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98685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注释: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邻有敝舆而欲之——由“盗窃、窃取”可以推断出,“窃”是“偷盗”的意思。
B.必为有窃矣——由“声非加疾也”可以推断出“疾”是强、大的意思。
C.故人——由“无乃尔是过与”可以判定“过”是“责备”的意思。
D.则耕者不可以不急矣——根据“有益于身”可以判定“益”是“好处”的意思。
2.文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 邻有敝舆而欲窃                              ②江汉鱼鳖鼋鼍
B.①舍文轩                                             孰能讥之乎
C.①一人耕九人处                                   ②则食者众耕者寡也
D.①必有窃疾矣                                      ②庖丁文惠君解牛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有人于此”是一个带有典型标志词“于”的状语后置句。
B.“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是一个省略句,可以补充主语故人。
C.“必为有窃疾矣”是一个判断句。
D.“何故止我”是典型的疑问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①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②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③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
④楚国到那个地方五千里,宋国到那个地方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段文言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部分,描写了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刘邦的谋士张良之间的交往。文章通过项伯夜访张良、张良劝说刘邦、刘邦与项伯结盟等情节,展现了楚汉争霸中的权谋与人情。文中人物对话生动,情节紧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紧张的氛围,刻画了历史事件中的复杂人性和政治斗争。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张良                  善:与……为善。
B.秦地可尽                  王:称王。
C.来告良                      幸:幸好。
D.君安与项伯有               故:交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之奈何?                            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大王为此计者
C.今人有大功击之                      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D.沛公言报项王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3.把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其功             伐:夸耀
B.争宠而心其能             害:害怕
C.赵不             内:通“纳”,接纳
D.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娴辞令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谗之曰       不如善遇之
C.信见疑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遂自投汨罗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宋史·苏轼列传》)

注:度僧牒:僧人身份凭证,可以免税,以及获得一些其他的待遇;裒,收集;羡缗,钱;橐,口袋。

【乙】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

(《宋史·苏轼列传》)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减价常平米——与“籴”相对,是卖出谷物的意思。
B.扬州——“徙”,是官职调动的意思,常见的还有“拔”“擢”“迁”等。
C.船夫之乏——由“周急济贫”可知,是接济、救济的意思。
D.故所载率皆速达无——由“尔虞我诈”推断,是欺骗的意思。
2.文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易米救饥者                                                     官舟为家
B.①活甚众                                                            ②听操舟私载物货
C.①水陆                                                            ②轼请复旧,从
D.①轼请                                                            ②霜叶红二月花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轼”。
B.“轼请于朝”是个带有典型标志“于”的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轼于朝请”。
C.“杭,水陆之会”不是一个判断句。
D.“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是个定语后置句,可理解为“复发橐中五十两黄金”。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①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②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③(苏轼)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
④(苏轼)又赐予剃度僧人牒文,买米来救济饥饿的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苏轼在杭州、扬州等地为官时一心为民,做了不少利于百姓的事情,请你概括他为官的具体事例。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