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这段文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A.月下的荷塘B.月的光和影
C.荷塘上的月色D.月下的荷塘及月色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泻”化动为静,表现了月光从高空照耀下来的景象。
B.“浮”有水汽升腾、扩散、弥漫的感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C.“洗”承上文“泻”字而来,表现了月光的柔和、清洁。
D.“笼”以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态,表现了月光的柔美。
3.“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     
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
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D.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4.选文中划线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24-08-0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二首•送瘟神

毛泽东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亿神州尽舜尧”写劳动人民个个像古代明君尧、舜一样奋发有为,创造人间奇迹,诗人对他们的英雄气概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和评价。
B.第二首尾联点明题意。上句语调轻松,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送走瘟神的喜悦;下句写实,介绍送瘟神的民间习俗。
C.两首诗思想深刻,意气豪迈。诗人高瞻远瞩,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D.两首诗之间暗含对比,在旧社会,山河被瘟神糟蹋,而在新时代,山水也焕发了青春,大地的面貌日新月异。
2.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诗人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气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08-0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中职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酒,蔡先生喝的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我说:我们国家整理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蔡先生听到这里,不耐烦了,说:这除非你作大将。蔡先生说时,声色俱厉,我的酒意也便醒了。

此外如此类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大凡中国人以及若干人,在法律之应用上,是先假定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明其无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人无罪,除非证明其有罪。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一切待人接物,无不如此。他先假定一个人是善人,除非事实证明其不然。凡有人以一说进,先假定其意诚,其动机善,除非事实证明其相反。如此办法,自然要上当,但这正是《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了。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2.第一段中,作者采用哪些手法刻画蔡先生形象的?
3.选文第三段画线句中“高深的理想”有何含义?
4.作者引用孟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战战兢(     )       (     )     (     )
2.读“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这句话,回答问题,从原文中找答案。
(1)“这两种利益”是指哪两种利益?
(2)为什么不应认为它们是敌对的?
3.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请列举“历史承认”的两位以上的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4.通过阅读这几段文字,你认为什么样的职业才是好的职业,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于职业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024-08-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中职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选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1.选文第①段中,对“持续性”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时间上的持续。B.空间转移上的持续。
C.作品或观赏者的持续。D.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2.选文第①段是全文的“纲”,主要包含三个意思,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创作既要有重复,又要有变化。
B.作品的“持续性”包含三种类型。
C.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重复和变化特别重要。
D.以音乐为例,说明有“持续性”的作品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
3.关于选文第①②段之间的写作思路,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总到分B.由分到总C.由此及彼D.逐层深入
4.综合全文来看,下面关于作者的观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否定“重复”,因为它会导致作品单调枯燥。
B.否定“变化”,因为它会使作品陷于散漫凌乱。
C.既肯定重复,又重视变化,在艺术创作中可以随心所欲,任意使用。
D.艺术创作应以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普通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梦会开出花来的,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当你要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在青色的大海里,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选自戴望舒《导梦者》)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无价的珍宝”具体指的是“金色的贝”。
B.“深藏”一词,点出要寻找一个梦是多么困难。暗示金色的贝不能轻而易举获得。
C.诗中“九年”出现四次,写出梦想追求时间是三十六年。
D.一个“放”字,写出获得无价珍宝后的珍惜与快乐,幸福与激动的心情。
2.下列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色的大海象征着梦的澄澈高远。
B.“冰山、瀚海”象征着养贝的艰难。
C.“金色的贝”象征着梦的珍贵难得。
D.“桃色的珠”象征着梦的美好诱人。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这首诗中,意象贴切自然,有静有动,鲜活俏丽,构成了独特的意境。
B.诗歌是在“做梦——寻梦——再次入梦”的情思中打开情绪律动的闸门。
C.诗中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瀚海、海水、天水,及至“九年”等一连串的意象,常见于外国诗歌之中,但同样能引起国人审美的共鸣。
D.“鬓发斑斑”“眼睛朦胧”与“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相联,生命的衰老与人生价值的获得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班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选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1.关于第①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刻画了马坡岭的环境,交代了人物的活动场景。
B.本段将人物平凡的神态、动作与伟大的贡献构成反差。
C.本段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增强了人物的形象性。
D.本段突出事件的具体时间,使本传记具有了真实感。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体现了袁隆平深入田间地头、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
B.第④段表明袁隆平投身农业科研是由于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鼓舞。
C.第⑤段体现了青年袁隆平的远大抱负和责任担当。
D.从文章结构上看,第⑤段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3.关于选段人物形象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具有热爱农业并忘我工作的精神。
B.袁隆平具有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C.袁隆平深入田间地头搞科研,高度重视实践。
D.袁隆平具有紧跟时代潮流、解决时代之问的精神。
4.本部分运用了哪种叙述顺序?选文第②段刻画袁隆平的手法是什么?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是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下列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2.对画线句中“缘由”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难者的亲戚、师友、爱人也只是沉没在悲痛之中。
B.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
C.走狗文人的造谣污蔑。
D.“庸人”特别容易忘却历史,他们苟且偷生。
3.对“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这一定语的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突出了刘和珍主要的性格特征。
B.突出了刘和珍欣然前往请愿的果断勇敢。
C.有力地反衬了反动派的卑劣凶残。
D.使作者的爱憎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4.下列对课文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绝不只是从师生情谊出发,为悼念刘和珍一人而写作该文。
B.全文奔涌着对烈士的悼念、颂扬,对敌人的憎恶、痛恨,对革命者热切期待的感情激流。
C.本文是一篇悼念性质的文章,对刘和珍的生平事迹作了详细的介绍。
D.作者用叙事、议论、抒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融为一体。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班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9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传》一文中托尔斯泰的忏悔,是对自我的确认,坚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恶习是由于社会本身存在的弊病造成的。
B.《茶馆》在结构上突破创新,整部剧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C.《采石工》一诗境界阔大,通过对采石工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
D.《拿来主义》是鲁迅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鲁迅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贵在一个“新”字》从主标题看应该谈创新,而文章却谈独立思考。这是因为作者认为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B.《亡人逸事》写亡妻,不编故事,不造情节,只选取生活中非常细小的几个片段,却把人物形象点染的栩栩如生,淡淡的文字下面,感情浓得如酒,化也化不开。
C.《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而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D.《山居秋暝》通过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怡然自得的心境,反衬诗人政治失意、渴望归隐山林的失意情怀。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