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想北平》(节选),完成各题。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请写出其中三个主要特点。
(2)作者在文章中说“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清福”在这里具体指什么?
(3)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好在哪里?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第五届沃米杯山西省中职生对口升学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父亲送给奶奶的母亲的定情信物,又传给了奶奶,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而那个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的玉簪子散发着温润的光,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要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那头,还是没找到,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于是,爷爷三番五次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地流了下来。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去。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一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那些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当然记得了。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让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了。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入回忆,徜徉于老时光里。

奶奶又带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还是经常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神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摞发黄的小人书,一幅涂鸦着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登门向人家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眨了眨眼,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神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个玉簪子!一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又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时,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文章标题“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这句话。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奶奶的形象特征。
4.文中对奶奶家老房子环境及其中的陈设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5.文章通过寻找玉簪子这一线索,传达了对家庭情感的珍视,从奶奶和爸爸的行为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家庭价值观?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的认识。
2024-08-18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中职学校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古镇随想

张炜

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的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

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一色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

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一方水土都会诱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场。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世界。

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但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

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渐渐生出浓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

这种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山之外当有许多不同。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粮秣最为单纯饱满,思悟愈加内向深沉。三者合一,日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

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了得。或许果真如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神往之地。

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他们在大山里找到一处奇怪的天然溶洞,它竟然分成上下两层,阔如神仙厅堂;洞内四季常温,正好用来囤放酒瓮。那一排排黑色陶瓮就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世外风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待度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它们才开口吐香,一瞬间醺醉了整个世界。

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踏着百年前的石阶路,一层层往上蹬去。两旁是木墙青瓦,是来历深长的建筑。整个一条街巷渍痕斑斑,简直就是一首写在大山深处的七律,或者是李白《蜀道难》那样的长吟。被乳雾浸染成暗红色的木墙,脚下滑腻的石头,都给人神秘幽深的感觉。攀登时人要大口喘息,这时满鼻满腔都是酒香。因为镇上人已经酿造了几百年,天长日久,这里的一切都被醇酒给笼罩了,化成了朦胧一体的美酒世界。

外地人在这里一边吃着山菜,一边饮酒思源。

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当地人手指两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说往昔的争战和大水故事。这里是码头,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断是盐船,欸乃声声帆影远。不远处的自贡为古老的盐都,赤水成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华和忙碌。盐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劳民多了品咂。

航道,战争,美酒,这三样事物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寂寞边地了。人类历史上还少有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多蕴含了诗意的天然组合。多少篙橹,多少弹痕,多少沉醉,多少爱与恨。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而今这河道上,只有坚硬的石头还在,上面刻满了细密紊乱的水痕,让后人阅读不尽。

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它是深山溶洞里的珍藏,是秘而不宣的滋味。对于无法度量的时光而言,我们常常觉得也实在只有痛饮一途了。大山幽处有琉璃,云雾层叠生兰花;鞭马难上九重岭,回头一盼是古刹。那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与默默无闻的日月长相厮守吧。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酒”为线索来展现古镇的特点,如通过小镇人酿酒的缘由,展现古镇偏僻优美的环境和寂寞宁静的生活状态。
B.文章第五段“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C.本文用词别致,如“一座锁在深山中的古老小镇”的“锁”使“深山”和“小镇”的关系富有味道;“品咂山中岁月”的“品咂”,使得与滋味无关的岁月有了滋味。
D.文章“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一段,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写出了古街的风貌,抒发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
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
3.作者游览二郎镇,被古镇的魅力深深吸引,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请结合文本说说古镇有哪些魅力?
2024-08-1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一只鹞子。它静静地盘旋,长久浮在空中。它好像看到了什么,径直俯冲下来,但还未触及地面又迅疾飞起。我想象它看到一只野兔,因人类的扩张在平原上已近绝迹的野兔,梭罗在《瓦尔登湖》中预言过的野兔: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土地是最亲密的联盟。看到兔子和鹧鸪跑掉的时候,你不觉得它们是禽兽,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仿佛飒飒的树叶一样。不管发生怎样的革命,兔子和鹧鸪一定可以永存,像土生土长的人一样。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的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我想起田野的往昔的繁荣。

在我的住所前面,有一块空地,它的形状像一只盘子,被四周的楼群围起。它盛过田园般安详的雪,盛过赤道般热烈的雨,但它盛不住孩子们的欢乐。孩子们把欢乐撒在里面,仿佛一颗颗珍珠滚到我的窗前。我注视着男孩和女孩在一起做游戏,这游戏是每个从他们身边匆匆走的大人都做过的。大人告别了童年,就把游戏像玩具一样丢在了一边。但游戏在孩子们手里,依然一代代传递。

……………

立春一到,便有冬天消逝、春天降临的迹象。整整过了一冬的北风,已经从天涯返回。看着旷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我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节选)》]

1.选文从哪三个角度描述了大地上的事情,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人类、景物B.动物、人类、景物
C.描写、记叙、议论D.梭罗的预言、孩子的游戏、人类的启示
2.文中引用梭罗《瓦尔登湖》中预言的用意,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以梭罗对兔子永存的预言与下文田野上空的鹞子的徒劳盘旋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今日田野贫瘠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
B.引用梭罗《瓦尔登湖》中的预言,说明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连田野上空的鹞子都已找不到食物。
C.说明野兔“因人类的扩张在平原上已近绝迹”。
D.梭罗的预言表明“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
3.“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这句话的含义是(     
A.有些人从不关心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认为这些与自己无关。
B.有些人对大地上的所有事情都熟视无睹,甚至正在做着破坏大自然的事情也不自知。
C.有些人一直生活在城市里,从未“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D.有些人一生从未真正地关注大自然,并从中获得过生命的领悟与欣喜。
4.选文画线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根据选文,你认为人与地球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
2024-08-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单招班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樱桃红了

①正为假期值班不能与兄妹一起回老家吃樱桃而烦恼,恰好母亲来电话了。母亲唤着我的乳名,说今年樱桃又大又甜又红,季节不等人,让我们赶快回家去吃。

②母亲栽的樱桃品种优,个头大,颜色艳,口感好。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喜欢来吃,母亲总是很大方,给他们摘一大捧。吃惯了母亲栽的樱桃,觉得他乡的都不够甜。久而久之,吃樱桃成了我们漂泊在外的兄妹们传统聚会的节日了。

③兄妹忍不住回去先尝为快了。等我与妻驾车回家那天已是正午,刚进门,就看见桌子中央放着一大盆红艳艳的樱桃。洗净的樱桃晶莹剔透,像珍珠、像玛瑙,是诱人,我忍不住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熟悉的酸甜味充溢唇齿之间,连日值班的辛劳也一扫而空。看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心满意足地去准备午饭了。

④听父亲说,为了让我们吃上好樱桃,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自己上树摘树顶上最好的大果子。今年天气好、果子多,两棵樱桃树吃剩下的还卖了近千元钱。父亲脊椎骨曾跌断过,不能上树,就负责销售。还听说,今天早上摘果时一根树枝压断,母亲急中生智逃到另一根树枝上才获救。我不知道母亲老胳膊老腿儿是如何逃离危险的?也不知卖上千元钱需要摘多少果子、花多少精力?但她后来说起摘果时晃晃悠悠的过程,总是那么轻描淡写、若无其事;说起卖了近千元钱总是那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知道她们是从苦难时代走过来的,年轻时卖水果供孩子们上学是快乐的事,老了不给孩子添负担也是快乐的事。

⑤说话功夫,母亲已把饭菜摆上了桌。仅有四人,她还是炒了八菜两汤,我和妻爱吃的菜一样都没少。真把我们当贵客待了。母亲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知道她特别高兴看儿女狼吞虎咽的样子,但我分明看见母亲夹菜的手微微颤抖,再细看,母亲满头银发,后背也有些驼。我心一颤,母亲老了。

⑥习惯享受被母亲当客待的我,突然感到十分惭愧。

⑦是该好好孝顺母亲了。

⑧母亲的几间瓦房有点旧,我们多次商量凑钱给她盖成楼房都被拒绝。母亲说: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只要你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她还说: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尽量自食其力,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

⑨我们兄弟几次试图说服母亲,都未能如愿。两间半瓦房在母亲精心打理下,也算得上村中一道景观。屋后是两棵大柿树,门前有几棵樱桃树。季节来临时,庭前屋后硕果累累,压弯枝头,让人赏心悦目。门头房檐下经常挂着一排排金色玉米穗,总有一种五谷丰登的景象。引人注目的还有院里院外各种花朵,月季花、喇叭花、石榴花……这些花儿将老旧的房屋衬托得亮丽而脱俗。记得当年家里十分困难,吃了上顿无下顿,母亲还不忘在院内栽几棵好看的花,至今,留存在我记忆深处的是: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奶奶,我们要吃樱桃。院门口不知何时聚来了一群小孩子,母亲忙撑着凳子站起来,乐呵呵地把樱桃分给孩子们。欢笑声在老屋上空飞扬……看着眼前的场景,我顿时明白: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

⑪《小窗幽记》中说:在世不过百年,总要做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无论顺境逆境,留下一片美、留下一片德,是我平凡的母亲人生中最为闪光之处,最为让人敬佩之。

1.第⑧段母亲的话里有两个“幸福”,这两个词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赏析“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这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
2.文章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我”觉得他乡樱桃不够甜是水土差异导致的。
B.第④段写母亲神采飞扬地讲述卖樱桃赚了近千元钱,说明母亲是个爱财的人。
C.第⑦段是过渡段,强调“我”惭愧后的醒悟,表达对过去不孝顺母亲的自责。
D.文题一语双关,“樱桃红了”既指樱桃成熟,也暗含母爱深深。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高三全省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胡同文化》(节选),完成各题。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大酒缸二两一杯,叫作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寺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作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作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1)试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2)文段是从几个方面写胡同文化的特点的?请分条表述。
(3)如何理解“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第五届沃米杯山西省中职生对口升学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荷花淀(节选)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地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栏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1.选文刻画水生嫂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思想性格?
2.小说画线处写水生回到家,问完了父亲和儿子的情况后“笑了一下”,你如何理解水生的“笑”?
3.水生说完“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后,“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下”。水生嫂是个编苇能手,为什么会划破了手?“吮了一下” 的动作表现了什么?你认为这个细节描写好在哪里?
4.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4-08-18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第四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词曰:

无故寻愁觅,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又曰:

富贵不知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选自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1.对词中加点的“恨”“乐”两个字的词性,判断正确的是(     
A.都是形容词。B.“恨”是名词,“乐”是动词。
C.都是动词。D.“恨”是动词,“乐”是名词。
2.对“愚顽怕读文章”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无能又顽皮,一见书就害怕。
B.宝玉愚笨,贪玩,不肯读书。
C.宝玉不愿意读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因此愚笨。
D.宝玉不愿意读四书五经这些孔孟之道追求功名利禄的文章,被看作愚笨、顽劣。
3.下列对这两首《西江月》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两首词似褒实贬,寓贬于褒,看似歌颂,实则嘲讽批判。
B.“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是以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C.“行为偏僻性乖张”表现了宝玉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D.从词中可以看出,宝玉对圣贤文章感到厌烦,但他对《西厢记》《牡丹亭》这些理学先生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
4.结合两首《西江月》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2024-08-1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单招班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曹营

陈振林

他拿定了最后的主意,要向对面走过去了。

对面是曹营,是曹阿瞒的营寨。

本来,他是下定决心跟定了刘将军,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他从没有想过去曹营。在刘将军这里,他施展自己的拳脚,运用自己的谋略,也就在这新野小地,接连打赢了两场大战,奇袭夺得了一座坚固的城池。他和刘将军,已是形影不离。刘将军,也真离不了他这位谋士了。虽说如今四处征战,居无定所,但他还计划着,和刘将军一道平定天下,恢复王室。

奈何,昨夜接到老母亲的书信。书信中,母亲说家人在战乱中被冲散了,好在曹将军派人收留了自己,有了安身之所,盼儿子前去相聚。他爱着自己的母亲,多年来言听计从。他知道没有母亲的抚养,就没有如今的自己。他将书信认真地翻看,确信是母亲的手迹,确信母亲在曹营,也确信母亲在召唤着儿子前往相聚。

他骑上了马。那匹马,精壮强悍,是刘将军亲自挑选之后送给自己的。

刘将军拉着他的手:元直史,放心去见令堂大人吧……”

他没有言语,留下了一封信,那是关于他的好朋友卧龙先生的。他要将好朋友卧龙先生推荐给刘将军。他的心里,卧龙先生之智谋比自己胜过不知多少倍。

与君此日别,何日再见君……”刘将军又说,声音低了下去。

他没有泪水,其实是忍住了心中的血泪。他双腿一夹,精壮的马儿迈开了四蹄,扬起一片尘土。

那马儿,奔向了对面的曹营。

曹营的将士列队欢迎他的到来。击鼓奏乐,热闹非凡。那个叫曹阿瞒的人出现了,满脸的胡须,个子不高。阿瞒那如鹰的双眼,炯炯有神地望着他,脸上满是微笑。见到母亲,是在一座华丽的府第。门前,是两只威武雄壮的石狮子,瞪着大大的眼睛向远方张望。进到院子,是满院的花香和一池的游鱼。那琉璃瓦的屋子,一间连着一间。那屋子的粗木柱,要两人合围才抱得下。这样的府第,是多少读书人的梦。

这就是元直兄的徐府了。阿瞒小声地说道。

他没有回应,径直走到母亲的身边。母亲坐在正屋大堂,他向母亲双膝跪下:母亲,儿来看您了……”老母亲满头银发,丝丝雪白,却根根竖立的样子。她一惊:你,你怎么来了?

他伏身再拜,泣道:儿得了母亲书信,即刻起身,生怕误了时辰。

书信?为娘如何与你书信?老母亲一字一顿,头上的白发一颤一颤。

他这才明白,自己中了他人的诡计,是有人模仿母亲的手迹欺骗了自己。他自己是饱读诗书之人,是满脑子智谋的人啊,怎么如此轻易上当了呢?他在地上不停地向母亲叩头。

他将自己关在了最里边的屋子里。那是间柴房,装了一屋子的柴草。他要面壁思过,反省自己。他想着,余生唯一的事情,就是好好侍奉自己的老母亲。

夜半时,有人敲响了柴房的门。来人说:老夫人已不在卧室,不见了人。他慌乱起身,满屋寻找自己的母亲。

屋子里没有,他奔向了后院。他看见了后院的一棵歪脖枣树,也看见了像画在枣树上的老母亲。老母亲的满头白发,没有一丝杂乱,丝丝根根,精神抖擞。

母亲怎么会给自己写信呢?他不停地问着自己,一遍又一遍。

他牵拉着自己的头。他的头,再没有抬起来。

他知道,那一刻,是他亲手杀死了自己慈爱的老母亲,也亲手杀死了壮年的自己。

他挥动手臂,挥向了案上的书册。哗啦啦,一卷一卷的书册,像扑棱棱的鸡鸭,四散着躺在了地上。

(有删改)

文本二:

没有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或根据来作为历史小说的起点而去创作历史小说是不可思议的。著名学者吴晗在《谈历史剧》中写道: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根据,人物、事实都要有根据。此言历史剧,理通于历史小说,人物、事实都是虚构的,绝对不能算历史小说。

可以这样说,历史小说这一概念中的小说,它所提供给历史的,是一种角度、一种视野,或者是一种密码;而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则更多地来自对历史的编织,而不是纯粹、简单的反映。小说的想象和感悟的特质在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象的创造,是力求其空间世界的完整性和生动性,把组成的各部分、各因素、各细节尽量地整合为相互不可分离的整体。小说的感悟包含了艺术的直觉和艺术的穿透性,它要在小说的空间里浸润可供阅读者领受的芳香油,并用艺术的特性灌注生气于小说空间之中,以艺术思维的纬线勾连小说世界与阅读者,从而触及各个连接点上的艺术细胞而让各部分产生共振。

(摘编自李裴《小说结构与审美》)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了徐元直曾立足新野小地赢得大胜利的过往,这使曹营对其用计、诱骗其投奔的情节更加具有合理性。
B.男儿有泪不轻弹,徐元直离开刘将军处时“忍住了心中的血泪”,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徐元直沉静内敛的性格特征。
C.曹阿瞒安排将士列队欢迎徐元直,奉他为上宾,并为他安排了豪华的府第,但徐元直已决定不为其所用,没有回应。
D.徐元直与徐母相见时,二人的对话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透露出极大的信息量,徐元直由此得知自己落入了圈套。
E.文本一的对白中多次出现省略号,省去人物言语,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推进叙事速度,加快小说节奏,为小说营造一种紧张感。
2.“检验人物和情节的金标准就是逻辑,也就是要合理”,文本一中徐母的结局也是合理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合理之处。
3.请结合文本二中对历史小说特点的解说,从三个角度分析文本一是怎么体现这些特点的。
4.某平台拍摄“三国谋士”专题片,准备拍摄徐元直离别刘将军的场面,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说明分镜头脚本(时长20秒)
音乐特点符合画面内容
近镜头近距离拍摄镜头元直上马,将军话别,留下书信
特写镜头拍摄人像某一局部或物品某一细部的镜头
画外音与画面互为补充,可议论、可抒情,可描写人物内心,50字左右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单招单考嘉兴市、宁波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一次鲁迅先生保持了很长的时间,没有下楼更没有到外边去过。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

那张画,鲁迅先生未生病时,和许多画一道拿给大家看过的,小得和纸烟包里抽出来的那画片差不多。那上边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花的花朵。

记得是一张苏联某画家着色的木刻。

鲁迅先生有很多画,为什么只选了这张放在枕边?

许先生告诉我,她也不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常常看这小画。

这一次鲁迅先生好了。

还有一样不同的,觉得做事要多做……

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鲁迅先生好了。

准备冬天要庆祝鲁迅先生工作三十年。

又过了三个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十七日,一夜未眠。

十八日,终日喘着。

十九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1.概括选文包含的事件及从中表现出来的鲁迅的性格品质。
2.在病中,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将小画放到床边上常常看?
3.选文“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鲁迅先生好了”一句中,为什么要加上两个“以为”?
4.作者用“休息”作为全文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单招班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