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646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乐,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 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诬天

2.本文作者对知、好、乐三者关系的看法与孔子有什么不同?
(1)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7个字)
(2)作者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7个字)
3.“这三种流行的毛病”指的是什么?导致这三种毛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种毛病:
①是_______________ ,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 ,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_____ ,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引用“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旨在说明什么?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探讨了在现代多元文化交错的背景下,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重要性。作者指出,尽管信息爆炸和读图时代让人们逐渐远离文字阅读,但经典文本的阅读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至关重要。通过阅读经典,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个人气质,进而影响社会风气。文章还强调,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应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主体,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整体论述逻辑清晰,观点鲜明。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而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至于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节选自《人民日报》)

1.如何理解文中加点词语“消解文字”“文化濡化”?
2.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要“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请谈一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3.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还要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原因都有哪些?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今的时代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人们因角度、侧面不同而作的解读也不同。
B.虽然很多人已不喜欢读书,但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仍应成为今天的时尚。
C.阅读承载着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文本,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方式。
D.在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中,我们要胸襟宽广,对不同的文化要兼收并蓄。
E.近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OpenAI研发的对话式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发布后,两个月吸引了超过1亿用户的关注,一跃成为20年来互联网领域增长最快的消费类应用。在和ChatGPT“对话时,人们发现它能够连续回答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前提,甚至拒绝不适当的请求;它还可以写文案、翻译文本、为代码纠错,甚至编写代码。比如,有网友问:我的妻子说,5+2等于8,对吗?”ChatGPT回答:“5+2等于7;既然你妻子说5+2等于8,那就等于8吧。

ChatGPT成为功能强大的智能应用,主要得益于其依托的大型语言模型。比尔·盖茨高度评价这项技术,认为它的出现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摘编自赵熠如《ChatGPT火了》)

材料二:

a 进入2023年,微软推新,谷歌入局,“ChatGPT”热潮一路狂飙,国内的科技巨头也陆续涌入潮中,百度、科大讯飞、京东等多家企业纷纷公布自己在AI领域的布局。中国信通院董晓飞认为,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大模型建设和应用层面,国内企业在技术基础和创新环境上还是存在着相对优势的。

b 目前,阿里达摩院的多模态大模型M6参数量已达10万亿,是全球最大的AI预训练模型;华为盘古、百度文心等大模型的参数量都超过了千亿,其中百度文心模型参数量已经达到2600亿。国内有关企业、研究机构近几年在大模型方面已经有了技术积淀。董晓飞说。

c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指出,要加大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入。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产品落地应用以及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提供支持。

d 不过,AI领军人才相对短缺、AI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深等也是我国AI企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对此,董晓飞建议,要特别关注一些底层技术的发展,如大模型框架、算法等,还要进一步拓展AI的应用场景。

当然,随着ChatGPT的爆火而来的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问题也值得关注。目前国外出现有学生使用ChatGPT写论文作弊的情况。进一步提升大众对AI的认知,让用户了解如何正确合法地使用该工具,这对于AI企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摘编自贾骥业、王林《ChatGPT来了,AI企业如何应对》)

1.把“另外,国内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等政策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创新发展环境”这句话放回材料二,最恰当的位置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能够连续回答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前提,甚至拒绝不适当的请求,和真人相差无几。
B.比尔·盖茨高度评价ChatGPT,认为这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堪比当年互联网的产生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C.ChatGPT成为功能强大的智能应用,就是因为它依托了大型语言模式。
D.2023年国内的科技企业趁着ChatGPT热潮也都一起涌入AI潮中,与此同时公布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布局。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OpenAI研发的对话式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发布后,两个月吸引了超过1亿用户的关注,一跃成为20年来互联网领域增长最快的消费类应用。
B.在AIGC的大模型建设和应用层面,国内企业在技术基础和创新环境上还是存在着相对优势的。
C.华为盘古多模态大模型M6参数量已达10万亿,是全球最大的AI预训练模型。
D.目前国外出现有学生使用ChatGPT写论文作弊的情况。所以,要引导用户正确合法地使用该工具。
4.ChatGPT的出现,对我国AI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AI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积极应对?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2024-07-28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类记录历史、研究和评论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与它对应的个人层面的心理活动是记忆。记忆,就是个人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的过程。记录历史并研究历史,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群体记录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或群体的生活经历的过程。本质上这是一样的心理活动。但是也有区别,个人的人生记忆都是自己经历过的,而群体记录的历史事件不是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个人对这些事情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而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记录者却可能不是同一个人。

②记忆中总难免有遗忘和错误,个人的记忆是如此,群体的记忆也是一样,因此,历史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记录那些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必定多多少少有遗漏或扭曲。其实严格地说,绝对的真实历史”,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去看一个事件的时候,本身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和立场,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所看到的这个事件本身就不尽相同。但是如果我们的群体记忆力比较好的话,我们的历史记忆还是大致上可以接近真实的。只是可惜,我们的记忆总是不可能那么好。

③历史记忆出错,有时候可能不是故意的,而是这个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结果。大多数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需要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告诉一个历史记载者,因此,很多的历史事件我们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历史记录者在记录的时候,出错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比如我们去看《史记》,其中有些对历史人物生活的具体记载。这些记载的可靠性其实很难保证。举个例子说,《史记》记载说韩信派使者向刘邦提要求,想当假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的意思)。刘邦对韩信很不满,觉得这个家伙趁自己需要他的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作为要挟,是很可恶的,于是对着韩信的使者破口大骂。张良急忙偷偷踢刘邦的腿,刘邦恍然大悟,想到这个时候不能和韩信翻脸,于是马上转口说:当什么假齐王,当就当真齐王。这个故事固然十分生动,但是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真的发生过这个事情,那么知道这个事情的人只有刘邦和张良两个人,是谁把这个事情说出来的?这个事情是怎么传到司马迁这里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记忆是很不可靠的,我们常常会很自然地用想象来填补记忆中的空白。

④历史记载者是有自己的感情爱憎的。正如我们个人的记忆一样,爱憎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心理学家都知道,我们会更容易记住自己喜欢的人的优点,记住我们讨厌的人的缺点。这样的倾向当然会导致我们个人记忆以及历史记载的歪曲,甚至使我们记住一些也许并未有的事情。

⑤历史记载者还有可能有意作假。如果皇帝自己做了很坏的事情,他不会愿意让这个坏记录流传千古,因此,很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力去影响历史记载。鲁迅提出过一个假说,一个王朝如果比较长,历史记载中它的皇帝大多都比较好。相反一个王朝如果是短命的,历史记载中就会把它的皇帝,写得比较坏。

(节选自朱建军《寻找中国历史的心灵密码》,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个人的人生记忆是自己经历过的,而群体记录的历史并非如此,二者本质不同。
B.人类记忆难免有遗忘和错误,历史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记录那些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C.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去看同一事件的时候,会得到不同的所谓的“真实历史”。
D.如果历史记载者有意作假,那么很可能会出现鲁迅假说中提到的那种现象。
2.关于文中刘邦封韩信为齐王的历史故事,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表明,历史记忆出错有时候是历史事件记载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结果。
B.刘邦、张良可能没把经历的细节告诉历史记载者,历史记忆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
C.司马迁在对刘邦、张良的故事进行记录的时候,有可能是依靠想象来填补空白。
D.这段历史记载之所以不能保证其可靠性,是因为它追求叙述的生动性。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重点论述了历史记忆的无意出错,对“有意作假”的论述则相对简略。
B.文章在论述历史记忆会无意出错时,运用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文章②段把个人记忆与群体记忆进行类比,论述了“真实历史”与记忆力的关系。
D.文章在论述时层层深入,其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024-05-10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