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87157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②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④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而蔺相如病             严重
B.破赵军者括也             一定,必定
C.纵奇兵,败走             通“佯”,假装
D.不诛也             竟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括徒能读父书传       志不在小
B.妾得无随坐             以吾一日长
C.得解邯郸之围             如左丘无目
D.赵王亦括母先言       验之事,合契若神
3.下列对文段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     
A.①大王因为赵括是名将后代任用他,就像用胶粘住调音柱来弹琴一样不知变通。
B.②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大事,但赵括却把它说得那么容易。”
C.③赵括代替廉颇以后,仔细地更改了原有的规章制度,撤换了原来的军吏。
D.④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直到年末时,赵军有好几次都不能脱身。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秦军屡次挑战,廉颇都置之不理,于是秦就使用反间计,赵王中计,以赵括代替廉颇。
B.赵王派赵括为将时,不顾蔺相如和赵括父母的反对坚持任用,导致数十万赵军被坑杀。
C.文段中蔺相如、赵奢等人的语言寥寥几句却极富个性,使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D.选文句式方面特点鲜明,长短句结合,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令史受杖,正从朱衣上过。桓式年少,从外来,云:“向从阁下过,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意讥不著。桓公云:“我犹患其重。”

(《世说新语·桓温轻刑》)

【乙】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借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宋史·王安中传》)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威刑肃物厅——由“而耻学于师”可以推断“耻”为“以……为耻”之义。
B.御史中丞——由“擢发难数”可以推断“擢”为“拔”之义。
C.盗脱——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可以推断“去”为“离开”之义。
D.国害民数事——由“户枢不蠹”可以推断“蠹”为“侵蚀”之义。
2.下列各句中 “以”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全欲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
A.谗诛B.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请战喻D.皆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是王安中的任职经历,后半句是被动句。
B.“称为奇才”改成“称(之)为奇才”后,就是把省略句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了。
C.“民有惊出与卒遇”改成“有惊出与卒遇之民”后,就变成了带有典型标志词的定语后置句。
D.“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改成“王安中字履道者,中山阳曲人也”后,就变成了“……者,……也”格式的判断句。
2024-08-2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乙】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立成候。

(选自《史记》,有改动)

【注】①贾竖:做买卖的人。②汉王: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③高帝;刘邦打败项羽后称帝,谥号汉高帝。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由“以一当十”可推断“当”为“抵挡”之义。
B.张良入——根据上下文,可推断此处“谢”为“辞别、道歉”之义。
C.以大父、父五世韩故——根据相关语法结构可知,“相”在此处为名词,可译为“宰相”。
D.示天下无还心,以项王意——由“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可推断“固”有“安定、稳固”之义。
2.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璧一双”是中心语加数量词的定语后置句,可理解为“一双白璧”。
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是判断句,“也”是判断的标志。
C.“贾竖易动以利”是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贾竖易以利动”。
D.“汉元年正月,使请汉中地”是省略句,根据上下文,可补充为“汉元年正月,(项王)使请汉中地”。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或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①唉,这小子不足够和他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须是沛公,我们今天都属于他的俘虏!
②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隙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③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④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甲】文中“为之奈何”“且为之奈何”两句可以看出刘邦面对危机的惊慌失措和短谋少智,又展示了其虚心求教的性格。
B.【甲】文中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中,一人安然接受,一人怒骂破之,如此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寡谋轻信,缺乏判断能力。
C.【乙】文中张良面对刘邦的赞誉表现得十分谦虚,又拒绝了刘邦给的齐三万户赏赐,表现了张良不居功自傲、谦虚谨慎的做人风格。
D.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可知张良多次献策,帮助刘邦化险为夷,助刘邦奠定大业,张良最后被封为齐侯。
5.张良原本是个落魄贵族,却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逆袭成为刘邦手下的“优秀员工”,既让上司青睐,又赚足了名声和荣誉。请结合文本谈谈张良身上的优秀品质。
2024-08-24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本文节选部分讲述了蔺相如出使秦国,凭借智慧和勇气保全和氏璧的故事。蔺相如面对强秦,巧妙应对,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忠诚。秦王虽强,但也顾全大局,未对蔺相如动粗。赵王则因蔺相如的出色表现,任命他为上大夫。文章通过对话和行动,生动刻画了蔺相如的形象,体现了智慧与勇气在外交中的重要性。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1.选文选自历史著作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因而厚遇之(优厚款待)B.左右或欲相如去(引、拉)
C.廷见相如(终于)D.至赵矣(中间)
3.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赵王以为贤大夫
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璧有瑕,请指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害怕被秦王欺骗而辜负赵王,所以派人提前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B.秦王阻止左右杀相如并“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说明他深谋远虑,顾全大局。
C.赵王“拜相如为上大夫”,是因为相如顺利完成出使任务,没有损失和氏璧,也没有让赵国受辱。
D.上大夫是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高一级。
5.翻译下面句子。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