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4329233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②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珊珊可爱。
③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2.本文感情细腻、丰富。从全文看,感情基调是什么?“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句在文中起的作用。
3.为什么文末还要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归有光散文的善于用过家庭生活琐事与细节描写的叙写表达对亲人的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一两句生活琐事或“细节”描写的例子,并做赏析。
【知识点】 杂记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B.《论语》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C.《论语》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
D.《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知尔,则何以哉(或:或者)
B.夫子之(哂:微笑)
C.六七十,如五六十(方:方圆)
D.如其礼乐,以君子(俟:等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春,春服既成          五六人
B.夫子哂由也                 伤乎
C.为国                       毋吾
D.不吾知                       亦各言其志已矣
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个弟子,有四个志向,他们对“礼治”的认识各不相同。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抢先回答,孔子笑而不谦让,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他自尊。
C.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在对话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D.《侍坐》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酶酒临江,横槊赋诗,(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赤壁赋》,作者苏轼)

1.下列各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2.下列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判断句)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宾语前置)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D.谢玄入,问计于谢安(状语后置)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是(     
A.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B.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得嫉妒长江的没有穷尽。
C.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D.菜肴和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凌乱一片。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客对“何为其然”的回答,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气势豪放,态度乐观。
B.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江水、明月为喻宽解对方。
C.选文表现了苏轼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D.选文“情、景、理”融合,以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表现作者复杂又矛盾的内心世界。
2024-08-07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与余同             最终B.至夜月明       通“暮”,晚上
C.而察之             慢慢D.空中而多窍       中间是空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是(     
A.余是以记                    铿然有声者
B.涵淡澎湃而此也                    求也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而渔工水师虽知不能言             蟹六跪二螯
D.士大夫终不肯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如或知尔,则何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文王拘而演《周易》B.不吾知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C.所谓“古之人不余欺也”是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显现了作者的确信和欣喜。
D.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合作考察。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