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科学是美丽的》,完成问题。

在常人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提到科学家,眼前就浮现出爱因斯坦的形象——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

事实是: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这恐怕与科学家有一定的关系吧,也许是他们沉浸于科学美中,自得其乐,忘记与大众分享了。但也有例外,李政道近年来频频撰文著书,极力宣传科学美。他曾经请了著名画家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等作画描绘物理学的内涵美,这引起了科学界和艺术界的注目。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从小爱好歌舞,进入大学攻读天文物理学,为科学大千世界中的奇瑰美景所吸引,决定利用业余时间传播科学美。威廉斯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天文物理是最美丽的。还有什么比宇宙的诞生更美丽?还有什么比黑洞、多重宇宙和交响共鸣着的宇宙流更美丽?威廉斯说得好!让我们继续下去:还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更具     ?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源叶绿素中的绿色秘密更具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梯DNA回旋曲折的双螺旋更具 ?还有什么比纳米世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巧结构更具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一段作者从反面解题的写法有什么目的?
3.选文第三段作者用四个反问句列举的科学美丽的四种形态是什么?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五)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拿来主义》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______烟枪和烟灯,______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______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在上文中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 但是 只要 但B.只有 因为 所以 因此
C.因为 虽然 但是 所以D.只有 虽然 倘使 但
2.揣摩加点词,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3.请简述“拿来主义”的含义,并分析“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分别指什么。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完成小题:

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

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残破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御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然而,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出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能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很少能够愉快地工作,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绝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就会感到自己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最自然的结果就是自卑。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各种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自卑是一条毒蛇,它无尽无休地搅扰、啃啮我们的胸膛,吮吸我们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1.请概括上面节选文字主要论述的内容。
2.画线句中的“大厦”比喻什么?“残破的废墟”比喻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3.赏析选文最后一段末一句。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总是最高的职业,但往往是最可取的职业。

但是,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这里,我们除了自我欺骗,别无解救办法,而让人自我欺骗的解救办法是多么令人失望啊!

那些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确立坚定的原则和牢固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当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主导思想而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还是最高尚的。

这些职业能够使具有合适才干的人幸福,但是也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而贸然从事的人毁灭。

相反,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自己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1.划线句中“主要指针”能否换成“主要原则”?为什么?
2.划线句中“这两种利益”是指那两种利益?为什么不应该认为它们是敌对的?
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职业才是有尊严并正确的职业?
2024-04-29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完成小题:

3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下列有关本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恩格斯在伟大的革命导师葬礼上发表的讲话。
B.“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一词陈述了马克思的逝世使人们无从思考,没有精神动力。
C.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其中“将”字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
D.“安静地睡着了”“停止思想”“永远的睡着了”运用了讳饰的手法。
2.“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此句话的深刻含义。
3.试分析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朗读者》:来自品质 不冷缘于情怀

让中国文化得到认可,我要走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这是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在《朗读者》舞台上的一句话。

他的话很朴实,但也十分厚重,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传播文化的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履行时代使命,这也是《朗读者》的社会意义所在。《朗读者》总导演刘欣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文学+朗读 传承优秀文化

你有多久没朗读了?《朗读者》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的一句话,带出了一个人一段文的情感故事。定位于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的《朗读者》,首播后便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每周六、日晚分别在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播出,不喧闹、不炒作的节目风格也被业界称为一股清流

《朗读者》有多火爆?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微博话题CCTV朗读者阅读量破7亿,当前已有50多篇微信文章阅读量10万+,豆瓣评分最高达9.5分。

a 取得的成绩,在《朗读者》另一位总导演田梅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在于董卿当时想要做《朗读者》是凭借电视人20多年的经验,感觉是时候该出一档文化类节目,并没有想到会引领文化潮流。而必然性在于当下观众和当前电视业急需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心田,《朗读者》出现得刚刚好。田梅说,节目通过朗读表达嘉宾情感、传承传统文化,让嘉宾和观众能够从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 b

c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为百姓打造一个情感表达的殿堂,通过朗读的形式为平凡者发声。正如刘欣所说,《朗读者》的节目形态是对无声文字的视听化呈现,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唤醒人们通过朗读这一传统方式来感知文学之美,让朗读重新回归生活。 d

当前节目已经播出5期了,每期节目都集中选取一个主题,无论是第一期的遇见、第二期的陪伴,还是第三期的选择、第四期的礼物和第五期的第一次,都通过嘉宾朗读文化经典来传递情感、传承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最让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干春松记忆深刻的朗读者是许渊冲。他不仅翻译了《牡丹亭》,还把《诗经》《楚辞》《宋词》等翻译成英语和法语,将许多中国古代的典籍以一种十分优美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同时,他也积极介绍西方的经典作品给中国的读者。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回归有着重要意义。

人物+故事 传递情感温度

在采访中,田梅多次强调《朗读者》的定位是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我们希望,通过嘉宾对文学经典的朗读,向观众传递出一种情感温度

《朗读者》采取了访谈+朗读的形式。在刘欣看来,真情实感是《朗读者》要传递的价值,只有聊开了,嘉宾的心才能打开,观众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嘉宾朗读的真情实感。嘉宾们通过朗读,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同时,也向观众传达出人生态度。

濮存昕在朗读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之前,与观众分享了荣国威医生帮助他扔掉了拐杖、让他重拾自信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永不放弃、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世界小姐张梓琳用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读给自己10个月大的女儿,也向观众传达了什么才是对孩子正确的爱;作家麦家朗读了他给儿子写的一封信,寄托了满满的父爱……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明星们,节目还邀请了素人带着自己的故事来到舞台。其中,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诠释着他们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感;毕业于耶鲁大学却选择到农村扶贫的秦玥飞将《泥泞》献给广袤大地;妇产科医生蒋励通过朗读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向观众传递了人道、友爱、互助与奉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田梅说,朗读是最能传达情感的,《朗读者》便是让文学中的情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同样,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再军看来,《朗读者》就是通过传播文字,把人与人之间的人情至理都充分地表达出来,是一种很真实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东西。

在《朗读者》中,每期根据特定主题,嘉宾通过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等,以舞台视觉语言辅助呈现,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引发全民共鸣,来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刘欣说道。

线上+线下 掀起朗读热潮

相较于娱乐类节目,文化节目确实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董卿及团队希望把《朗读者》打造成一档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是来自文学品质,而不冷靠的则是情怀,用真挚的情感让文化更加平易近人,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凝心聚力。

《朗读者》倡导朗读经典美文、传递中国文化的节目理念不仅体现在节目中,还在线下展开了推广。

据田梅介绍,为了引领更多人参与阅读,节目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等地设立了朗读亭,希望让普通市民同样有机会进行朗读。实践证明,节目组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朗读亭每到一地,来到朗读亭诉说心底故事的朗读者都络绎不绝,有些观众排队9小时,只为朗读3分钟。

李再军说:人们通过阅读文字,可以了解历史、社会生活、增长知识,‘朗读亭’将会使很多人重新拾起朗读的习惯。

节目本身的热度也迅速带动周边,除了在节目中朗读的嘉宾成功登上微博热搜外,嘉宾朗读的作品也都进入了各大搜索排行榜。

可以说,《朗读者》的播出已然掀起了全民朗读热潮,在多媒体时代,让大家重拾朗读习惯,重新找回对纸质书籍的喜爱,复古的方式引领着文化的新时尚。‘朗读亭’将在更多城市设立,进一步把‘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这一朗读理念,以时尚多元的形式传递给更多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刘欣说道。

1.将“《朗读者》作为一档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黄金时段联合播出的文化节目,本身便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A.a处B.b处C.c 处D.d处
2.下列对“朗读者”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读者》开播以来,引发全民共鸣,深受观众好评,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
B.节目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福州、西安等地设立了“朗读亭”,让普通市民有机会朗读。
C.《朗读者》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朗读盛宴”。
D.朗读嘉宾有明星,也有“素人”,在朗读中,通过传播文字,把人与人之间的人情至理都充分地表达出来。
3.依据全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朗读者》之所以火爆,说明当下观众和当前电视业急需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心田。
B.大多数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感受到了嘉宾朗读文学经典,向观众传递出一种温度情感。
C.无声文字的视听化呈现,唤醒人们重新审视朗读这一传统方式,让朗读重新回归生活,也是节目形态一大特点。
D.“传递情感温度,掀起朗读热潮”是《朗读者》大获成功的主要因素。
4.文中说,“讲好中国故事,履行时代使命,这也是《朗读者》的社会意义所在”。请结合全文,具体说说“《朗读者》的社会意义”对当今人们生活的引领或激励作用。
5.一般来说,每期节目都集中选取一个主题,如“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等。请借用开播至今的节目中的任一主题,选取相关的文学经典,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和体验,针对自我或他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遭遇,加以激励或劝勉,字数50-70字。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乐,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 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诬天

2.本文作者对知、好、乐三者关系的看法与孔子有什么不同?
(1)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7个字)
(2)作者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7个字)
3.“这三种流行的毛病”指的是什么?导致这三种毛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种毛病:
①是_______________ ,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 ,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_____ ,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引用“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旨在说明什么?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

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要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经战火兵燹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金戈铁马为美的尚武精神熏陶熔铸了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许书家本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阔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旌旗耀日,佛像凌空;其阔大的气势、粗犷的线条、强劲的节奏、豪迈的风度、威严的姿态,经过形象思维的感受、提炼而融入书法艺术,自然会使传统的书法形象脱胎换骨,面目一新,而形成唐代书法家特有之雄峻坚实的风格。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更促使了唐代书法家自主意识的流露和唐代书法美学模式的建立。当然,打破六朝权威的迷信,并不意味着对江南先进文明与文化遗产的全面排斥和简单否定。如张怀瑾对右军各体书法,还以推崇居多,仅就草书、章草二体提出异议,可见还是以继承为主。但这勇敢的不同意见,却如春雷惊蛰,向世人宣告着美学领域的复苏。若所见与诸子雷同,则何烦有论?今制品格以代权衡,于物于情,不饶不损。惟以理伏,颇能面质,冀合规于玄匠,殊不顾于聋俗,夫聋俗无眼有耳,但闻是逸少,必黯然悬伏,何必须见?见与不见,一也。这以其标新立异骇世惊俗的直言谠论令人顿开茅塞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振奋着昔日不遗余力地推崇六朝模式今朝却非打破六朝框架不能求得自身之发展的唐人的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唐人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1.下列对“书法美学意象”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书法美学意象指的就是以流美为能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形象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
B.书法美学意象是指书家感受自然的广阔、强劲、豪迈、威严等等形象,而提炼并融入书法艺术的形象。
C.书法美学意象是指书家将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即客观事物的形象提炼并融入书法艺术所创造出来的体现某种风格的形象。
D.书法美学意象是指由书家创作的具有一定风格的审美形象。
2.根据原文,对书法美学意象差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书法家的出身背景不同,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唐朝书家多与关陇健儿有联系。
B.书法家的美学主张不同,六朝书家“以流美为能”,唐朝书家崇尚雄峻坚实的美。
C.书法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不同的社会背景影响了书法家的美学思想。
D.后世书法家追求一种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
3.下列对“初唐朝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唐的审美思想出现对柔靡香软醉生梦死的南朝之风的扬弃,转而崇尚雄峻坚实的壮美风格。
B.初唐审美思想经历了一段对南朝之风的背离之后,又走上继承风韵和美的传统之路。
C.初唐审美思想打破六朝权威迷信,走出靡靡艳歌式的框架,崇尚质朴豪放和威武强健。
D.初唐审美思想融入了时代内涵,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开拓和探索。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
3.本文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读书人是幸福人”。下列选项中最能显现这两个方面的一项是(     
A.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B.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C.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有负面影响的。
4.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说不尽的。对于经典,人们总要追问,何谓经典?哪些是经典?经典是怎样确立的?又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这些,自然是见仁见智了。在关于经典的多重含义下,我想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当然,这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经典名著往往标志着文化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时代的最高表现力,而作家又以完美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把身处的现实,以其特有的情感体验深深镌刻在文化艺术的纪念碑上,而当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他的情感意识、体验以至他们对现实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小说文本,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的。比如,《三国演义》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一部权谋书。相反,它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和历史启迪以外,更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它弘扬的是: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它作为我们民族在长期的政治和军事风云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心态的结晶,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泽吹来的一股雄风,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刚性雄风,豪情惊世,不愧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阳刚之气相称。据我所知,在世界小说史上,还罕有这样倾向鲜明、规模宏大的描写民众抗暴斗争的百万雄文,它可不是用一句鼓吹暴力就可以简单评判的小说。《西游记》是一部显示智慧力量的神魔小说。吴承恩写了神魔之争,但又绝不严格按照正与邪、善与恶划分阵营。它揶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时把爱心投向魔,又不时把憎恶抛掷给神,并未偏于任何一方。而就小说的主调来说,《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小说执着于对关乎人性和人情的追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含杂质的少女的人性美感所焕发着和升华了的诗意,正是作者审美追求的诗化的美文学。

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经典的阅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初读经典与重读经典、浅读经典与深读经典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这里说的经典阅读,是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冲破禁区,经典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气。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典作品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地阅读。而这需要的,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经典的共识是: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
B.经典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C.《三国演义》弘扬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并非“权谋书”,所以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
D.《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叙写着我们民族的心灵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围绕经典阅读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
B.文章论述了经典的含义,也论述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经典作品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论证比较充分,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经过了历史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其不朽,需要反复阅读。
B.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只要我们多看几遍,就能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我们重读经典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要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的发现,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以及情感体验。
D.初读或重读经典要讲究方法,要将这些经典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中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的阅读。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民族中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