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4815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好,小熊老师        

苏台新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有个圆滚滚的男生踩着预备铃声,风风火火闯进了教室。

我坐在靠门的座位上,好心地提醒他:同学,你走错教室了吧?

那人倒退了几步,抬头瞅了瞅高一(6)班的门牌,摸摸脑袋又走了进来:没错,就是这儿。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快步站上了讲台。

我有点懵,傻傻地看着他,甚至试卷发到手里都没有感觉。

他的脸很圆,眼睛虽然小,似乎也很圆,而且带一副土到摔渣的圆框眼镜,配上憨厚的表情,真像一只可爱的胖乎乎的小熊。

也许注意到我的不专心,他走过来低头在试卷上扫了一眼,指指姓名栏,轻声说:这里,先填好。然后把手背在身后,迈着笨拙的步子走开。嘿,连走路的样子都那么像小熊。

他不姓熊,姓王,大名王家浓。不过我喜欢叫他小熊老师,久而久之,他的大名顺理成章地被我抛在脑后,嘴里喊出的永远是小熊老师。他听了也不生气,只是嘿嘿地笑,真是个大好人。⑧但是这样的大好人,送我的第一件礼物却是一份批了分数的数学试卷,鲜红的数字“48”,显得格外刺眼。这下,我笑不出来了。

小熊老师不是南方人,他来自哈尔滨。他不远千里来这儿的原因,直接问他,得到的答案永远是一句乐呵呵的因为我喜欢南方啊喊,骗小孩子呢,早就八卦到了,还不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何况只是跨越区区半个中国。

真感人啊。泪腺过于发达的女生们两眼汪汪。

不过话说回来,什么样的女生才会喜欢小熊老师呢?我咬着笔头百思不得其解。

最受欢迎的男主角,明明就应该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或帅或酷,外加温柔多金,可惜小熊老师一条都没占。但这并不妨碍每个周五的傍晚,小熊老师骑着他从旧货市场花80元购来的破自行车,快快乐乐地奔向他的幸福生活。

然而我不幸福,看着每到周末就翻倍的数学作业直接就想跪了。都怪这可恶的小熊老师,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无论是谁,在经历了上课被点名、订正必被抽查、考后必被教训之后,一定会如我一样觉得人生之路暗无天日。尽管我把数学归为最讨厌的课程,但在小熊老师的百般压榨下,我可怜的数学成绩终于缓慢地爬上了及格线。

校运动会上学生项目结束后是教工友谊赛,在10人短跑接力赛中,凭小熊老师那身材,不拖后腿就不错了。

虽然比赛最终是后勤组取胜,但小熊老师的神勇表现还是让大家津津乐道了很久。

午休的时候,经常看到小熊老师和男生们在打球,依然是笨拙的身姿,投球命中率一如既往地低到令人发指,也不妨碍大家一边善意地笑一边给他加油鼓劲。

咕噜噜,篮球滚到了我的脚边。我捡起球使劲地向小熊老师扔去,他举起手来接,球却擦着他的指尖飞了过去。哈哈哈,我的眼泪都要笑出来了。小熊老师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继续打球去了。加油!加油!我朝他大声喊。

其实有句话一直没有对他——虽然一直被数学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其实认识你真好,小熊老师。

1.标题“你好,小熊老师”用的叙述人称是(     
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C.第三人称D.以上答案都不对
2.下列选项中不是小熊老师给我的感受的一项是(     
A.憨厚B.大好人,但没人会喜欢他C.可恶D.爱慕
3.下列对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尽管我把数学归为最讨厌的课程,但在小熊老师的百般压榨下,我可怜的数学成绩终于缓慢地上了及格线。
A.“压榨”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我”先是对小熊老师“上课必被点名、订正必被抽查、考后必被教训”严格的要求感到厌恶,但是后来他帮助“我”提高了数学成绩,“我”又非常感激他。
B.“压榨”贬义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小熊老师通过“上课必被点名、订正必被抽查、考后必被教训”多种方式严格地要求“我”,帮助“我”提高数学成绩的经历。
C.“爬”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再现了“我”在小熊老师的要求下将可怜的数学成绩提升到及格的分数的缓慢和不易。
D.这句话字里行间表达了“我”对小熊老师的感激之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2画线句照应第9段画线句,暗示了小熊老师对幸福的追求。
B.“我”对小熊老师极不尊重, 但也夹杂着感激与敬爱之情。
C.文章第9段属于插叙,起到补充交代的作用,丰富了人物形象。
D.选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对学生严格要求 、不拘小节、感情真挚、有集体荣誉感和学生关系和谐的老师形象。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的油灯

董国宾

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撞撞的目光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山村的夜静止了一般,除了几声犬吠,没有什么可以让入夜的小山村动起来。其实也不对,错落简易的屋舍里,跳动最欢的,还有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亮光的小油灯。小油灯抖动着小火苗,让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

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制作特简单,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加上一根长度适中的灯芯,里面倒满煤油,一个简易的小油灯就做成了。油灯下,母亲一边忙活计,又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母亲总这样对我说:快去写作业,等完成了作业,娘给你做一个好玩的纸飞机。母亲还会说:上次作业得了98分,要再加把劲,得个满分,娘就去菜地把套种的那几个甜瓜挑个熟好的摘下来给你吃。母亲的话让我饶有兴致地拿来书包,把小油灯移到小方桌上,趴在那里就去写作业。姐姐大我几岁,要懂事一些,她也凑过来与我一块写作业,还会瞅一眼母亲,煞有介事地说:今天弟弟字写得特工整,比我写得好看多了。我和姐姐低头做功课,都不敢大声喘气,怕一不留神把小油灯给吹灭了,屋子就黑作一团。可很多次,小油灯如豆的小火苗,还是被我不小心吹灭了。我和姐姐抢着去找火柴,像蒙上眼睛在抓瞎。那次一头瓷牛碰到了地上,摔掉了一条腿,母亲也没有生气。现在想来,还真挺开心。

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写完作业的日子最快乐。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姐姐答应得特爽快。姐姐随手拿来一段长短适中的细绳圈,用左手的拇指、小指和右手的小手指挂住绳子,再将左手中的绳子旋转挂在右手小指上。然后用食指挑起小指内侧的绳,用中指相互勾中指和无名指上的绳子,小指勾拇指内侧的绳。最后将食指放在这个绳套中,松开拇指,食指向外挑,绳圈竟变成蝴蝶状,真像一个展翅欲飞的小蝴蝶。姐姐左手和右手一摆弄,很娴熟地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蝴蝶的样子来,我高兴得一抬脚就蹦起来。姐姐见我兴致正浓,又用灵巧的手指将绳圈翻出一个好看的五角星,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快乐如鱼。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为了疼爱我,母亲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尽管繁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母亲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繁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到深夜。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麦芽糖。看着做好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融化的糖块拉至银白色,鲜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点含进嘴里,心里就像喝了蜜。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我感到,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味道。

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岁月中,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走过去的简朴时光里,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1.“童年的油灯”给了“我”哪些美好的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下面句中加点字用得形象而新颖,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
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3.本文的细节描写赋予了简朴的童年岁月以温暖的台词,试从文中找出一处并作分析。
4.习近平主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掌灯人

闫红

我五岁那年,搬到父亲所在报社的家属院。我家在巷子里靠西边,东边的院子空着,高高地长满了草,夏天里会开出花朵,有风没风都轻轻曳动。①我经常一个人溜进去,唱歌,跳自己编的舞蹈,像个原始人,体会那没有章法的快乐。

空院子朝东是某官员家,再朝东就临近巷口了,住着王叔一家,他们家异常安静,只是偶尔会飘出琴声,是他们家女儿在练琴。王叔是副刊编辑,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算得上高学历。有几回,我在我爸办公室里写作业,王叔闲闲地踅进来,丢过来一本《诗歌报月刊》或是别的什么知名刊物,上面往往是他的新作,让我心气极高的老爸,也为之叹服。

在当时普遍鸡飞狗跳的生活中,王叔一家活出了某种优裕的规整,我本能地有一种距离感,远远看见了心里也会犯难,不知道该不该像对别的叔叔伯伯那样打一声招呼。我隐隐感到,他看不上这些俗世规矩,②况且,许多时候,他的眼神也是飘忽的,我就是打招呼,他也看不见吧。

这种状况到我十四岁那年被打破。那年我读初二,学习成绩一般,唯有作文写得还行,五四青年节前,班主任嘱我写首诗在学校的庆祝活动上朗诵,我花了一节数学课的时间,写了出来。在家里试着朗诵时,被我爸听到了,他当然认为这是一首佳作,但残存的理性告诉他,还是应该听一听业内人士的意见。他拿着这首诗,来到王叔家,王叔看完后,说:不错,不错!

这让我爸更加兴奋,说王叔向来眼高于顶,能说两个不错,那一定是真不错。又过了几天,我爸说,王叔让他转告我,把那首诗誊抄给他,可以在副刊上登一下。

那是我发表的处女作。我心中感谢王叔,却还是很畏惧他,要不要打招呼这件事,比以前更加困扰我,但无疑,我写作的热情提高了,开始在闲暇时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对于三十岁的向往的文章,以我如今四十岁的高龄,看三十岁的姑娘都是少女,但在我十四岁的时候,却觉得三十岁的女人,已经饱经沧桑,只是那沧桑是美丽的,因此让我向往。

我爸作为第一读者读完,完全找不到北,只好又拿去给王叔看。在我爸回来之前,我心里一直是忐忑的,我想他会怎么说呢?矫情?无病呻吟?大人不会懂这种感受,何况,我自己也觉得,我有意无意地将某种情绪放大了。

我爸很快就回来了,让我跟他一块儿去王叔家。当着我的面,王叔嘲笑了我爸审美落伍,说他不能看懂这种文字里的情怀,又从书架上取下几本书,让我拿回去看看,其中有两本是三毛的,还有一本是都德的《磨坊文札》。一个新世界就此打开,我的阅读和写作,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状态,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些不易说出口的心事,言过其实的情绪,以及突兀得不合乎语法的表达,王叔都能看出好处来。有的,他还会拿去发在报纸上。

此外,王叔还有一种读书人罕见的慷慨,他把自己才买的书《文化苦旅》借给我看。③有时,王叔也不是很认真地荐书,但三言两语中就能让我有种领悟。比如,他说杜甫好,我原本是喜欢王维和李白更多一点的,对于杜甫,只知道《石壕吏》这些政治正确的史诗,但王叔将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随口一念,我也顿感惊心。

王叔也跟我说鲁迅好,也是随口念出几个句子,我曾经有口无心地背下来的句子,被他念出了奇妙的质感,我再去看鲁迅的文字,果然如香菱学诗所形容的,仿佛舌尖上有个几千斤重的橄榄。有一段时间,我读鲁迅读得如醉如痴,如今看鲁迅,不再全盘接受,但我依然爱他银钩铁画般的文字,感谢王叔,让我早早感受到那种美。

我再大一点的时候,他又对我说,不要再读三毛了,其实她有一点矫情。他交给我的书,是《异端的权利》和《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时,他也会把最新出的《读书》交给我,说里面有篇什么什么文章,你可以看看。

他不只是这样待我,那几年,小城里但凡写得好一些的作者,都会被他所注意,我常常会听他愉快地说起,谁谁写得不错,虽然俗了一点,但那种俗有俗的好;谁谁读书很多,笔法艰涩,但像书法里的枯笔,也是一种美。他的那种孜孜然,超出了一个编辑的本分,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乐此不疲。下面县市的作者经过小城时,甚至都住在他家里。

1999年底,感觉很难在合肥生存下去,给王叔打电话,想回小城到他手下谋个生计——他时任某周刊总编,他却坚决地说,你不要回来,你回来干吗?

在当时,我是有点怨艾的。数年后,才觉出他的用心良苦,我只身一人,为什么不走得更远一点呢?我感谢他当时坚定的拒绝。

这几年,我跟王叔见面不多,有一次,他途经我家,同行者为一对夫妇和一个小姑娘,他说这小姑娘擅长写剧本,他带他们去找他的一个同学,看看能否有更多机会。我心中失笑,在这个女孩身上,我看到当年的自己。

我庆幸我在那条巷子里遇见王叔,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次遇见,遇到友谊,遇到爱,遇到懂得,遇到崇拜……遇到一个领路人尤其重要。

在如吸墨纸一般,随便吸收个什么就能晕染得一塌糊涂的年纪,遇到一个有水准、可信任而且还助人为乐的人是多么好,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云,起伏过的心思,都有可能成为你的某个起点,你一下子就站到那里,然后走下去。

而王叔最让我敬重的地方是,他总希望,有一些人,能走得比他更远。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对于“我”作品的肯定,以及让我看《磨坊文札》《文化苦旅》之类的书,对于我的写作生涯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B.王叔经常在一些有名刊物上发表作品,父亲也时常拿着女儿的作品向王叔请教等都表现出王叔业务精湛,有水准。
C.文章写王叔评价小城里的作者时,提到其“孜孜然”和“乐此不疲”,前者凸显行为上的勤勉,后者则强调精神上的快乐。
D.从文章结尾部分可知,所有遇见中,遇见领路人尤为重要。“我”庆幸见王叔,由于他的引领,“我”比他走得更远。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句①中的“溜进去”“像个原始人”“没有章法”凸显作者儿时充满活力,天真烂漫。
B.语句②中“飘忽”一词写出王叔眼神的不集中、不固定,表现其清高、自以为是的特征。
C.语句③中的“也不是很认真”并非指的是敷衍塞责,而是“随意”“若不经意”之意。
D.语句④中的“一塌糊涂”本来指状况极其糟糕,此处更强调对于所接触事物的无法把握。
3.根据文本内容,简述“我”在与王叔交往时的情感变化过程。
4.文章题目为“掌灯人”,可是主体中并未出现“掌灯人”一词,以此命名是否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 想□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②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③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_     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的尽头里,我_     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_     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④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⑤与其在街上瞎逛□ 我想□ 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⑥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⑦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⑧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上述文段的作者是(     
A.朱自清B.沈从文C.史铁生D.巴金
2.在文中的□里加上恰当的标点。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很少   偶尔   推说B.没有   一次   
C.很少   一次   推说D.很少   偶尔   就说
4.为什么“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     
A.母亲的死总算有了一点理由。
B.“我”也就是需要安慰一下自己而已。
C.我在做梦。
D.母亲为“我”付出太多,她终于解脱了。
5.本文的体裁是(     
A.记叙文B.文学评论C.回忆性散文D.小说
6.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喜欢它的美丽的花。
B.“我”对合欢树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在“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她却不在了。
C.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它是母亲栽种的。
D.我一直不喜欢看合欢树,因为母亲去世了,它却活着。
8.作者为什么说“悲伤也成享受”?
9.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的孩子的猜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