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丁立梅

①我在我妈门前种花。花的种子是我从网上拍来的,上面标注的是小野花。好,就它。因为野,好长。

②我妈听说我要种花,乐得眉开眼笑,一迭声答应,好啊好啊,家里有的是地方。她早早就把门前的一块地给收拾出来。我携带着我的花种子回家。我妈高兴,她屋里屋外不停来回转,一会儿找铁锹,说要把地再整一整,一会儿又说要去地里挑蔬菜,给我中午炒着吃。她的嘴一直咧着,合不拢了。她说,你一到家,家里的门檐都变高了变亮堂了。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我们兄妹大了,各自有了家庭的牵绊,难得回老家。家里只剩我妈我爸两个老人,暮气笼罩下,都是冷清。我爸也忙活开了。他给那块地追加了底肥,还用钉耙给划拉出漂亮的地沟。

③种子刚种下,我妈就给浇了一遍水。然后是天天向我汇报门前地里的情形。有鸟来啄食,我妈又多了一项任务——赶鸟。整天更忙得不可开交了。十八天后,种子们终于出芽了。我妈不时就跑去看一回,说,啊,那些小芽儿,像些小虫子在爬。我在心里面好笑,这些小花儿,不单充实了我妈的日子,治愈了我妈的孤独和冷清,还让我妈学会用比喻句了。花儿们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儿,你挤我我挤你的。原先的地方不够它们住了,我妈忙着给它们间种,把屋后也栽上了。抽枝了,打花苞了,这都是大事儿。我妈很细致地向我汇报。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太太,变得碎嘴起来,语调里,都带着笑。

④再一些天后,花终于开了,居然是漂亮的格桑花和波斯菊。红的,粉的,黄的,白的,不一而足。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是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蹦蹦跳跳,好不热闹。蝴蝶们也来了,恋恋地绕着花飞。我妈说,没魂的蝴蝶啊。她那是形容蝴蝶多。那景象我不用想,也知道是怎样的绚丽。

⑤村里人没见过这些花,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孩子们更是日日频相顾,跟我妈讨得几朵回去,开心得不得了。有人开始试探着向我妈讨要一些,回去栽种。我妈起初还吝啬着不肯给。我让她放心,这些花性子都泼,一长就是一大片,只要想要的,都给。于是乎,我妈门前总有人去讨花。我回去,我妈告状似的说,烦死了。我看她说这话时,是多么口不对心,她脸上的笑容里,分明写着快乐,那种给予的快乐。

⑥今天我妈又告诉我,隔壁村子里的谁谁谁也跑来跟她要花种子。格桑花开了,我妈专门弄个罐子,收藏这些花种子。那罐儿比金镯子还珍贵,她看得可紧了。我问我妈,给她了吗?老太太端起架子来,狡黠地笑着说,她来要了三回,我才抓了一丁点儿给她,要的人多哩,我要省着点。她计划着明年,把门口的路边,也都给种起来。

⑦我笑她,那不是谁都可以采了吗?我妈被我点破了心事,她嘿嘿两声,讪讪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⑧我很高兴,一个村庄都将因这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

1.概括全文,梳理妈妈种花的几个主要阶段和事件。
2.请赏析句子: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是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蹦蹦跳跳,好不热闹。
3.分析文章第⑧段的作用。
4.下列各项内容中,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是因为爸爸妈妈因“我”回家而高兴着,忙碌着,但我们兄妹大了,由于家庭的牵绊难得回家,家中冷清,老人孤独,“我”心里难过。
B.第⑤段画线句“这些花性子泼”与前后文中的“因为野、好长”,“花儿们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儿,你挤我我挤你的”等句子照应,表现了花儿生命力顽强。
C.村里人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花,是因为他们没见识,没文化。
D.“一个村庄都将因这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让“我”很高兴,是因为这花不仅让爸妈有事可做不那么孤独,同时也增加了村里人和爸妈的互动,让爸妈享受到了分享的快乐。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2023-2024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

朱自清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跟S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上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光。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光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得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2.有人认为,文中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3.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4.文章题目叫“冬天”,而文中却无一句描写冬天的语句,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5.全文由三幅画面构成,请你写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并就其中某一幅画面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2024-08-0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年春季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织棉布,得纺线。写到纺线,就想到外祖母。

冬天,天黑得早,吃过晚饭,洗刷完毕,外祖母就在卧室靠窗放着的那架纺车前坐下,开始纺线。我呢,就在被窝里躺着,还不困,只是有点无聊。正对着床头,有个巨大的桐木箱子,黑漆已经驳落。箱子角上放一盏小煤油灯,一灯如豆,却把屋里杂物的影子,映得十分庞大。那些影子,虚虚的,静静的,一动不动,像凝神屏气似的。不过,我已经习惯了它们,并不感到奇怪和害怕。

“嗡嗡嗡”“嗡嗡嗡”,纺车一圈一圈地转,细细的棉线绵绵不绝地扯出来。这种纺线的声音和节奏,很少变化,简直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固定模式。有时我想,就算黑灯瞎火,外祖母照样能丝毫不差地纺出线来。灯光昏暗,时间也发生了奇异的变化,昼和夜的边界仿佛模糊了,消失了,只是浑浑浊浊地流逝着,缓缓的,沉沉的,无声无息,也不翻起任何波澜。时间从黑暗的无涯际的远方来,到黑暗的无涯际的远方去,只是恰好经过了这座房子,经过了这盏灯。纺车声是超越于时间之外的另一种独立的东西,仿佛和时间没有任何关系,仿佛就算时间停止了流逝,这种声音还会自己响自己的,坚韧,固执,永恒。迷迷糊糊中,我就在这种声音里慢慢进入了梦乡。

一个椭圆形的白色的线锤一点点成型,果子一样成熟,然后被拿下来。接着继续纺下一个……

就这样,一个漫长的冬天,外祖母能纺出好多个线锤。一个个,码得整整齐齐,放在簸箩里。

线纺好了,得经染色,然后才能织。

豆子收割完毕,种上麦子,天气慢慢凉了。屋子后面有片空地,正好可以经线。这个时候,母亲就会请来邻家婶子过来帮忙。两人小声商量着,在空地上插四个不高不矮的小木棍,插成一个规规矩矩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这几个小木棍往往是从旁边的槐树或椿树上砍下来的,散发出淡淡的好闻的木香。午后,阳光明亮而安静,悄然洒下,仿佛永远也不会离开这儿似的。树木的叶子黄了,落了。树叶飘落的时候,轻轻的,也很安静。天空辽阔高远,但它的深蓝色清澈如水,盈盈欲滴,不用抬头看它,也能感受到它在静静映照着整个尘世。几只灰喜鹊飞来,又飞去了,轻轻叫了几声。一切是那么安然,绝对,肯定。仿佛一个简简单单的世界,从古至今,就应该是这样的。

母亲和婶子拿着线锤,围绕着小木棍,一圈圈走动,把线散开。那么长的线,牵扯不完,无穷无尽似的,但母亲和婶子倒是从容不迫,不急不慌。她们边忙活边说些闲话,家长里短啦,庄稼收成啦,这些世间琐事,对于经纬天下的人来说,不值一提,但对母亲和婶子她们这样的人来说,却也是世间大事。并且,话又说回来,经纬天下的目的,难道不就是让天下普普通通的人,能够从容安稳地去过他们自己愿意过的日子吗?所有对世俗生活空间的硬性规划,都让人怀疑其动机不纯。太阳快落了,天空慢慢暗下来,正好线也经完了。

儿时,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有一台织布机的。织布机使用的时候,可以随时组装,用好了,可以拆卸收起。

从秋天开始,母亲每年都要织几匹棉布。我记得我家的织布机就在堂屋靠东墙那儿放着。织布时手脚并用,协调配合,有条不紊,没经验的人会手忙脚乱,是织不好的。一只梭子,如一条鱼儿,穿过条条密密麻麻的纬线,从右手瞬间抵达左手,脚踩下面一个踏板,打纬刀“啪”的一响,接着又从左手瞬间抵达右手,一套动作的完成,需要干脆流利,不能拖泥带水,所谓“往来如梭”,即是指此。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直至一匹布慢慢织成。新棉布似乎还隐隐有一种新棉花的原生味道,摸上去质朴厚实。千丝万缕,理顺整齐,经纬交织,绵绵为布。近代改良派人物张之洞,任两湖总督时,致力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创办武汉织布局,题联道:“经纶天下,衣被苍生”。我极喜欢这个对联。一个工厂企业,若唯利是图,就算做得再强再大,其精神还是狭隘。若有深厚情怀,即便做小事情,也照样有大境界。

棉布织好了,做新衣。新棉袄,新棉裤,新棉鞋,上下一新,新天新地。新新的,暖暖的,等着过个新年。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B.lánC.然(qiāoD.子(suō
2.对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凝神屏气:指小心翼翼,极度紧张。B.浑浑浊浊:模模糊糊,丝毫都不清晰。
C.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D.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3.根据文意,对“纺车声”特点总结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坚韧B.固执C.永恒D.独特
4.对文中“果子一样成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线锤比喻成“果子”,饱含了作者的喜爱。
B.外祖母机械地纺出一个个线锤。
C.作者期待着线锤一点点成型、完成。
D.作者赞美外祖母的辛勤纺线。
5.对文中的“世间琐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也能成为世间大事B.经纬天下的人也应重视
C.就是母亲和婶子边忙活边说的闲话D.从古至今,无穷无尽
6.作者认为,一个好的工厂企业应该具备的素质是(     
A.做强做大B.做小事情C.做大事情D.衣被苍生
7.根据内容分析,与文章思想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章从外祖母早年纺线写起,写出了整个时代的辛酸。
B.文章写妈妈和婶子经线,怀旧之中有一种温暖的自豪。
C.文章描写织布中的梭子往来,表达了小事情中也可以出大境界的思想。
D.文章在新农新年以及布衣难得的感慨,流露出传统不再的复杂情感。
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纺线B.织布C.棉布D.布衣
2024-08-0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

于是我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酒,蔡先生喝的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我说:我们国家整理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蔡先生听到这里,不耐烦了,说:这除非你作大将。蔡先生说时,声色俱厉,我的酒意也便醒了。

此外如此类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大凡中国人以及若干人,在法律之应用上,是先假定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明其无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人无罪,除非证明其有罪。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一切待人接物,无不如此。他先假定一个人是善人,除非事实证明其不然。凡有人以一说进,先假定其意诚,其动机善,除非事实证明其相反。如此办法,自然要上当,但这正是《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了。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概括选文第一、三段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三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蔡先生的人物形象的?
3.划线句中“这样”如何理解?
4.选文划线句中“高深的理想”的含义是什么?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沉默的品质(节选)

高勇

我已经无数次地对自己说过:当别人沉默的时候,千万不要惊动他们,就让他们安静地呆在一个无所谓时间和空间的地方沉默下去吧。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无法沉默下去的。

沉默意味着获得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珍贵的品质,像清洁的黑夜一样具有非凡的渗透力。但是,谁能够赋予我们这样的品质呢?我们已经被所谓的事业其实就是某种欲望所裹挟,我们已经被很多想法其实就是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围困,我们甚至已经无法在自己曾经选择好的空地上沉默着坐上一会儿了。

“冷兵器的光芒坚毅而韧性/沉默的战士不可摧毁”。我相信沉默者的力量,因为我所看到的分明是钢青色大理石基座上一块原始的石头,一块无法不引起众人注视的石头。它会让所有忙忙碌碌的人们感到不安。是的,沉默有时真的是一种逼人的压力。   

比如村庄是沉默的,但白描一群在土地上沉默着的人对我来说仍旧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情。这些天,我总在想着怎样才能找到一条进入沉默世界的捷径,但终不能。当我把一个老人特意给我煮的一壶黑茶喝完后,老人才爽快地说出一句话:孩子,苦着呢。然后仍然是沉默,我接受了这沉默。一个世界就在你的周围,你只有自己去慢慢品味。

夜黑下去了,黑得完整而彻底。这是土地上的夜,我想我能够理解这沉默的夜,并在理解中防范一些无知的亢奋。

我猛然发现在一个朋友面前,我幼稚得可笑。他是我的同龄人,可已经老熟得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年人。在所有的久别重逢的日子里,总是我一个人在说话,甚至在黑夜里,他也没有搁下手中的生活。这时候,我才感觉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肤浅。从我离开村庄到现在,他已经在土地上春播秋收十年,他收获的粮食要喂活五口之家还要加上几只牲畜,而我呢?

显然,他们是能够让我聪明的一群,虽然他们大都不是伶牙俐齿,甚至有时候他们斗大的字不识十升,但是他们能够让我获得真的智慧。他们并非一无所有,他们并非是在活命的途中苟延,他们并非是一群浅薄的人。只是因为会掩饰自己,他们虚心得仿佛一地黄土。

可是有多少人愿意背对诱惑和土地一起沉默呢?已经绅士起来的人们怎么能躬下身子和虫蚁一样活着的人为伍呢?

我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多少年了我一直在说又永远都无法说清楚的人。他是沉默的,我的任何解释最终都无法解释他,而任何猜测也只能是猜测。他是如此地难以进入,但他无疑又是真实的。即使他的一生充满失败,但他用石头垒成的梯田和栽起的成百的树木还是如此地接近于宣言。

我曾经跟随父亲进入过他的领地。而且父亲也没必要说什么,这时不需要他的什么声音,我只想听听那洋镐撞击石头的响动是怎样把我淹没。

但喧嚣又在发动另一波的冲击了。回到城市里,你无法抗拒声音,无法坚持什么。你只能痛苦地在声音的旋涡中周旋。坦率地说,面对无所不在的诱惑,我随时都有陷入它们的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势单力薄。

这当然是我的耻辱。当我远离了沉默的土地又在有限地排斥着城市的时候,事实上我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想起一些土地上的歌子,在城市里,它们的曲调被重新修正,变得柔软而暧昧,可事实上,这本应该是一些充满黄连味凄凄惨惨的歌子。由于歌声,土地显得更加沉默。

“沉默是一种品质/我不能容忍自己和它擦肩而过”。

1.文中引用了两句诗,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2.文章第一段结尾,作者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无法沉默下去的。”为什么?请分条概述。
3.文章标题是“沉默的品质”,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语言阐释这种沉默的品质的具体内涵。
4.下面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从农村到城市,能站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思索现代社会人生存的方式和意义,并以“沉默的品质”这一形象的说法提倡一种朴实的人生态度。
B.文章将沉默的品质和“一地黄土”联系起来,有很深刻的寓意:土地是沉默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是沉默的,但他们都有各自的价值,这让作者满怀敬意。而作品里多次出现的村落、农人的形象,也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地排斥和拒绝。
C.文章中引用了两句诗,第一句形象解释了沉默的力量;第二句位于结尾处,强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沉默的品质地追求,语调铿锵,态度鲜明。诗句的引用,使文章更具文采和哲理性。
D.文章感情充沛,充满沉重的自省精神;意象丰富而集中,黄土、村落、农人,作者的视线在时而沉默时而因柔软、暧昧的歌子而喧闹着的土地上扫过,寻找自己心灵的真正的归属地。
E.本文最大的语言特色是形象性,形象背后充满着暗示性。一个质朴的“老人”,俨然一个智者,一句“苦着呢”在让“我”独自品味的同时也该让所有读者的心灵静默。
2024-08-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4年对口升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能尝一尝这,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岐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指出下列语句表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北京陶然亭的名字取于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B.“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的意思是看见落叶就知道天要到傍晚了。
C.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写秋的名篇。
D.“秋士”古时是专指那些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2.画线句“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作者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愿意折去生命的三分之二去留住北国之秋,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挚爱。
B.“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作者认为秋的“悲凉”容易引发文人的颓废情绪,中国诗文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就是证明。
C.“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通过对不同的饮食物产的口感风味进行比较,说明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各有特色,各具风味。
D.“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把秋蝉比喻为蟋蟀、耗子,一方面说明秋蝉在北方数量极多,另一方面说明秋蝉的嘶叫不被人们喜爱。
4.请说说作者为何以“故都的秋”为题。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早起

罗瑞花

①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微光亮,拿木梳梳理好短发,用发夹夹好,精神利落开始一天的忙碌。

②在勤劳的农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只要不生病就不会停下手中的活。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在天刚破晓的寒气里,男人扛锄赶牛往田野走去,女人穿梭于厨房、菜园,小孩子帮着打扫庭院,生火煮饭,看管弟妹,喂养鸡鸭……

③爹是一个没有土地情结的农民,在村里做木工、碾米、发电,后来又开代销店做生意。爹脑子活络,不断改善着家里的经济状况,但田里、土里、家务活全落在娘身上。娘对待农事一丝不苟,按照时令精耕细作,一锄土都不放过。在摘茶、插红薯的季节,娘几乎是四点钟起床,提着马灯来到地里,就着朦胧月光或晨曦挖土摘茶,天是在一锄一锄的土块、一片一片的茶叶里亮起来的。

④我儿时最初的早工是放鹅。天地间弥漫着润润的泥土气息,毛茸茸的小鹅吃着沾满露水的青草,当太阳兴高采烈地跳出云层,小鹅细细长长的脖子饱胀成了拔河那样的粗麻绳,我就可以赶着它们回家了。

⑤到七八岁时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我们背着箩筐,揉着惺忪的睡眼,为着小贩挑担上的漂亮发夹或书店玻璃柜中的连环画,在白雾茫茫中向茶山走去。早饭时娘过秤,秤杆下给钱,摸着那一个个硬币真是最惬意的事。最辛苦的是轮到家里为队里的牛割草。我一直不知道牛的舌头是怎么长的,竟然最爱吃两边有锯齿的苇草,割的时候手指要握紧苇草,稍松一下苇叶的锯齿就会让手鲜血淋漓。

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雨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微风一吹,去了瞌睡来了精神。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仿佛像寻找一个个躲猫猫的伙伴。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贼亮贼亮的眼睛。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皙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我们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上背回菌子,在厢房木地板上堆成小山。娘把吃不了的菌子择净晒干,到春节时炒腊肉,把鸡腿菌磨成粉调菜,比味精还鲜。

⑦在娘的熏陶下,我成了一只早起的鸟儿。当别人还沉在昨天的烦闷里梦呓,或者醒在温暖的被窝里犹豫,我已经在晨曦中,在微风里,动起来了,从身体到思想。面对冉冉升起的太阳,我只想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想跑步想打球想跳舞想大声地朗读,想告诉世界,我醒了。

⑧梭罗说,黎明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宝贵的恩赐。我喜欢看天一点点亮起来,如一个睡醒的孩子欣欣然睁开眼。我看到环卫工人清扫完最后一片落叶坐下来点燃了一支香烟;看到小贩支起他们的摊位开始热气腾腾地买卖;看到菜农挑着满筐的嫩绿从不同的小巷汇集到街上;看到学生打开课本,用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最美的声音,迎来早晨第一缕阳光。

⑨早晨起来,我看到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如一树一树的花开。

1.文章回忆了我在娘的熏陶下早起的往事,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扫庭院B.放鹅C.摘茶叶D.捡菌子
2.文章第②段和第⑧段都写了其他人的早起,下列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写早起的人,有交待自然环境的作用,即这是一个“勤劳”的乡村。
B.第②段写早起的人,是为引出母亲的早起,为写自己在母亲的影响下也习惯早起做铺垫。
C.第⑧段写早起的人,从内容上是拓展文章内容。
D.第⑧段写早起的人,从主旨上起深化主题的作用——早起的无数的人,汇成了这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他们默默付出创造出了生活的美好。
3.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拟人B.比喻C.拟物D.借代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作者说最辛苦的是为队里的牛割草,“最辛苦”说明作者不喜欢割草。
B.第⑥段加点的词语抓住了各种菌子的颜色特点,简洁、生动地展现了这些菌子的特征,给读者以形象可感的体验,也充分表现出作者早起收获满满的喜悦之情。
C.第⑨段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像花一样动人、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早起的喜爱之情。
D.“早起”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是全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所在。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中职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化课试卷语文部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

“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

“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捡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十二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选自孙犁《亡人逸事》)

1.为这段文字加一个小标题,并概括选文所写的逸事。
2.选文中表现作者对妻子的高度评价的是哪句话?
3.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4.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是什么?试分析妻子性格转变的原因。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选自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1.选文第一段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A.安静、闲适的生活B.独立、安静的生活
C.独立、清闲的生活D.清闲、舒适的生活
2.下列不属于选文第三段营造的意境特点的是(     
A.迷离朦胧B.如烟似梦C.清幽明丽D.虚无缥缈
3.下列对“空中楼阁”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居住的小屋,立于山脊之上,从山下看去,恰似空中楼阁。
B.作者心中的理想,作者想要回归的地方,是现实中不可实现的幻境。
C.既是作者建于山上的家居小屋,又是作者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D.既是作者建于山上的家居小屋,又是作者幻想中的世外桃源。
4.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清晰”是清楚明晰的意思,“朦胧”是指看不分明,不清楚。
B.“疏落”是指灯光稀疏零落。“虚无”是指空无所有。
C.“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D.“雾失楼台”语出南宋秦观《踏莎行》,是指雾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之中。
2024-08-0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职业学校职教高考校际联盟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的油灯

董国宾

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撞撞的目光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山村的夜静止了一般,除了几声犬吠,没有什么可以让入夜的小山村动起来。其实也不对,错落简易的屋舍里,跳动最欢的,还有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亮光的小油灯。小油灯抖动着小火苗,让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

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制作特简单,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加上一根长度适中的灯芯,里面倒满煤油,一个简易的小油灯就做成了。油灯下,母亲一边忙活计,又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母亲总这样对我说:快去写作业,等完成了作业,娘给你做一个好玩的纸飞机。母亲还会说:上次作业得了98分,要再加把劲,得个满分,娘就去菜地把套种的那几个甜瓜挑个熟好的摘下来给你吃。母亲的话让我饶有兴致地拿来书包,把小油灯移到小方桌上,趴在那里就去写作业。姐姐大我几岁,要懂事一些,她也凑过来与我一块写作业,还会瞅一眼母亲,煞有介事地说:今天弟弟字写得特工整,比我写得好看多了。我和姐姐低头做功课,都不敢大声喘气,怕一不留神把小油灯给吹灭了,屋子就黑作一团。可很多次,小油灯如豆的小火苗,还是被我不小心吹灭了。我和姐姐抢着去找火柴,像蒙上眼睛在抓瞎。那次一头瓷牛碰到了地上,摔掉了一条腿,母亲也没有生气。现在想来,还真挺开心。

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写完作业的日子最快乐。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姐姐答应得特爽快。姐姐随手拿来一段长短适中的细绳圈,用左手的拇指、小指和右手的小手指挂住绳子,再将左手中的绳子旋转挂在右手小指上。然后用食指挑起小指内侧的绳,用中指相互勾中指和无名指上的绳子,小指勾拇指内侧的绳。最后将食指放在这个绳套中,松开拇指,食指向外挑,绳圈竟变成蝴蝶状,真像一个展翅欲飞的小蝴蝶。姐姐左手和右手一摆弄,很娴熟地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蝴蝶的样子来,我高兴得一抬脚就蹦起来。姐姐见我兴致正浓,又用灵巧的手指将绳圈翻出一个好看的五角星,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快乐如鱼。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为了疼爱我,母亲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尽管繁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母亲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繁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到深夜。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麦芽糖。看着做好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融化的糖块拉至银白色,鲜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点含进嘴里,心里就像喝了蜜。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我感到,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味道。

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岁月中,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走过去的简朴时光里,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1.“童年的油灯”给了“我”哪些美好的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下面句中加点字用得形象而新颖,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
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3.本文的细节描写赋予了简朴的童年岁月以温暖的台词,试从文中找出一处并作分析。
4.习近平主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对口升学联合体考试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