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4326433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本文标题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但是,课文描写的托尔斯泰墓“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是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这些描写与标题是否矛盾?为什么?
2.文末用拿破仑、歌德和莎士比亚墓与托尔斯泰墓相比较,比较点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3.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文中的情与景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5.环境描写在文章写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和环境特点、营造氛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特点、暗示文章主旨、深化主题、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请你以课文为例,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环境。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         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       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选文出自《荷塘月色》一文,作者是(     
A.老舍B.孙犁
C.朱自清D.史铁生
2.给加点的字注音。
(1)点(          )                 (2)袅(     )
(3)(        )                    (4)(     )
3.从下列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入文中横线处。
眺望       弥望          脉脉     淙淙                                             
4.下列句子运用通感修辞手法的是(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5.完成下列题目。
(1)写出选文第一段描写的景物。
(2)为选文第二段拟定一个标题。
(3)选文中运用了许多叠词,请分析叠词的作用。
6.请结合选文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过万重山漫想》,完成各题

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①有清谈者,②有酣睡者,③有摇头者,④有叹气者,⑤有彷徨者,⑥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1.对文段中加序号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谈者”指那些对世事不闻不问的人。
B.“酣睡者”指那些安于现状,不求开拓探险的人。
C.“摇头者”“叹气者”“哭泣者”都是指那些失败过的人。
D.“彷徨者”指那些对探险开拓观望的人。
2.这一段话,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这句话应是(     ) 
A.历史的脚步停不住。B.行程艰难,但历史还是照样向前。
C.历史前进中有些无脊梁的人。D.历史在前进中有曲折。
2024-06-25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计数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计数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前进。

行程是艰难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

……

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___(文体)。
2.结合文意解释第一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的含义。
3.本文作者认为“历史昂然前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对第二段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谈者”指那些对世事不闻不问、从不谈论关心的人。
B.“酣睡者”指那些安于现状,不求开拓探险的人。
C.“摇头者”“叹气者”都是指那些失败过的人。
D.“彷徨者”指那些对探险开拓观望的人,而“哭泣者”指那些害怕变革的人。
5.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中所说的“清谈者、酣睡者、摇头者、叹气者、彷徨者、哭泣者”的共同点。
6.从内容上看,第三段与前两段有什么联系?
7.“船已经穿过了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中“曾经感到的”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分别指什么?
8.“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既然“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千百年后的人们“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为什么千百年后的人们“不会嘲笑我们”,而会“崇敬我们的精神”?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