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 题号:24104762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当其欣于所遇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士
B.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C.一觞一咏            觞:动词作名词,酒杯
D.少长咸集            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轻人,年长的人
【知识点】 杂记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耳!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

【乙】

李建勋罢相江南,出镇豫章。一日,与宾僚游东山,各事宽履轻衫,携酒肴,引步于渔溪樵坞间,遇佳处则饮。忽平田间一茅舍,有儿童诵书声。相君携策就之,乃一老叟教数村童。叟惊悚离席,改容趋谢,而翔雅有体,气调潇洒。丞相爱之,遂觞于其庐,置之客右,叟亦不敢辄谈。

李以晚渴,连食数梨。宾僚有曰:此不宜多食,号为五脏刀斧。叟______。丞相曰:先生之哂,必有异闻。叟谢曰:小子愚贱,偶失容于钧重,然实无所闻。李坚质之,仍胁以巨觥,曰:无说则沃之。叟不得已,问说者曰:敢问刀斧’之说有稽乎?曰:举世尽云,必有其稽。叟曰:见《鹖冠子》。所谓五脏刀斧者,非所食之梨,乃离别之离’尔。盖言人之别离,戕伐胸怀,甚若刀斧。遂就架取一小策,振拂以呈丞相,乃《鹖冠子》也。检之,如其说,李特加重。

(选自《湘山野录》)

【注】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②幸:皇帝驾临。③茅茨采椽(chuán):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④逸:放纵,放任。⑤觞:喝酒。⑥觥:酒杯。

1.下列对词类活用或文言句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中的“异”是意动用法,可译成“认为……很奇异”。
B.“立天子以父天下邪”中的“父”是名词作动词,可译成“像君父一样关爱”。
C.“有老父独耕不辍”改成“有老父者,独耕不辍”就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
D.“引步于渔溪樵坞间”与“仍胁以巨觥”都是状语后置句。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告       无功B.吾子羞之       虎作伥
C.仍胁巨觥       绝后患D.先生       何罪
3.根据语境,【乙】文画线的空格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鄙之B.瞋目C.嗟叹D.窃笑
4.下列对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我野人耳!不达斯语”,这似是谦辞,实是讥刺,简直是给张温一记耳光!
B.【甲】文中四个“邪”字,看似连续发问,实则两两对比,直对张温发出诘问,终令“温大惭”。
C.【乙】文“振拂以呈丞相”中“振拂”这一细节,说明老人平时不常看《鹖冠子》这本书,表明老人对“梨”“离”之解不一定正确。
D.【甲】文“老父笑而不对”中的“笑”含义丰富,在文章中能找到较好的印证;【乙】文“先生之哂,必有异闻”中的“哂”,为下文老叟对“五脏刀斧”的正确理解做铺垫。
5.有人认为【甲】文中汉阴老父虽身居乡野,却不忘忧国忧民,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请结合文本写出两条反驳理由。
2024-08-30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欲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顺流而   东:东方B.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同“凭”,乘
C.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D.水波不   兴:起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寄蜉蝣天地
A.会会稽山阴之兰亭B.月出东山之上
C.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展现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夜游图,表达了作者夜游赤壁的兴奋之情。
B.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情怀。
C.客的一番话是用曹操的经历说明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创造“一世之雄”的伟业。
D.“寄蜉蝣于天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和尚
B.以其乃华山之阳之也        名:命名,起名,名词作动词。
C.何可胜也哉                         道:道理,名词
D.火尚足以                         明:照明,形容词作动词。
2.下列对划线词含义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问其——根据上下文,此处的“深”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以理解为“深度”之义。
B.然视其左右——由“左右欲刃相如”可以推定“左右”为“左右两侧的人”之义。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根据上下文,此处的“十一”可以理解为“十分之一”之义。
D.非常之——此处的“观”与“古人之观于天地”的“观”含义不同。
3.将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024-08-11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