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古代白话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 题号:2387257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词曰:

无故寻愁觅,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又曰:

富贵不知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选自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1.对词中加点的“恨”“乐”两个字的词性,判断正确的是(     
A.都是形容词。B.“恨”是名词,“乐”是动词。
C.都是动词。D.“恨”是动词,“乐”是名词。
2.对“愚顽怕读文章”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无能又顽皮,一见书就害怕。
B.宝玉愚笨,贪玩,不肯读书。
C.宝玉不愿意读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因此愚笨。
D.宝玉不愿意读四书五经这些孔孟之道追求功名利禄的文章,被看作愚笨、顽劣。
3.下列对这两首《西江月》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两首词似褒实贬,寓贬于褒,看似歌颂,实则嘲讽批判。
B.“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是以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C.“行为偏僻性乖张”表现了宝玉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D.从词中可以看出,宝玉对圣贤文章感到厌烦,但他对《西厢记》《牡丹亭》这些理学先生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
4.结合两首《西江月》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知识点】 古代白话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着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叫他们去歇歇。

(选自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1.王熙凤的出场方式有什么特点?
2.语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出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3.贾母对王熙凤的介绍反映出她对王熙凤的什么态度?
4.王熙凤运用了怎样的口吻询问下人问题及交办事情?有何作用?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道: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因又问黛玉:可有玉没有?众人都不解。黛玉便忖度道:因他有玉,所以才问我的。便答道:我没有玉。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拌去,骂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选自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1.对宝玉摔玉这一举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不愿与众不同的民主思想意识。
B.反映宝玉对封建思想的不满和反抗,再次体现了他的叛逆性格。
C.说明宝玉被骄纵惯了,一向无法无天,恣意妄为。
D.贾母认为玉是宝物,既能给孙子带来福气,又能给家族带来好运。
2.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呼应小说开头的“木石前盟”,增添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B.照应前面黛玉“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说明两人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C.突出宝、黛之间心灵相遇,感情默契,为后面描写他们坚贞的爱情埋下伏笔。
D.表现宝玉口齿伶俐,善于讨女孩儿的欢心。
3.宝玉问“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与贾母问时的回答不同的原因是(     
A.是为了讨好宝玉,因为她知道宝玉是不爱读书的。
B.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反映出黛玉处事的机敏和留心。
C.黛玉因得知贾母并不主张女孩子读书,此时便改了口,反映出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D.黛玉怕宝玉看不起自己,不敢在他面前说读过《四书》,说明她的细心和“时时在意”。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却说周瑜送了玄德,回至寨中,……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唤入。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

②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壎前进。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壎射来,应弦而倒。宁驱船大进,万弩齐发。曹军不能抵当。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曹军败回。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操曰: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

③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张允。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正窥看间,早有曹军飞报曹操,说:周瑜偷看吾寨。操命纵船擒捉。瑜见水寨中旗号动,急教收起碇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船已离了十数里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

(选自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

1.下列对选文中周瑜所做事情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斩曹操使者。
B.三江口小胜曹军。
C.亲往偷窥曹军水寨。
D.利用蒋干实施反间计。
2.下列对三江口水战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印证周瑜的有恃无恐。
B.说明曹操的青、徐之兵不习水战,抵挡不住周瑜的水军。
C.说明蒋干是关系到双方力量对比的关键人物。
D.导致蔡瑁、张允这两个熟悉水战的将领突出到重要位置。
3.下列对选文周瑜偷窥曹军水寨时“带着鼓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之战”一节是“群英会”的前奏,在恶战来临之前堂堂一军统帅深入敌军营前侦察敌情,自是分外惊险,于此紧张中稍有舒缓,而周瑜“暗窥”之后“大惊”,使得人又不觉紧张起来。
B.选文展现周瑜不仅是一个勇敢善战、足智多谋的吴军统帅,而且还是一位风流儒雅、豪放不羁的少年英雄。
C.选文中周瑜观察敌情,也不忘“带着鼓乐”,确是风流儒雅者;且有大将风范,非大将风范者,大战在即,也绝无赏乐之心。
D.简短几句,却张弛有度,抓人心魄。由此看来,“鼓乐”之笔不仅表现了周瑜的风流儒雅,大将风范,而且掀起了行文的波澜,使情节曲折有变。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干志大才疏,自命不凡,他上当的主要原因是准备不足。
B.本文着重描写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突出地刻画了周瑜、蒋干和曹操这三个人物。
C.本文周瑜和蒋干共寝一室一节,写得极为精彩。周瑜假呼,是明知其诈睡;“蒋干只妆睡着”,是不知其诈乎。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一“醉”一“醒”,一智一愚,可见一斑。
D.本文历来为人所称道,是《三国演义》中极为精彩的一回,堪称“妙”。它妙在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妙在一封天衣无缝的书信,妙在周瑜梦中呼子翼,醒忘却呼子翼,妙在“听不真实”,可谓妙不可言。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