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97359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

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

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音同):再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槐严       对待B.吏明知有枉       案件
C.吾属将之偿       谴责D.妇人出       挥手使……离去
2.对下列语句中相关文言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纵火而噪       “夜”是名词作状语
B.斩以循师       省略了主语“裨将卢渊”
C.非所以事天也       是判断句
D.槐起衣冠而坐       “衣冠”是名词用作动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极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问晏子曰:古之盛君,其行何如?

晏子对曰:于身而厚于民,于身而广于世:其处上也,足以明政行教,不以威天下;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欲;诛不避贵,赏不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劳力岁事,而不责焉;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行教尚相爱,故民不以相恶为名;刑罚于法,废罪顺于民。是以贤者处上而不华,不者处下而不怨,四海之内,社稷之中,粒食之民,一意同欲。若夫私家之政,生有遗教,此盛君之行也。公不图。

晏子曰: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今君税敛重,民心离;市买悖,故商旅绝;玩好充,故家货。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嗜欲备于侧,毁非满于国,而公不图。

公曰:善。于是令玩好不御,公市不豫,宫室不饰,业土不成,止役轻税,上下行之,而百姓相亲。

(选自《晏子春秋·卷三·内篇·篇十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身而厚于民(B.不以养欲(shì
C.者处下而不怨(xiāoD.故家货dān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身而广于世             约:约束。
B.赏不             遗:遗漏。
C.刑罚于法             中:合乎。
D.民心离             故:故意。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明政行教”,“以”是介词,表示凭借。
B.“废罪顺民”,“于”是介词,引进“顺”的对象。
C.“是以贤者处上不华”,“而”是连词,表示意思的递进。
D.“粒食民”,“之”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助词“的”。
4.“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这个复句的类型是(     
A.选择复句B.转折复句C.递进复句D.因果复句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竭尽智慧引导民众,但不会在这事上夸耀。
B.尽量用智慧引导民众,而不是去讨伐他们。
C.竭尽智慧引导民众,也就不会去讨伐他们。
D.尽量用智慧引导民众,但不会去借此夸耀。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向晏子请教古代盛君的问题,是想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比较好。
B.晏子从多个角度告诉景公古代盛君的特点,希望能够影响到景公。
C.景公听了晏子的回答之后,虽然心里明白可是他没有做任何反应。
D.晏子不得已之下只好直接指出了国君的问题,景公这才明白过来。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之于烈,或至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①少师事陈寔(shí):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②称:著称。③刑戮是甘:甘心受刑被杀。④乞:请求。⑤谢:有看望的意思。⑥一端:半匹。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主       得:抓到,捉到B.布一端       遗:丢失
C.将之于烈       质:请教,请求D.或至而反       涂:道路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少师事陈寔,义行称       ②而无物相之,亦不能至也
B.①烈使推求,先盗牛者也       ②臣敢上璧
C.①以德感人若此             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烈闻而使人谢             ②择师而教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2024-08-2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关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壁有瑕,请指示王。王授壁,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忍不可得。’议不欲予秦壁。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王,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壁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国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乙】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1.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以击柱”是省略句,可补充为“欲以(之)击柱”。
B.“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如果改成“负其强,求璧以空言”,就变成了宾语前置句。
C.“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是带有典型标志词的判断句。
D.“君于赵为贵公子”如果改成“君为贵公子于赵”,就变成了状语后置句。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或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①派我捧着宝璧,恭敬地送出国书到殿堂上。为什么要这样呢?是保存大国的威严来表示敬意呀。
②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送出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来表示敬意呀。
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
③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
④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司马迁评价蔺相如“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在【甲】文中,蔺相如的“智”和“勇”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
4.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重要人物,是与廉颇、蔺相如齐名的赵国名将,某地拟将赵奢作为历史名人进行介绍,需要收集人物信息,请你根据【乙】文,概括赵奢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