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1.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是指每一个匠人都具有的一种精神理念。
B.“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与创新。
C.“工匠精神”可以使人在工作中提升与完善自我。
D.“工匠精神”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是为所欲为。
B.日本有很多百年老店,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这些充分说明了他们所具有的“工匠精神”。
C.“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要大家只去做工匠,而是往更高的层次努力,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D.成语“匠心独运”中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湖南省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三轮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涵养文明乡风,凝聚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为了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山东将推出一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一批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用时代精神激发传统非遗新活力。

在山东,有的地方探索非遗+扶贫车间模式,依托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非遗项目,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不少地方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开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组织展示展销,鼓励电商平台推介工坊产品。一位树皮画非遗传承人感慨:从带动几个人到带动几百人,从过去几百元到现在几千元的收入,非遗保护传承给大家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着眼未来,既加强系统性保护,也推进创新性发展,就能让非遗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为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093005版,《让非遗绽放更迷人光彩》)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突出成绩。同时,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突出表现为部分非遗项目、门类推广不力后继乏人,有的甚至濒临失传、灭绝的危险。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实践表明,一些非遗项目、门类受内容特点或表现形式的限制,在技艺传授、生产制作、宣传展示、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需要持续得到政府和有关各方的支持保障。相当一部分非遗项目、门类面临生存和发展困境,大都属于这种情况。

非遗保护传承需要两条腿走路,除有效发挥政府支持保障作用,还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参与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电商平台引入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通过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显著扩大了非遗项目在社会和市场上的传播力、影响力、渗透力。此举不但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创造了更优物质条件,而且剑新了非遗宣传展示的渠道手段,拓展了非遗保护传承的空间生态。文化和旅游部举办2021“非遗购物节,支持电商平台依托已有非遗资源,重点围绕脱贫地区店铺、产品开展非遗产品网络销售活动,体现了对非遗+电商这一非遗保护传承新形式的认可与支持。

(摘编自北青网,《非遗保护传承需要两条腿走路》)

【材料三】

活态存在的非遗,丰富着传统文化的形态与内容。作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根本原则,活态性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社区、群体及个人的生活、生产过程中,按照自身的文化形态特点传承与延续,也决定了我们要避免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去保护不同事项。比如民间文学,基于文本生成过程的演述事件、演述传统、演述人及其受众的交流和互动等实现代际传承,必然产生代际之间的同一和差异。而非遗活态性带来的生命活力,就体现在口耳相传的传承中,体现在被不断地再创造的文化发展演进中。活态存在的非遗存在于人民之中,与生俱来地具有共享性,更因共享而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如传唱千年的格萨(斯)尔史诗,为藏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共享,代表着古代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杰出成就。

非遗来自民众的生产生活,要传承弘扬,也必须融入生产生活。如果只单纯抢救和保护,非遗反而会遗憾地成为人们心中的记忆和博物馆的遗产,即非遗成了非常遗憾。非遗是活的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原创力之所在。没有非遗,没有民间传说、故事、民乐、小戏,就不会有《茉莉花》《梁祝》,就不会产生诸如《云南映象》等成功的艺术作品。

拥有至少五千年文明的中国,需要进一步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品格。网站大数据显示,年轻一代已成为传统文化消费主力军。那么,如何提供更多更好的传统文化消费品呢?需要进一步强化非遗传承和享用氛围:加强非遗资源库建设,细化对比分析研究;扩大传承人设计师、艺术家、企业家联系对话机制,推动非遗成为国内文艺界、设计界寻找创意、创作作品的资源宝库,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摘编自光明网,《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1.将“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发挥独特作用。”一句放回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山东通过推出一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等活动激发了非遗的新活力。
B.一部分非遗项目因为自身存在的“先天性”不足,如果没有得到政府和有关各方的支持保障,就会面临生存和发展困境。
C.活态存在的非遗与生俱来地有着共享性,这使它们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在口耳相传的传承中,必然产生差异,这也体现了非遗活态性带来的生命活力。
D.我国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视源于它是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支撑,能让国人更好地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品格。
3.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非遗”的一项是(     
A.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
B.《云南映象》中舞蹈演员演绎的傣族孔雀舞。
C.声情并茂的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D.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制作技艺。
4.2022年7月国际品牌××官网上介绍一条标价2.9万元的裙子,称“这条裙子采用标志性的该品牌廓形,是一款全新的优雅时尚的单品”。有汉服爱好者发现这条裙子与中国起源于辽宋、盛行于明清的“马面裙”的设计非常相似。这一新闻引发你对“非遗”的哪些思考?
5.学校的“一剪云”剪纸社团招新活动即将开始,请你为招新活动写一则招新宣传推文,介绍社团名称、社团特色,并号召剪纸爱好者加入社团。要求:有吸引力,语言得体;不超过150字。
2024-05-0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奥运五环下见证的是、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是生命的奇迹。我们或许没有思考到残缺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体会过拥有残缺的苦楚;我们或许没有体会到残缺带来的不便,因为我们从不曾经历过这种困难;我们或许不知道接受残缺的过程多么痛苦,因为我们从没有过这种的人生境遇。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痛苦过后选择了一条艰苦卓绝的挑战之路。

残奥会是社会大众们了解残疾人运动员群体的契机,也是残疾人运动员自我的舞台。越是走近他们,越是被深深地震撼和打动。正如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所说,残疾人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不仅超越了他们自身的体能,而且表现出战胜对手和困难、战胜生活中遭遇的决心,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一课。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国家、一项伟大的事业,只要足够自信、自强、拼搏、奋进,就能劈波斩浪,

折翼的天使,也能飞翔。精神不倒,便有奇迹。在残疾人运动员身上,看起来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的种子,其实是那么的倔强和美丽。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套嵌了比喻修辞,本体和喻体有何相似性?有什么表达效果?
2024-05-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各美其美!立足文化根基,打造古镇特色品牌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升温,各地古镇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放眼望去,处处是排起长龙的小吃摊位和今日客满的民宿招牌。然而,面对旺盛的旅游需求,古镇同质化现象让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失望。大同小异的外观设计,千篇一律的制式产品,连商业业态都有些雷同,烤肉、酒吧、网红奶茶、手工银饰……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如何立足文化根基打造特色品牌,让游客走了之后还想再来,是不少古镇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②部分古镇越来越相似,并非历史遗留或自然形成,而是不合理商业开发的结果。古镇需要开发,才能更好满足游客需求。但一些新开发的古镇,未能处理好商业化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只是照搬照抄已有商业模式,不注重挖掘自身文化内涵,导致景区里只能看到批量生产、脱离地域属性的旅游产品,看不到有活力、有特色的文化产品,让游客失去新鲜感。

③如今,许多游客到古镇等文化景点旅游,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拍照留念,而是希望进行文化体验游、沉浸式旅游。人们想看到古镇历经岁月洗礼留下的历史记忆,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欣赏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特质。从这个意义上讲,避免古镇同质化发展,需要统筹处理好古镇发展定位与文旅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

④要把游客吸引来,留下好口碑,各地古镇要在彰显文化独特性方面下更多功夫。古镇居民是古镇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让古镇有了独特的生活气息、持久的文化吸引力。比如,乌镇之所以能长盛不衰,除了本身景致优美之外,还在于当地把特有的民居水阁、老宅深巷、船拳皮影和民间作坊当作重要的财富精心呵护,并对当地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层次挖掘。一些古镇为了实现商业功能迁走当地居民,反而失去了文化之根、独特之美。把古镇原来的居民留住,把传统的生活方式留住,找到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商业开发才能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⑤人们总是希望在旅途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对于有一定文化底蕴和开发历史的古镇而言,要想避免让游客陷入审美疲劳,除了找准自身特色,还要结合已有文化属性不断推陈出新,为游客提供新的体验。周庄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古镇之一。近年来,面对全国各地古镇类景区的激烈竞争,周庄依托江南的夜文化,以光影科技、艺术设计点亮古镇,打造夜游品牌,助力景区向休闲度假基地转型。在当前的文旅市场,复制他人的商业开发模式绝非长久之计,已经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古镇,也要继续创新,以此赢得更多回头客。

⑥古镇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用好这笔资源,既能为当地带来旅游收入,也能满足游客旅游度假的需求,还能为保护古镇历史文化提供资金支持,是多赢之举。把握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进行良性商业开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古镇定能让当地居民诗意地栖居,也能让远道而来的人们体会到诗与远方的美好。

(《人民日报》2023516日)

1.关于古镇发展问题,下列不属于本文讨论的是(     
A.古镇在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问题。
B.古镇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商业开发问题。
C.古镇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的问题。
D.古镇如何让当地居民诗意栖居的问题。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开篇由“五一”假期古镇旅游的现状引出论题,能够引发读者的同感和思考。
B.文章在分析了部分古镇越来越相似的原因后,提出解决办法,论证思路清晰。
C.文章④⑤两段提出观点后,分别列举乌镇、周庄的事例,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D.文章最后一句从保护古镇资源的角度,总结出本文中心论点,照应文章标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镇开发要做好其历史遗留的保护工作,挖掘自身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特色。
B.今天的人们对古镇旅游期望更高,他们只欣赏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特质。
C.居民是古镇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了他们,古镇就有了文化之根、独特之美。
D.古镇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用好这笔资源应避免简单复制他人的商业开发模式。
2024-05-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但与成年人相比,他们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社会环境。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络当作乐土。

(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坦诚: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

材料二:

网络游戏的益处:

(1)网游构建的虚拟的社会生存环境为普通大众带来全新的娱乐方式,它不仅是一种消遣,而且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人们可以体验到另一种角色的别样人生,可谓乐趣无穷。

(2)开阔视野,能见识各种各样的人,培养交际和交易能力;开发智力,提高人手和大脑的协调性,提高反应能力;玩经营类游戏,可以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

(3)对于有节制的游戏玩家来说,一款好的网络游戏可以达到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目的,尤其是压力较大的上班一族和学业繁重的高中学生,他们在休息时玩玩网络游戏还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也是种经济实惠的娱乐方式。

网络游戏的弊端:

(1)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学生们的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容易被网络游戏所诱惑,而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从而荒废学业。

(2)电脑的屏幕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接触电脑,会引起神经衰弱、视力下降、大脑缺氧等问题,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3)一些暴力打斗等不健康网游可能会使未成年玩家产生暴力倾向,并诱发犯罪,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摘编自网络《深度剖析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材料三:

未成年人摆脱网瘾的共识符合所有家庭的利益。帮助未成年人解除网瘾不仅能让他们走出网络虚拟世界,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更能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有意义的事情当中,真正实现健康快乐成长,这不仅是每一位家长内心的真实对白,更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支撑。无论如何,各行各业都应履行好社会责任,顺应潮流达成共识,积极主动地为政策的落实给予更多支持。

防止网络沉迷还需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手段。《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的登录时间、登录时长进行了明确限制,但让限制落到实处,让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真正得到约束,还需要更多技术手段。据了解,目前依然存在未成年人租号绕开实名认证登录逃避系统监管的情况,这无疑是巨大的漏洞。网游的运营企业在严格执行《通知》要求的同时还应更新技术手段,让限制未成年用户上网时间的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防止沉迷更需家长学校的监督与配合。家长和老师在家中和学校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提醒并制止沉迷网络的行为,要防止学生盗用家长等成年人的身份注册账户登录游戏。家长和老师自身也要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减少对手机、网络的依赖。对于学生戒除网瘾过渡阶段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应,家长和学校要积极开导和预防,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分散孩子注意力,加强家庭教育,增进亲子沟通,让孩子觉得生活有意义,积极追寻更好的自己。

(摘编自人民网《未成年人摆脱网瘾既是共识更需配合》)

1.“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既是正确选择也是必须选择,社会各界达成共识的同时,更需要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尽己所能,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将此句放回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对网络成瘾的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最主要原因。
B.与成年人相比,中学生的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就会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迷住。
C.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并不弱,但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D.中学生身处的不利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是导致他们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数据显示网络成瘾的人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中都有分布。
B.中学生易上网成瘾与自身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C.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既是青少年的娱乐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
D.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需要家长、学校的监督与配合,和网游运营企业等各行各业无关。
4.假设你上初中的表弟最近沉迷于网络游戏,你舅舅正在为此发愁。看了这几则材料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给舅舅写一封短信,谈谈你的看法、建议,表达你的宽慰。要求:格式完整,160字左右。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保卫城市的传统

近二十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a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b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这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c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d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却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1.将“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
A.a处B.b处C.c处D.d处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一项是(   )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3.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
4.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助超市不就是道德试纸

无人超市引发热议后,广州有连锁超市推出自助服务,顾客将选购好的商品,在自助收银机刷一刷即可用手机完成支付,据测算减少了25%的排队等候时间。截至目前,该超市超过130万单的自助结账,未发现一单少结或未结账离店的行为。 a

试水半年,无一逃单,如此漂亮的数据确实让人感慨人心向善、诚信本分。也必须承认,超市走进社区已早有时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助结账模式,有赖于此前人工结账模式中结账出闸的习惯养成,也就是说自助结账与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有着一定关系。         b   

一个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同样作为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甫一出现备受市民欢迎,但没过多久,乱停乱放、加装私锁等现象层出不穷,乃至被网友称之为国民素质的照妖镜。类似现象,各个城市均有出现,而广州也不例外。在同一座城市,同样的市民群体,面对共享单车与自助超市会有迥然不同的表现——这值得深思。事实上,自助超市并不就是无人超市,只就是超市另辟了自助结账的闸口,工作人员可以在闸口外对离店前的商品进行核对,同时自助结账口上方装有摄像头监控。某种意义上,正就是这些监督措施,保证了购物市民的文明素质不下滑。 c  

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科技进步在改变生活的同时,必须做好防范人性庸常之恶的技防,从而让规则意识与新生事物同步生长。惟其如此,才能保证科技进步与民众素质同步提升。相反,一种新生事物,如果不能够自带抵御人性庸恶的技防,就会诱惑着人性中狡黠的一面去造出破窗效应,从而拉低民众的文明素养。 d

不久前亮相杭州街头的无人超市,在经过短暂试水后暂时关闭。虽然就是惊鸿一瞥,但也预示着无人超市离走进民众生活已经不远了。从自助超市无人超市,新生事物接踵而来,某种程度上,其中的科技含量已不会令人担心,真正需要观察的就是,这些新鲜事物须要从一开始就最大可能地堵上道德测试的漏洞,让技防之下的规则红线嵌入其中。这可以说就是新生事物的社会责任之一,因为任何一次破窗效应的呈现,都是人性庸恶的探底。所以,自助超市要相信民众的文明素养,更要相信规则意识的电子围栏

1.“但是,如果将此完全归誉于市民素质而不是秩序规则的建立,就不免有失偏颇了。”将此句放回原文中,最恰当的位置就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就是(     
A.广州连锁超市推出自助服务,顾客将选购好的商品,在自助收银机刷一刷即可用手机完成支付,据测算排队等候时间减少了25%。
B.“自助超市”采取工作人员在闸口外对离店前的商品进行核对以及在自助结账口上方装有摄像头,这些监督措施,保证了购物市民的文明素质不下滑。
C.作者认为,共享单车没有自带抵制人性庸恶的技防,导致人们的“破窗效应”,共享单车大量被人为破坏、丢弃或者据为己有。
D.亮相杭州街头的“无人超市”,在经过短暂试水后暂时关闭。虽然就是惊鸿一瞥,但也预示着“无人超市”离走进民众生活已经不远了。作者对“无人超市”不久面世信心满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就是(     
A.截至目前,广州该自助超市超过130万单的自助结账,未发现一单少结或未结账离店的行为。这充分说明了广州市民的素质相当高。
B.共享单车被网友称之为“国民素质的照妖镜”,意思就是,通过使用共享单车的不同行为折射出市民素质的高低。
C.科技进步在改变生活的同时,必须做好防范人性“庸常之恶”的技防,从而让规则意识与新生事物同步生长。惟其如此,才能保证科技进步与民众素质同步提升。
D.“自助超市”“无人超市”,新生事物接踵而来,其中的科技含量已不会令人担心,真正需要观察的就是,这些新鲜事物需要从一开始就最大可能地堵上“道德测试”的漏洞,让技防之下的规则红线嵌入其中,做好预防措施。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B.第②段加点的“这种美德”是指:豁达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C.如果一个人没有让人的胸怀,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他的事业就会终结。
D.生活中难免会有不顺,遇到不愉快的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引用沈从文的碑文并加以分析,引出文章的论题,同时又是强有力的论据。
B.第②段援用将相和的故事,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加有力深刻。
C.第③段引用乔羽夫妇的对话,有力地论证了诙谐是人的相处之道。
D.第④段“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运用比喻论证法,形象论证“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从“让人”是个人涵养、胆识的体现,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选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C.选文开头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与第④段再举沈从文的事例相互呼应,构成重要的事实论据。
D.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第⑤段论述了怎样做到真正让人;第⑥段总结全文,号召大家学会让人。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同样,在思考中才能学会思考。斗争锻炼才智,脑子越用越灵。清初思想家唐甄在《潜书》中说: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要使思维深入,一是坚持刻苦钻研,二是注意思想方法。

人们追踪一种新事物,往往起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置之度外,一心一意要搞个水落石出。因此,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等都很重视它。的确,很难设想,一个对什么事情都觉得无所谓的人会有强烈的探索热情。

有些重大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苦战攻关。艾立希失败了605次,才制成药物六零六;居里夫妇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炼出只有几十毫克纯镭的氧化物。可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劳动。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基本条件。然而,如果辅以正确的思想方法,收效就会显著得多。

当我们的思维难以深入时,我们可以向群众学习,向书刊学习,但有时不如直接向大自然或社会请教更为有益,这就需要通过观察和试验。大自然常会教给我们一些完全出人意料的新事物。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正埋头于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方法,他曾用了几年时间,仍然无计可施。一天,他忽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球菌几乎全死亡了,同时附近又长出了一团团青绿色的霉花,他想,也许是这些霉菌杀死了葡萄球菌吧!正是他这一重要观察和设想导致了青霉素的发现。或者说,大自然告诉了人们灭菌的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的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大自然教给我们的。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

(选自王梓坤《贵在一个字》)

1.选文强调创新必须具备哪一项基本素养(     
A.注重积累B.勇于实践
C.善思善问D.怀疑精神
2.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类比论证B.对比论证
C.引用论证D.比喻论证
3.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多列举实例并作恰当分析,富有说服力,增强了议论的气势。
B.选文强调实践,提出要注意刻苦钻研并注意思想方法。创新是否能取得成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标准。
C.选文指出独立思考不等于孤立的苦想,不但要向群众学,向书本学,还要向大自然或社会请教,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对象学习,这就需要实践精神。
D.选文从勇于实践的角度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创新,贵在一个‘新’字。”
4.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谈话的方式,侃侃而谈,自然亲切,通俗平易。
B.文章的主标题“贵在一个‘新’字”,谈创新,而文章却谈独立思考。这是因为作者认为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C.导语部分阐述了创新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总纲”。
D.文章阐述了创新者必须具备四个素质:批判与怀疑精神,重视积累,注重方法,勇于实践。作者认为,四个方面互相独立。
2024-04-3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校际联考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到,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就不必因为它承负传统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第三次全省联合模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