仔,文章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爹吼出来的声音很大,我的心成一地畏惧。

3.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春风从远处的山谷里挤过来,暖暖的。”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爹似乎没有听见,只是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子出卖了他”的理解。
5.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桌”与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爱之舟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④恍恍惚惚中,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牛头、马面……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擦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这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卖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吵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⑦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的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⑧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⑨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⑩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⑪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和母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

⑫醒来,枕边一片湿。

1.第四段中,作者写父亲给我糊万花筒有何用意。
2.文章重在写父爱,但“我”的形象也十分鲜明,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本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有什么含义?并分析其作用。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半吨煤

我念初二的时候,每月的零用钱是5元,即使是在物价便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钱,为自己买双球鞋。

就在这时候,机会来了。

亲戚用车送来半吨煤,卸在一块空地上,为了把煤运上30多级台阶,再把它倒进坡顶上的煤棚,父亲让我守着煤堆,自己去找民工。我问一旁的母亲搬运需要多少钱,母亲说是15元钱,我立刻说为什么不找我来做。

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一听母亲的转述,他喜笑颜开地拍拍我,答应我们两人一块儿干,15元钱全归我。这桩生意全归我了!当时我十分高兴,马上和父亲拉了钩,生怕他反悔。

半吨重的煤大约高一米,呈圆锥状,对比一下父亲找来的筐子,估计满满的五六筐就能搬完,当我满怀信心往筐里添煤时,父亲笑了,他要我试着提提。天哪,我用了吃奶的气力,才八成满的筐子居然只轻轻颤了颤,在我倒吸一口冷气时,父亲把筐里的煤捡一部分出来,边捡煤边说:慢慢来,儿子。

我从没用过扁担,以前住郊区时,见农民日日地担着,轻描淡写一般,可真把百十斤的煤块装上,加上它一荡一荡时,我的肩骨针扎一样疼。可少年人的倔强让我憋着,涨着红脸朝前走。好容易上了台阶,还要用手抱着煤块扔到齐腰高的棚里去,说实话,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三趟过后,父亲看出我有些不济,把我换到前面的搬运位,并一个劲将吊绳往他那边挪,我已经没有争辩的余力了,原先我想多担些,让年迈的父亲轻松点,现在看来,我能咬牙完成已属幸运。当我汗流浃背闭眼前行时,感觉阳光特别毒,地球的引力实在厉害。

最后的两担,是母亲换了我,才和父亲共同完成的。那时,我的肩头已经磨血泡,大大咧咧的父亲兴奋地拍我的肩头,疼得我龇牙咧嘴。母亲把15元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

从此以后,每一张钞票我都很珍惜。我学会了节约。更关键的不是这些,当我看到那些搬运工人搬运煤的时候,我心中涌起一股咸味,不只是汗,还有血的气息。学会爱他人,体验贫困,就是那半吨煤教会我的。

1.“母亲把l5块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我”很“内疚”,“我”“内疚”什么?
2.短文中哪一个词语或句子写得好?把它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3.文中的作者通过运半吨煤挣了钱后都有哪些收获?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一定有许多收获,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下面。
2024-03-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武冈市精益职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好,小熊老师        

苏台新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有个圆滚滚的男生踩着预备铃声,风风火火闯进了教室。

我坐在靠门的座位上,好心地提醒他:同学,你走错教室了吧?

那人倒退了几步,抬头瞅了瞅高一(6)班的门牌,摸摸脑袋又走了进来:没错,就是这儿。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快步站上了讲台。

我有点懵,傻傻地看着他,甚至试卷发到手里都没有感觉。

他的脸很圆,眼睛虽然小,似乎也很圆,而且带一副土到摔渣的圆框眼镜,配上憨厚的表情,真像一只可爱的胖乎乎的小熊。

也许注意到我的不专心,他走过来低头在试卷上扫了一眼,指指姓名栏,轻声说:这里,先填好。然后把手背在身后,迈着笨拙的步子走开。嘿,连走路的样子都那么像小熊。

他不姓熊,姓王,大名王家浓。不过我喜欢叫他小熊老师,久而久之,他的大名顺理成章地被我抛在脑后,嘴里喊出的永远是小熊老师。他听了也不生气,只是嘿嘿地笑,真是个大好人。⑧但是这样的大好人,送我的第一件礼物却是一份批了分数的数学试卷,鲜红的数字“48”,显得格外刺眼。这下,我笑不出来了。

小熊老师不是南方人,他来自哈尔滨。他不远千里来这儿的原因,直接问他,得到的答案永远是一句乐呵呵的因为我喜欢南方啊喊,骗小孩子呢,早就八卦到了,还不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何况只是跨越区区半个中国。

真感人啊。泪腺过于发达的女生们两眼汪汪。

不过话说回来,什么样的女生才会喜欢小熊老师呢?我咬着笔头百思不得其解。

最受欢迎的男主角,明明就应该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或帅或酷,外加温柔多金,可惜小熊老师一条都没占。但这并不妨碍每个周五的傍晚,小熊老师骑着他从旧货市场花80元购来的破自行车,快快乐乐地奔向他的幸福生活。

然而我不幸福,看着每到周末就翻倍的数学作业直接就想跪了。都怪这可恶的小熊老师,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无论是谁,在经历了上课被点名、订正必被抽查、考后必被教训之后,一定会如我一样觉得人生之路暗无天日。尽管我把数学归为最讨厌的课程,但在小熊老师的百般压榨下,我可怜的数学成绩终于缓慢地爬上了及格线。

校运动会上学生项目结束后是教工友谊赛,在10人短跑接力赛中,凭小熊老师那身材,不拖后腿就不错了。

虽然比赛最终是后勤组取胜,但小熊老师的神勇表现还是让大家津津乐道了很久。

午休的时候,经常看到小熊老师和男生们在打球,依然是笨拙的身姿,投球命中率一如既往地低到令人发指,也不妨碍大家一边善意地笑一边给他加油鼓劲。

咕噜噜,篮球滚到了我的脚边。我捡起球使劲地向小熊老师扔去,他举起手来接,球却擦着他的指尖飞了过去。哈哈哈,我的眼泪都要笑出来了。小熊老师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继续打球去了。加油!加油!我朝他大声喊。

其实有句话一直没有对他——虽然一直被数学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其实认识你真好,小熊老师。

1.标题“你好,小熊老师”用的叙述人称是(     
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C.第三人称D.以上答案都不对
2.下列选项中不是小熊老师给我的感受的一项是(     
A.憨厚B.大好人,但没人会喜欢他C.可恶D.爱慕
3.下列对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尽管我把数学归为最讨厌的课程,但在小熊老师的百般压榨下,我可怜的数学成绩终于缓慢地上了及格线。
A.“压榨”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我”先是对小熊老师“上课必被点名、订正必被抽查、考后必被教训”严格的要求感到厌恶,但是后来他帮助“我”提高了数学成绩,“我”又非常感激他。
B.“压榨”贬义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小熊老师通过“上课必被点名、订正必被抽查、考后必被教训”多种方式严格地要求“我”,帮助“我”提高数学成绩的经历。
C.“爬”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再现了“我”在小熊老师的要求下将可怜的数学成绩提升到及格的分数的缓慢和不易。
D.这句话字里行间表达了“我”对小熊老师的感激之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2画线句照应第9段画线句,暗示了小熊老师对幸福的追求。
B.“我”对小熊老师极不尊重, 但也夹杂着感激与敬爱之情。
C.文章第9段属于插叙,起到补充交代的作用,丰富了人物形象。
D.选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对学生严格要求 、不拘小节、感情真挚、有集体荣誉感和学生关系和谐的老师形象。
2024-03-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上图书馆

王佐良

①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德·波伏瓦说了一句话,她真正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

②这地方我去过,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有一所华美的房子。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它。

③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

④在这方面,我是有愉快的回忆的。我在武昌上中学,一个大院子里有三所学校:文华中学、华中大学、文华图书馆学校。文华图书馆叫做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开放,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但给我知识最多的却是这个公书林公书林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幽雅。我在那里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当时《中学生》杂志正在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我读得有趣,对作者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

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我就是在它的期刊室里第一次接触到一些美国杂志的,如《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当然也主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部分地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⑥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十九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⑦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全灭了。

⑧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⑨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⑩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西蒙•德•波伏瓦的话,表现了作者对图书馆的“钟情”,也引出其在图书馆读书学习成长的经历。
B.本文作者在“公书林”阅读《中学生》杂志时,觉得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内容有趣,便对此人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
C.文中“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一句,意为在图书馆阅读让自己进入知识和情感上的新世界的时候,当时社会却形成了不追求学问的坏风气。
D.第⑧段中,作者以“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表达了论文做完、口试通过、北平解放以及在包德林图书馆阅读之后的畅快感受。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清华大学“第三阅览室”比喻成给我的教益极多的“一大恩师”,饱含对清华大学图书馆强烈的感激之情。
B.文章将在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一灯如豆”的苦读情景与国家动乱亲人音信全无的处境形成对比,为结局很圆满做了铺垫。
C.文章后部通过介绍这里是马克思常去的地方和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赞美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D.作者把对图书馆的深深爱意寄寓在温和缓慢的记叙和描写之中,尤其是细节描写,更增添了文章韵味。

(3)文中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具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概括。
(4)本文行文线索丰富多样,请加以简析。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农业学校(梅州市理工学校)(梅州市工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岁月里的空心菜

正午,与一老妇人错身而过。老妇人怯怯放下肩上那副担子,取下脖颈间那条已然被汗水浸透的毛巾,擦了擦脸叫住我:女俚,买把空心菜?她拧开土箕里的矿泉水瓶子,却并没有将水倒进干渴的嘴里。她用手掌托着水,均匀仔细地洒在一把把整齐码好的空心菜上,咂摸了一下嘴,看,很新鲜。细细的茎,嫩嫩的叶,是长在菜园里水灵蔬菜的模样。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

南山岭不是岭,它是我们村的一处菜园子。菜地边,散落古树若干,一如保家卫国的士兵。大人荷锄劳作,孩子穿梭嬉戏于迷宫般的阡陌。傍晚,远山如黛,我与姑婆坐在院中那棵长满绿意的葡萄架下,撕南瓜藤,摘肥胖甜嫩的花生。那种用柴火、铁锅、茶油翻炒出来,盛在粗瓷碗里的空心菜我竟是许久没吃到了。

母亲也种过空心菜,她做的空心菜极好吃,父亲却不买账。母亲直到最近才明白,父亲恼的不是她本来炒得极好的空心菜,而是与空心菜有关的岁月。

父亲六岁不到,他母亲就病逝了;爷爷常年在外唱戏,亲情寡淡。是父亲的姑姑、我的姑婆收留了他。他跟着守寡的姑婆艰难漂泊,靠姑婆沿街卖煎饼果子和出售手工刺绣物品维持生计。

生活的苦不算苦,最使姑婆和父亲屈辱的是,总有些牙尖嘴利的乡野妇人,一口一声空心菜”“小空心菜地叫唤他们。唤人空心的缘由,大概是指姑婆无子为根、无家无业,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姑婆从此对空心菜敏感,也不让父亲吃。

姑婆有回听戏,唱的是《封神演义》。被挖心的比干当时并没有死,却在听到卖无心菜的老婆 婆说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即死后倒地身亡。姑婆觉得这无心菜就是空心菜。空心菜的确是无根可活的,一截被掐断的苗栽进土里,不几天,便风姿绰约。几千年了,它一直空着心,从田垄上走过,向着岁月的方向,昂起头。姑婆突然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

一个男人晓得姑婆所有的好,娶她进门。姑婆说服姑公,带着父亲回白沙老家。姑婆说,白沙有千年的祖宗,不变的血脉,回去,才有根。大队给父亲分了田,姑婆也有了属于她的南山岭。她在菜园里种了许多菜,当中居然就有空心菜。之后,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

20世纪80年代,父母住在厂里职工宿舍,母亲在厂子仓库后头辟了一方菜园。繁殖快的空 心菜顺理成章成了母亲菜园的主角。父亲本是反对的,但也无法辩驳,空心菜一吃就是好几个夏天。暑假的一早一晩,我和弟弟们跟着母亲去菜园掐空心菜。父母上班后,我一个人拎着小桶子,举着小脸盆,在水龙头下,一遍遍将空心菜清洗干净。沾着水的空心菜躺在白色搪瓷盆里,那模样儿好看极了。那个时候,父亲是平静欢喜的。他时常对着母亲一脸温润地笑,总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来,摸摸我们的小脑袋瓜儿。

一场车祸将父亲对空心菜的隐忍暴露无遗。也是夏天,在县上买了房的父亲心情好,摩托车开得快了些,出了车祸。好在父亲戴了头盔,命大。医生准许父亲不再吃流食的那天,母亲特意熬了半只猪脚。母亲说,那一天,父亲的吃相将她吓坏了,转眼间一锅儿猪脚见了底。一连几天,父亲拒绝母亲带来的空心菜,只将所有大荤狼吞虎咽剿灭一空。母亲惴惴不安,其实她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父亲好久没吃过这么隆重、纯粹的荤了。病中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狠狠解了一次馋。

海角天涯,心安即吾乡。这株曾被人唤作小空心菜的男人,大难不死,还置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家业,是父亲的南山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贴近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心有戚戚,恨不得把老妇人这两土箕菜全部买走。我从老妇人的土箕里买了两把空心菜,老妇人谢过我,挑着菜转身向前走。我盯着她的背影出神。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

1.理解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3.结合全文,理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这句话的内涵。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乡茶的清香

厉彦林

①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迎一缕山风,煮一壶热茶,仔细品一口,是多么惬意。

②我的故乡山东沂蒙山区,乡亲们有早晨喝茶的习惯,尤其上了年纪的人,这是必须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水融合着亲情友情,待客敬茶成为沂蒙山区城乡人家的礼仪风尚。

③原来乡下生活条件差,我记得早年间,乡亲们喝大碗茶,后来兴起搪瓷茶缸,有的直接放到火炉上烧。麦收时节,有的用做饭的铁锅煮茶水,盛进木筲或铁桶担到地头上。后来条件好了,喝茶也讲究起来,好多人家用上当年比较时尚的快壶烧水泡茶。

④快壶,是沂蒙山区农村的一种烧水工具,如今基本见不到了,它全身都是铝皮做的。底部三条腿,壶的主体是圆柱形,中间竖着上细下粗的圆锥形内胆,也是烟筒外层铝皮与烟筒之间能盛一两瓢水,盖上铝皮盖,既卫生又保温。壶的一边是壶嘴,另一边是壶把,可用木柴、树根、树枝或庄稼秸秆作燃料,点上火从上而下放进烟筒,一会就能听到水的响声和沸腾声,水烧开后,先倒掉壶嘴里不开的那截水,再倒入暖瓶,然后冲进放好茶叶的茶壶,闷上几分钟,就能倒出茶香扑鼻的茶水。

⑤记得有一年“五一”假期,我和妻儿回到沂蒙山区的老家厉家泉村,天刚蒙蒙亮,院子里大公鸡的啼鸣声、呱嗒呱嗒的风箱声和快壶里木柴燃烧的噼里啪啦声,就把我吵醒了。我赶忙起床,只见爷爷正坐在木墩子上,用斧头劈一根老槐木往快壶里填,要烧水泡茶喝。父亲刚担回两桶清冽的泉水,在洗刷茶壶和茶碗,母亲则在忙着做早饭。

⑥“这是咱村炒的新茶,咱尝尝吧,”父亲递给我一包用粗糙的牛皮纸包着的茶叶,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我按长辈示范的规矩,开始往茶壶里放茶叶、倒开水,待茶叶在茶壶里闷了几分钟,把最先倒出的半碗茶水重新倒回茶壶里,轻轻晃了晃,然后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先点一下,再边抬高茶壶边倒茶水,漫过半茶碗就好。那茶水黄绿明亮,清香诱人,我双手把第一碗端给正在得意地看我倒茶的爷爷。爷爷捋了捋胡须,高兴地喝了一口,烫得一激灵。我被吓了一跳,爷爷仍然直夸:“好茶,好喝。”然后我依次给全家人每人倒了一碗茶。习惯“粗茶淡饭”的人家,小院里立刻茶香萦绕,欢声笑语。这一壶热茶,把这个山村的早晨泡得暖意融融。

⑦我们村东、北、西三面有山,尤其东侧的南北山云雾缭绕,这里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合长茶。这些年,人们生活品位提高,喝茶越来越讲究。种茶、卖茶叶成为我们村父老乡亲的重要营生,村四周全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茶园,迈出家门就能看到翠绿养眼的茶树丛。清明时节,光滑油泽的茶芽在春风春雨中摇曳。茶芽尖上,晶莹的水珠,闪动一丝微亮的光芒。

⑧无论回到故乡还是身在外地,不管是忙于工作还是闲读写作,我养成每天都喝一杯地道家乡茶的习惯。每天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煮一壶故乡的茶。沸腾的茶水如云雾翻滚,那味道满室飘散,清甜醇香,茶水入口的瞬间,顿感与故乡血脉相通、根脉相连,身心一时澄澈清明起来。

⑨故乡,让我念念不忘的,何止是这一壶热茶呀!

(选自《人民日报》20220525日第20版)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选择它作全文线索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②段引用“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有什么作用。
3.简要说说为什么“这一壶热茶,把这个山村的早晨泡得暖意融融”。
4.第⑦段画线句写了村四周茶园的景象,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用意。
5.文章第⑨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百姓开门“七件事”,是作者向往的生活,特别是家乡茶香,是作者日日相伴的习惯。
B.作者以“茶”为写作对象,主要表达对故乡淳朴生活的向往,对城市的喧嚣的逃避。
C.作者从外形、构造、使用方法等角度描写如今在沂蒙山区农村仍使用的烧水工具“快壶”。
D.第⑥段幽默诙谐生动地描写“一壶茶”,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家族品茶亲情图。
E.作者养成每天都喝一杯地道家乡茶的习惯,借“茶”,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2024-03-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酒,蔡先生喝的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我说:我们国家整理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蔡先生听到这里,不耐烦了,说:这除非你作大将。蔡先生说时,声色俱厉,我的酒意也便醒了。

此外如此类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大凡中国人以及若干人,在法律之应用上,是先假定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明其无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人无罪,除非证明其有罪。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一切待人接物,无不如此。他先假定一个人是善人,除非事实证明其不然。凡有人以一说进,先假定其意诚,其动机善,除非事实证明其相反。如此办法,自然要上当,但这正是《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了。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表现了蔡先生怎样的人格魅力。
2.选文第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蔡先生的人物形象的?
3.选文划线句中“高深的理想”的含义是什么?
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三段所引孟子的话的含义和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