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期末 2024-07-22 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启(dìng)       趿拉(tā)        然(wèi)       望(yóng)
B.嘉(yóu)       (wǔ)       草(yì)       栗(chàn)
C.眉(cù)       (qí)          窕(yǎo)       怳(chǎng)
D.针(shì)       午(xiǎng)       齿(qǔ)       意(qiè)
2024-03-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醍醐灌顶       汗牛冲栋       疾言厉色       好高骛远
B.敛声屏气       层峦叠嶂       洁白无瑕       震聋发聩
C.湖光潋滟       雷霆万钧       人才倍出       言简意赅
D.黄粱美梦       不计其数       声色俱厉       走投无路
2024-03-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A.不及防(突然)       大悟(领会)       举一三(类推)
B.唯作福(君主)       金石可(雕刻)       精竭虑(竭尽)
C.层出不(尽)       无人问(渡口)       之谈(正常)
D.无动于(内心)       理所当(这样)       余风遗(影响)
2024-03-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各组关联词,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科学家们想,此前________是在实验室里的,________输气管道里的可燃冰,都是人为环境中产生的,________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_满足低温高压,有气有水的条件,是否有天然的可燃冰生成?

A.不仅 而且 但是 如果B.不论 还是 那么 如果
C.不论 还是 如果 只要D.不仅 而且 如果 只要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A.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B.与传统招聘方式相比,“直播带岗”依托网络平台,解决了企业线下招聘受到的时间、场地限制,降低了求职者搜寻招聘信息的成本。
C.能否提高写作能力,关键在于多读书、多练笔。
D.相声和幽默小品不仅要有笑料,还要有思想,应让每一位观众笑过之后有所收获。
2024-03-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是(     
A.这真是一群强盗!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同一动物,在越冷的地方,其四肢和附器也就越短或越小(例如耳朵和尾巴等),这叫艾伦推论,或艾伦法则。
C.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D.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2024-03-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借喻)
B.工商文明驯化了人野蛮的一面,使人变得温和柔顺。(比拟)
C.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对偶)
D.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借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表达方式,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记叙)
B.大厅里灯火通明,充满了花香和不寻常的气味。(描写)
C.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议论)
D.据测定,一个人坐着轮椅前进,要比他步行相同距离节省能量25%。(说明)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容易(0.94)
9. 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国别对应不正确的是(     
A.《获得教养的途径》——随笔——赫尔曼·黑塞 —— 瑞士
B.《神的一滴》——   散文——梭罗 —— 美国
C.《雷雨》——   戏剧—— 曹禺 —— 中国
D.《蝉》—— 说明文 —— 法布尔 —— 德国
2024-03-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10.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是一篇直接记录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事件通讯,通过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
B.《语言的功能》虽然是一篇学术演讲,但口语化的语言表达使说理深入浅出。
C.曹禺的三幕话剧《雷雨》,是一部深刻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2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D.《五味》通过饮食中的五味,写人生多姿多彩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2024-03-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②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③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1.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首先”说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之间的先后关系。
B.“这样”指代上文马克思在革命理论上的贡献。
C.“一切”指的是资产者对他的诽谤和诅咒。
D.“回敬”指的是马克思对政敌的回击,文中具有讽刺意味。
12.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句①说明马克思的革命斗争精神是多数革命者所欠缺的。
B.句②意在表明马克思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C.句③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D.句④中“可能”“未必”表示不肯定的语气,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
13.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课文开头时间写得非常详细具体,是因为马克思的逝世,给世界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
B.课文的总纲部分,论马克思的贡献先说对于历史科学的贡献,再说对于革命的贡献,这样概说主次分明。
C.文中过渡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结构紧密,层次清晰,论述精要,语意连贯,有极强的说服力。
D.课文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14.“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现马克思形象有什么作用?
2024-03-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25任港督的庭院。

4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6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18411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7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选自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

15.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标题采用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能引人注意,并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B.标题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面上是写永别,实际表达回归和雪耻,寓实境于虚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
C.“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洋溢着一种民族自豪感。
D.活用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题,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16.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迹”二字写尽了香港回归后,中国人民的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的民族尊严、民族自豪。
B.“消失”很形象地描写出“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驶入大海的情形,并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C.“最后一次”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D.“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语言庄重,明白晓畅。
17.下列对三次降旗、一次升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这是第一次降旗,标志着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7点45分,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C.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这是第三次降旗,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
D.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8.从叙述顺序的角度,说说本文的导语采取了哪种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课文描写的场景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庄严感,请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庄严感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