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日历

冯骥才

①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②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每一页日历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③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④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⑤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⑥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7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⑦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⑧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⑨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⑩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精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⑪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文中第②段画线句“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2.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
3.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4.请对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做简要赏析。
5.作者说:“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某种“载体”谈谈你对“记忆”这一“人本话题”的感悟。
6.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很有可读性,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设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且前后呼应,诗化的语言富于哲理性。
B.文章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日历”这种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深刻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C.文中说“时间也是一种空间”,既然是空间,那么就可以存放东西,能在这个空间存放东西的人觉得充实,否则,便觉得无聊、空虚。
D.作者每每把过去的日历扯下的时候,塞在书架或画册中,这扯下的日历犹如生命的落叶,可见作者惋惜流逝的时光,畏惧生命的衰老。
E.作者把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日历”记得十分清楚,因为他是从死神的指缝里逃出来的,每个亲历者都会如他一样,记忆清楚、仔细。
2024-08-0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3.第⑦段中加粗的短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4.“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从人物描写方法上,试赏析该句子。
5.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职教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文中画横线句加点的“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好处?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4.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2024-08-0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2024-2025学年对口升学复习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一条鱼

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

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着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那些买鱼苗的客人。酒足饭饱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精心喂大的各种鱼苗卖给这些鱼客。此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家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父亲鸡叫头遍就起床放水干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他们拥着父亲在行进。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

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悉心照料。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这些幼鱼在父亲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不知疲倦的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脚盆里的小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然后,父亲挑着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我没有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的一曲绝唱。父亲去世的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我早已丢弃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竟从屋外捡回来,还喜滋滋地穿着去给姑奶奶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那一次,父亲站在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要我多写信回来,要我好好工作,要我冷了多穿衣……可现在我想听父亲那些重复啰嗦的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我仿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1.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①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
②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3.第三段中写三月的布谷鸟,其作用是什么?
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2024-08-0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

向刚

正月初六,暖阳似金。春节假期还没结束,父母便扛着锄头去地里忙活了。

他们弯着腰,锄头举过头顶,挖进地里,轻轻一撬,再把土块敲碎。我送午饭时,地已经挖了一大片,父母额头上的汗珠如雨水般滚进衣裳,背部已然湿透。他们年过花甲,头发皆已花白,还如此劳累,我见了不由心疼,他们却是笑意盈盈,一边吃饭,一边讨论下午以及最近的计划,争取在清明节前把玉米种全部播进地里。

父母种了一辈子的玉米,以前种玉米为生,如今种玉米致富。

小时候,家里比较穷,玉米面饭是主食,餐餐吃,天天吃。母亲怕我们三兄妹厌食,就会变着法儿做,一会儿土豆拌玉米饭,一会儿麦面拌玉米饭,一会儿又变成菜蒿蒸玉米饭。秋收后,家里满院子都是金黄的玉米,父母商议后划成三份,家人吃一份,养家畜一份,一份给我们兄妹当学费。进入新世纪,家乡的日子越过越好,大米代替玉米成了餐桌上的主食。村里的一些叔叔伯伯纷纷外出打工,父亲却选择留了下来。他说:我习惯了种地,种玉米让我感到踏实。他和母亲租了一些空地,全部种上玉米。

种玉米看似简单,传统的种植方法,是一套完整的工作步骤。松土、运粪、发酵,到了清明前后,确保气温不再降低后,再把玉米种播进地里。播种时间很讲究,清明节前后半个月内最佳,出苗率最好,收成更有保障。父母对玉米细心,他们顶着烈日除草,在田间插放稻草人,让每棵玉米苗都茁壮成长,收成后的玉米堆满一个小粮仓。这些玉米不再是家里仰仗的口粮,而是用来养殖家禽和家畜。

日子好过了,我们三兄妹都各自有了自己的事业,父母也在逐渐老去。他们年复一年地劳作,背慢慢驼了,腰渐渐弯了,天气变化时,偶尔就会引发腰酸背痛的毛病。我经常劝他们少种一些玉米,该休息时就要舍得花时间静养。他们满口答应,但一转眼,就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论哪块庄稼长势好。只要谈到玉米,他们就会一副欢天喜地的笑颜。

父母种了一辈子玉米,玉米的丰收,让贫困的家庭脱掉贫根,过上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劳动,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一种珍惜。因为他们坚信:越勤奋,越幸福。

当天晚上,一家人围着火塘而坐。侄女看着疲惫的爷爷奶奶有感而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兄妹对视了一下,默然点头。

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就起床。吃过早餐,扛着农具,带着孩子,跟父母一起下地里干活。我们早已不仰仗这些玉米生活了,但是我们兄妹都觉得,要把父母一辈勤劳踏实的家风传承下去。

清香的春风吹在身上,舒适惬意。阳光下,柳枝静静发芽,桃花悄悄吐蕊……

(摘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选文围绕父母种玉米一事展开,叙述了父母从以种玉米为生到靠种玉米致富,最后种玉米寻求一种精神慰藉的故事。
B.作者旨在引导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学习父母身上勤劳、踏实、乐观的优秀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C.文章结尾讲述了“我”带着孩子跟父母下地里干活,是因为心疼父母太辛苦,想帮助他们早点把活干完。
D.村里的一些叔叔伯伯纷纷外出打工,父亲却选择留了下来。说明我的父亲恋旧,思想保守,跟不上时代潮流。
E.文中写到父母在讨论玉米时欢天喜地的样子,体现出父母对劳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突出他们勤劳踏实的品质。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母的形象。
3.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清香的春风吹在身上,舒适惬意。阳光下,柳枝静静发芽,桃花悄悄吐蕊……
4.拟写文章标题,并讲述理由。
标题: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
5.写出你的家风家训,联系当下,谈谈自己的理解。
家风家训:______________
理解:______________
2024-08-0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职单独考试温州市一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爱,在我的名字里

①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②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父亲没进过一天学堂,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脱离贫困,造成了他长年阴沉着的脸和暴躁的性情。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这是他的至理名言。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领教中,不断加剧加深的,尽管我的学习成绩应验了那句全村闻名的至理名言。为此,我时常想,也许就因为这种应验现象,才使得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父亲的至理名言中度过的!

③所以,就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十年寒窗所获得的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高兴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反顾,一点儿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

④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地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也只是应付性地写一下钱已收到,勿挂念等类似的短语。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动,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咀嚼和阅读自己生命中一再忽略的、仇恨的那份沉重的父爱。

⑤信是父亲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写来的,没什么要紧事,只是问我好不好而已。可信写了满满几页,小侄子在信中详细地讲述了父亲来信的原因:父亲那晚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吃馍,拿起来刚咬一口,两颗大牙就莫名其妙地没了,一看呢,馍上一片血红,牙都粘在上面……惊醒之后,父亲便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天刚亮就找小侄子写信。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老家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掉是要死亲人的,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

⑥读到这里,我对迷信的父亲的举动嗤之以鼻,甚至愤然。最后,小侄子讲了一个令他惊讶不解的事,说他就在铺开纸,提笔欲写时,却因一时记不起我的大名而猛然顿住了。结果遭到父亲的训斥:亏你小子还念这么多书,记性也太差了,叫——金翔!”“金——祥!于是小侄子一边念叨着一边将我的名字写成了金祥写错了!写错了!……”小侄子说当时父亲望着他刚写下的名字大声喊着,紧接着,从他手里夺过笔,在纸上硬邦邦地写下金翔两个字,然后讷讷地告诉他:我这一辈子就认识这两个字!小侄子说他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说,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他老人家一字不识,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

⑦这就是父爱!除了父爱,便再无法解释这种奇异而真实的现象!那一刻,我那被对父亲的恨包裹着而变得无知、粗粝与麻木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双手捧着书信,朝着家乡,蓦然跪下,向父亲,向我那一生付出了大爱却得不到理解、更别说回报的父亲,忏悔,忏悔……

1.文章开头为什么交代“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
2.阅读③④两段,说说“我”是怎样表达对父亲的不满情绪的。
3.“黯然神伤”的意思是,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一词语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
4.文章的高潮部分是父亲来信一段,让人感动。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作者在这一段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列举两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我”要向父亲“忏悔”什么?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职语文春考模拟试题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父亲之间

①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弟要考艺术院校,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弟弟准备去当文艺兵,父亲又是反对。他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

②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愤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父子之间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山,不可逾越。

③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④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闾巷烟火的不易。他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

⑤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⑥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⑦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院中桂花散发着脉脉清香。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

⑧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⑨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然后挺了挺脊背,走出大门。父亲也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著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⑩在弟的从容面前,终于有一天,父亲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不要,父亲怒目,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⑪两位父亲,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父亲”。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1.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文中的“弟弟”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章第⑦自然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析“父亲怒目,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题“父亲之间”比“父子之间”更富深意,道出了两代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
B.文章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显得真实、亲切、自然。
C.第⑧自然段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是前后两部分内容衔接自然、紧密。
D.在经历过浮世的波折后,弟弟才知道,父亲当初反对自己迷恋音乐,仅仅是为了他自己的脸面。
2024-08-0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对口升学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丁立梅

①我在我妈门前种花。花的种子是我从网上拍来的,上面标注的是小野花。好,就它。因为野,好长。

②我妈听说我要种花,乐得眉开眼笑,一迭声答应,好啊好啊,家里有的是地方。她早早就把门前的一块地给收拾出来。我携带着我的花种子回家。我妈高兴,她屋里屋外不停来回转,一会儿找铁锹,说要把地再整一整,一会儿又说要去地里挑蔬菜,给我中午炒着吃。她的嘴一直咧着,合不拢了。她说,你一到家,家里的门檐都变高了变亮堂了。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我们兄妹大了,各自有了家庭的牵绊,难得回老家。家里只剩我妈我爸两个老人,暮气笼罩下,都是冷清。我爸也忙活开了。他给那块地追加了底肥,还用钉耙给划拉出漂亮的地沟。

③种子刚种下,我妈就给浇了一遍水。然后是天天向我汇报门前地里的情形。有鸟来啄食,我妈又多了一项任务——赶鸟。整天更忙得不可开交了。十八天后,种子们终于出芽了。我妈不时就跑去看一回,说,啊,那些小芽儿,像些小虫子在爬。我在心里面好笑,这些小花儿,不单充实了我妈的日子,治愈了我妈的孤独和冷清,还让我妈学会用比喻句了。花儿们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儿,你挤我我挤你的。原先的地方不够它们住了,我妈忙着给它们间种,把屋后也栽上了。抽枝了,打花苞了,这都是大事儿。我妈很细致地向我汇报。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太太,变得碎嘴起来,语调里,都带着笑。

④再一些天后,花终于开了,居然是漂亮的格桑花和波斯菊。红的,粉的,黄的,白的,不一而足。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是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蹦蹦跳跳,好不热闹。蝴蝶们也来了,恋恋地绕着花飞。我妈说,没魂的蝴蝶啊。她那是形容蝴蝶多。那景象我不用想,也知道是怎样的绚丽。

⑤村里人没见过这些花,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孩子们更是日日频相顾,跟我妈讨得几朵回去,开心得不得了。有人开始试探着向我妈讨要一些,回去栽种。我妈起初还吝啬着不肯给。我让她放心,这些花性子都泼,一长就是一大片,只要想要的,都给。于是乎,我妈门前总有人去讨花。我回去,我妈告状似的说,烦死了。我看她说这话时,是多么口不对心,她脸上的笑容里,分明写着快乐,那种给予的快乐。

⑥今天我妈又告诉我,隔壁村子里的谁谁谁也跑来跟她要花种子。格桑花开了,我妈专门弄个罐子,收藏这些花种子。那罐儿比金镯子还珍贵,她看得可紧了。我问我妈,给她了吗?老太太端起架子来,狡黠地笑着说,她来要了三回,我才抓了一丁点儿给她,要的人多哩,我要省着点。她计划着明年,把门口的路边,也都给种起来。

⑦我笑她,那不是谁都可以采了吗?我妈被我点破了心事,她嘿嘿两声,讪讪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⑧我很高兴,一个村庄都将因这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

1.概括全文,梳理妈妈种花的几个主要阶段和事件。
2.请赏析句子: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是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蹦蹦跳跳,好不热闹。
3.分析文章第⑧段的作用。
4.下列各项内容中,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是因为爸爸妈妈因“我”回家而高兴着,忙碌着,但我们兄妹大了,由于家庭的牵绊难得回家,家中冷清,老人孤独,“我”心里难过。
B.第⑤段画线句“这些花性子泼”与前后文中的“因为野、好长”,“花儿们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儿,你挤我我挤你的”等句子照应,表现了花儿生命力顽强。
C.村里人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花,是因为他们没见识,没文化。
D.“一个村庄都将因这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让“我”很高兴,是因为这花不仅让爸妈有事可做不那么孤独,同时也增加了村里人和爸妈的互动,让爸妈享受到了分享的快乐。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2023-2024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

朱自清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跟S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上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光。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光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得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2.有人认为,文中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3.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4.文章题目叫“冬天”,而文中却无一句描写冬天的语句,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5.全文由三幅画面构成,请你写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并就其中某一幅画面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2024-08-0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年春季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织棉布,得纺线。写到纺线,就想到外祖母。

冬天,天黑得早,吃过晚饭,洗刷完毕,外祖母就在卧室靠窗放着的那架纺车前坐下,开始纺线。我呢,就在被窝里躺着,还不困,只是有点无聊。正对着床头,有个巨大的桐木箱子,黑漆已经驳落。箱子角上放一盏小煤油灯,一灯如豆,却把屋里杂物的影子,映得十分庞大。那些影子,虚虚的,静静的,一动不动,像凝神屏气似的。不过,我已经习惯了它们,并不感到奇怪和害怕。

“嗡嗡嗡”“嗡嗡嗡”,纺车一圈一圈地转,细细的棉线绵绵不绝地扯出来。这种纺线的声音和节奏,很少变化,简直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固定模式。有时我想,就算黑灯瞎火,外祖母照样能丝毫不差地纺出线来。灯光昏暗,时间也发生了奇异的变化,昼和夜的边界仿佛模糊了,消失了,只是浑浑浊浊地流逝着,缓缓的,沉沉的,无声无息,也不翻起任何波澜。时间从黑暗的无涯际的远方来,到黑暗的无涯际的远方去,只是恰好经过了这座房子,经过了这盏灯。纺车声是超越于时间之外的另一种独立的东西,仿佛和时间没有任何关系,仿佛就算时间停止了流逝,这种声音还会自己响自己的,坚韧,固执,永恒。迷迷糊糊中,我就在这种声音里慢慢进入了梦乡。

一个椭圆形的白色的线锤一点点成型,果子一样成熟,然后被拿下来。接着继续纺下一个……

就这样,一个漫长的冬天,外祖母能纺出好多个线锤。一个个,码得整整齐齐,放在簸箩里。

线纺好了,得经染色,然后才能织。

豆子收割完毕,种上麦子,天气慢慢凉了。屋子后面有片空地,正好可以经线。这个时候,母亲就会请来邻家婶子过来帮忙。两人小声商量着,在空地上插四个不高不矮的小木棍,插成一个规规矩矩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这几个小木棍往往是从旁边的槐树或椿树上砍下来的,散发出淡淡的好闻的木香。午后,阳光明亮而安静,悄然洒下,仿佛永远也不会离开这儿似的。树木的叶子黄了,落了。树叶飘落的时候,轻轻的,也很安静。天空辽阔高远,但它的深蓝色清澈如水,盈盈欲滴,不用抬头看它,也能感受到它在静静映照着整个尘世。几只灰喜鹊飞来,又飞去了,轻轻叫了几声。一切是那么安然,绝对,肯定。仿佛一个简简单单的世界,从古至今,就应该是这样的。

母亲和婶子拿着线锤,围绕着小木棍,一圈圈走动,把线散开。那么长的线,牵扯不完,无穷无尽似的,但母亲和婶子倒是从容不迫,不急不慌。她们边忙活边说些闲话,家长里短啦,庄稼收成啦,这些世间琐事,对于经纬天下的人来说,不值一提,但对母亲和婶子她们这样的人来说,却也是世间大事。并且,话又说回来,经纬天下的目的,难道不就是让天下普普通通的人,能够从容安稳地去过他们自己愿意过的日子吗?所有对世俗生活空间的硬性规划,都让人怀疑其动机不纯。太阳快落了,天空慢慢暗下来,正好线也经完了。

儿时,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有一台织布机的。织布机使用的时候,可以随时组装,用好了,可以拆卸收起。

从秋天开始,母亲每年都要织几匹棉布。我记得我家的织布机就在堂屋靠东墙那儿放着。织布时手脚并用,协调配合,有条不紊,没经验的人会手忙脚乱,是织不好的。一只梭子,如一条鱼儿,穿过条条密密麻麻的纬线,从右手瞬间抵达左手,脚踩下面一个踏板,打纬刀“啪”的一响,接着又从左手瞬间抵达右手,一套动作的完成,需要干脆流利,不能拖泥带水,所谓“往来如梭”,即是指此。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直至一匹布慢慢织成。新棉布似乎还隐隐有一种新棉花的原生味道,摸上去质朴厚实。千丝万缕,理顺整齐,经纬交织,绵绵为布。近代改良派人物张之洞,任两湖总督时,致力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创办武汉织布局,题联道:“经纶天下,衣被苍生”。我极喜欢这个对联。一个工厂企业,若唯利是图,就算做得再强再大,其精神还是狭隘。若有深厚情怀,即便做小事情,也照样有大境界。

棉布织好了,做新衣。新棉袄,新棉裤,新棉鞋,上下一新,新天新地。新新的,暖暖的,等着过个新年。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B.lánC.然(qiāoD.子(suō
2.对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凝神屏气:指小心翼翼,极度紧张。B.浑浑浊浊:模模糊糊,丝毫都不清晰。
C.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D.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3.根据文意,对“纺车声”特点总结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坚韧B.固执C.永恒D.独特
4.对文中“果子一样成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线锤比喻成“果子”,饱含了作者的喜爱。
B.外祖母机械地纺出一个个线锤。
C.作者期待着线锤一点点成型、完成。
D.作者赞美外祖母的辛勤纺线。
5.对文中的“世间琐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也能成为世间大事B.经纬天下的人也应重视
C.就是母亲和婶子边忙活边说的闲话D.从古至今,无穷无尽
6.作者认为,一个好的工厂企业应该具备的素质是(     
A.做强做大B.做小事情C.做大事情D.衣被苍生
7.根据内容分析,与文章思想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章从外祖母早年纺线写起,写出了整个时代的辛酸。
B.文章写妈妈和婶子经线,怀旧之中有一种温暖的自豪。
C.文章描写织布中的梭子往来,表达了小事情中也可以出大境界的思想。
D.文章在新农新年以及布衣难得的感慨,流露出传统不再的复杂情感。
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纺线B.织布C.棉布D.布衣
2024-08-0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