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民族中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内蒙古 高二 模拟预测 2024-07-22 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默写名篇名句、语言文字基础、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说不尽的。对于经典,人们总要追问,何谓经典?哪些是经典?经典是怎样确立的?又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这些,自然是见仁见智了。在关于经典的多重含义下,我想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当然,这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经典名著往往标志着文化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时代的最高表现力,而作家又以完美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把身处的现实,以其特有的情感体验深深镌刻在文化艺术的纪念碑上,而当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他的情感意识、体验以至他们对现实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小说文本,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的。比如,《三国演义》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一部权谋书。相反,它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和历史启迪以外,更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它弘扬的是: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它作为我们民族在长期的政治和军事风云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心态的结晶,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泽吹来的一股雄风,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刚性雄风,豪情惊世,不愧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阳刚之气相称。据我所知,在世界小说史上,还罕有这样倾向鲜明、规模宏大的描写民众抗暴斗争的百万雄文,它可不是用一句鼓吹暴力就可以简单评判的小说。《西游记》是一部显示智慧力量的神魔小说。吴承恩写了神魔之争,但又绝不严格按照正与邪、善与恶划分阵营。它揶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时把爱心投向魔,又不时把憎恶抛掷给神,并未偏于任何一方。而就小说的主调来说,《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小说执着于对关乎人性和人情的追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含杂质的少女的人性美感所焕发着和升华了的诗意,正是作者审美追求的诗化的美文学。

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经典的阅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初读经典与重读经典、浅读经典与深读经典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这里说的经典阅读,是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冲破禁区,经典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气。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典作品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地阅读。而这需要的,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经典的共识是: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
B.经典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C.《三国演义》弘扬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并非“权谋书”,所以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
D.《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叙写着我们民族的心灵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围绕经典阅读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
B.文章论述了经典的含义,也论述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经典作品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论证比较充分,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经过了历史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其不朽,需要反复阅读。
B.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只要我们多看几遍,就能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我们重读经典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要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的发现,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以及情感体验。
D.初读或重读经典要讲究方法,要将这些经典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中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的阅读。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民族中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1

国家城市排名综合指数
100=理想)
社会稳定医疗保健文化与
环境
教育基础设施
澳洲墨尔本197.59510095.1100100
奥地利维也纳297.49510094.4100100
加拿大温哥华397.39510010010092.9
加拿大多伦多497.210010097.210089.3
澳洲阿德莱德596.69510094.210096.4

数据经济学人智库《2017全球宜居城市报告》

2

评价
类型
评价对象排名最高十大城市
综合
评价
城市宜居指数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分 要 素 评 价城市安全性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
自然环境宜人性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
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
交通便捷性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昆明、南京、长春、石家庄
环境健康性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昆明、深圳、乌鲁木齐、

数据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7未来城市峰会:聚焦生态宜居与城市生命力》)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C.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D.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B.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C.“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D.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6.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民族中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火车上的女郎

(印度)拉斯金·邦德

火车开动后,车厢里只有我一个人。直到罗哈站才上来一个女郎。前来送行的那对夫妇大概是她的双亲,他们好像对姑娘的这次旅行很不放心。那位太太耐心地告诉女郎该把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不可把头探出窗外,如何避免与陌生人交谈等等。

我是个盲人,所以无法形容出那女郎的容貌,但从她脚后跟发出的啪哒啪哒的声响,我知道她穿的是拖鞋。我喜欢听她说话的声音。

火车驶出站台后,我问她:您是到德赫拉顿去吗?

可能因为我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里,所以我的说话声吓了她一跳。她不禁惊叫一声说:我不知道这里有人。

起初我也没有看见您,我说,不过我听见您进来了。我想,只要我坐在原处不动,她就不一定发现我是一个瞎子。

我到沙哈兰坡下车,女郎说,我的姑妈到车站接我。您到哪儿去?

我到德赫拉顿,然后去木苏里。我答道。

啊,你真运气!我也去木苏里。我喜欢那里的山峦,尤其是在十月份。

是啊,那是黄金季节。说着,我的脑海浮现出我眼睛没有失明时所见到的景象:漫山遍野的太阳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夜晚,坐在篝火旁,喝上一点白兰地,大多数游客都已离去,万籁俱寂,仿佛在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

她默默不语,是不是我的话打动了她? 还是她把我看成了一个多情善感的白痴?随后我错问了一句话:外面天气怎么样?

她对我的问话似乎不以为意,难道她已发觉我是个瞎子了? 不过,她的一句话立刻解除了我的疑虑。您自己往外看看不就知道了嘛。语气十分自然。

我沿着铺位轻轻地挪到车窗边。我在想象中能看到电线杆飞快地从眼前掠过。你注意到没有,我试探着说,树好像是在动,而我们好像是静止的。

总是这样。她说。

我朝她转过脸去,有好一会儿,我们谁也没说话。您有一张挺有趣的脸。我变得越发大胆了,我知道她是不会生气的,因为女孩子很少有不喜欢奉承的。

她愉快地笑了,笑声像银铃般清脆。您这样说,我倒挺高兴。她说,人们一张嘴就说我长得漂亮,我都听腻了。这么说,她一定长得很漂亮了。于是我大声地说:是啊,有趣的脸同样可以是漂亮的呀!

你真会说话。她说。

你马上就要到站了。我唐突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谢天谢地,路途还不算远,要是在火车上坐两三个小时,可真叫人难熬。

然而,只要能听见她说话,我坐多久都没关系。她说话的声音,有如高山流水,清脆动听,我想只要一下火车,她就会忘记这次短暂的邂逅。然而对我来说,我会一直想到下车,甚至是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女郎起身开始收拾东西。我不知道她是挽着发髻,还是梳着披肩发?也许剪着短发。

列车缓缓驶进站台,车外,脚夫的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响成一片。这时,门口传来一位女人的尖脆的说话声,我想一定是她姑妈来接她了。

再见!女郎说。

车门口一阵骚乱,一个男人结结巴巴地道着歉走进车厢,接着门地一声被关上,把我和外间世界又隔开了。

列车徐徐开动了。

对不起,我可不像刚才下车的那位那样有魅力。男人搭讪着说。

那位姑娘很有意思。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她留的是长发还是短发?

这我倒没有注意,他好像有点迷惑不解地说,不过她的眼睛我倒留意了,那双眼睛长得很美,但对她却毫无用处了——她是个瞎子,你没注意吗?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一开始一个人在座位间里,既为人物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合,也为“我”和“女郎”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诱因。
B.“我”脑海中浮现的景象灿烂、明媚、宁静、和平,是“我”失明前见到的,暗含了“我”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C.“您有一张挺有趣的脸”是“我”对“女郎”容貌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我”对“女郎”的喜爱之情,因而获得了对方的好感。
D.门“被关上,把我和外面世界又隔开了”一语双关,既指表层空间上的阻隔,也指内心的阻隔,表现了“我”的失落和无奈。
8.结尾“男人”说女郎“是个瞎子”,看似突兀,却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之中。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小说中的“我”和女郎形象有哪些共同特点?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的意图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民族中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端木赐,卫人,子贡。田常欲作乱于,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君不如伐吴。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B.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C.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D.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古人自称时称名,称他人时通常称字,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
B.齐,诸侯国名,周武王封姜尚于齐,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姓齐国,后为田氏取代。
C.钧,古代重量单位,十斤为一钧。古代重量单位还有石、斗、升、两、钱等。
D.霸业,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事业。春秋时期,诸侯们往往通过战争来成就霸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都没有答应,却答应了子贡的请求,说明在孔子心中,子贡有可能力挽狂澜,拯救鲁国。
B.子贡告诉田常,攻打鲁国是不对的,因为鲁国是个很难讨伐的国家。田常对此大惑不解,他向子贡请教其中的道理。
C.子贡认为,田常派人攻打鲁国,打胜了对他本人毫无益处;而攻打吴国,哪怕不能取胜,对田常掌握齐国大权也是大有益处。
D.子贡建议吴王保存越国,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以威力施加晋国,这样就可以成就霸业。吴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
②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民族中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词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海

文天祥①

朅来②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飙③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注】①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此诗写于文天祥兵败被执,被押解南去又回返的途中。②朅来:指离开。③飙:暴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离开南海,看到死人多得像乱麻一般,侧面交代了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争。
B.最后一联借景抒情,并卒章显志,写出了作为抗元名臣的文天祥凛然的民族气节。
C.颈联中“还”和“又”二字很有分量,加强了句中语气,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
D.暴风吹来,波涛涌起,浪花里散发出浸泡尸体的腥味,作者鬓发已白,心情难抑。
1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民族中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