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三 二模 2024-08-27 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红(yīn)       测(chuǎi)       (xuǎn)       运而生(yīng)
B.依(guī)       (zhuō)       (xǔ)       汗流背(jiā)
C.斥(hē)       求(qǐ)       盖(qī)       高歌(háng)
D.笑(yān)       (rěn)       (dòng)       中流柱(dǐ)
2024-08-2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辐射       仲裁       如火如荼       优柔寡断
B.安祥       嬉戏       仗义执言       不计其数
C.沉湎       阴晦       礼上往来       李代桃僵
D.戕害       誊写       出其不意       千锤百练
2024-08-1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最近,美国向伊朗施加压力,企图______伊朗放弃其核努力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核查。
②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有很多,比如媒体______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③______充分正视,积极应对,中国出版产业必然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______应该成为文化信息产业中的一大亮点。
A.促使   披露   只有   而且B.迫使   透露   只有   而且
C.促使   透露   只要   并且D.迫使   披露   只要   并且
2024-08-1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B.卢老师绝招不断,学生成绩明显提高。我们不由得感叹:卢老师这个人不简单!
C.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D.在什么地方集合?什么时候出发?需要注意什么?都在家长群里面通知了。
2024-08-2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有人认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哪一学科,不经过刻苦努力,想要一蹴而就都是不可能的。
B.灾情严峻,各部门都坚守岗位,没有出现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C.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D.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读者的是充满魅力的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
2024-08-17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为增强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团市委在全市决定推行乡镇团委述职评议制度。
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要把买卖书号等不正当行为作为一项任务常抓不懈。
C.二十四节气是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D.小华发现数学试卷最后一道题目其实不难,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
2024-08-1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8.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A.《林黛玉进贾府》描写了林黛玉初进宁国府,与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相见的情形。
B.《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叙河道水系的地理专著,郦道元为其作注,写成《水经注》。
C.社稷是太阳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为求天下太平,每年都要祭祀,后用它代称国家。
D.“出”是指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2024-08-2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9. 学校要组织红歌比赛,假设你是学生会的工作人员,负责邀请评委老师出席。下列说法中最得体的是(     
A.陈老师,我提前问过了,您今天下午没有课,您来当红歌比赛的评委吧。
B.陈老师,您是有经验的评委了,您可一定要按时来参加红歌比赛的评审。
C.陈老师,领导让我请您来当红歌比赛的评委,您可千万不能推脱。
D.陈老师,红歌比赛需要您这样优秀的评委,请您来支持一下我们的工作吧。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10.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A.第一句描写潺潺流水环绕山坡上的田地,青青翠竹环绕篱笆,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B.“榆钱落尽槿花稀”说明虽然春日盛时已过,但天气转暖满园绿荫,温暖的夏日将临。
C.寒鸦在牛背上安然自在,鸦之静附于牛之动,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D.诗人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宁静悠闲又略带忧愁的心境。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贺年的文化本色

①贺年,简而言之就是向他人庆贺新春、祝贺新年。作为一种官方文化礼仪形式,贺年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秦代和两汉时期,兴旺于南北朝和隋唐阶段,至宋代由于受程朱理学的浸润与影响,逐渐在民间市井中传播扩展,到了明清两朝无论寻常百姓还是三教九流皆行贺年之礼,进入清末民初贺年日益畸变,走向庸俗化和流俗化,尽管彼时贺贴形式繁杂多样,但贺词内容单调乏味,大都是些升官发财之类的俗语,于不觉间将市侩气味和交运心理传递到人际关系中,久之沉积为痼疾与陋习。时至今日,即便不是逢年过节,人们也经常以微信、短信、视频和抖音等现代通信方式,频频转发一些做大官发大财行大运之类的口彩。贫乏的语言表述和低俗的思想情趣,导致贺年越来越远离其良好的初衷。

②事实上,贺年作为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内涵。我国已故著名民俗学家兼散文作家钟敬文先生在《中国地方传说》中指出:贺年不同于西方国家杂乱无序、狂欢嬉闹的圣诞节,它是以一种悠缓节奏和优雅的方式来进行的。也就是说,贺年与众多西式节日礼俗迥然有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文化礼仪的贺年,呈具规范功能和教化作用。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淘洗和时光磨砺,贺年早已演化为国人的一种民俗仪式,早已递嬗为具有某种人伦亲和性和情感归属性的交际载体。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不仅相互齐之以礼,而且道之以德,以真情实感互相慰藉,以理想情怀互相鼓励,以担当尽责互相期许,从而赋予了贺年以更多社会意义和更大人文价值。特别是中国古代一些文化典籍,记载了过年时诸多家人间的贺戒、亲朋间的贺赞、同事间的贺勉、邻舍间的贺慰,不仅为贺年注入了温情暖色,而且为贺年增添了文明色彩。

③时光流转到当下,伴随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态势,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断攀升,礼贺仪式逐渐回归和兴盛起来,尤其是在元旦、春节期间,最为集中和频繁。保持贺年的文化礼仪的本色和属性,使其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敬重气节风范、增进感情友谊的路径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在秉持贺年文化礼仪方面发挥了引领带动示范作用,比如春节前夕通过举办茶话会、座谈会,向各行各业的英杰骨干贺年,通过到边关哨卡、生产一线,向解放军战士和基层职工贺年,通过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向孤寡困难老人贺年,一份礼轻义重的年货,一番嘘寒问暖的话语,彰显出新型人际关系的温馨和热度。

④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国人的心灵仪式。贺年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节日习俗,承载着一个民族悠远的记忆和情怀,绵延着一个社会的情感归宿力和文化凝聚力。多年来,受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由共同事业建立起来的城市业缘关系的冲击,人们的血缘关系有所淡漠,亲情关系有所削弱,贺年这一文化习俗在维护家族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也有所下降。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核心定力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文化是每一个文化人的责任与使命。文化人过春节,更应葆有一份心灵的高贵、性情的儒雅和为人的亲和。作为一个文化人,我欣赏更钟情充满家国情怀和民族胎记的贺年活动,愿意秉持和坚守这一被当代人看来很原始很遥远的文化礼仪。

(作者刘金祥,有删改)

11.下列对“贺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贺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已经庸俗化和流俗化,远离了良好的初衷。
B.贺年开始于官方,后因程朱理学的影响而扩展到民间,到了明清时代达到历史高峰。
C.贺年不同于西式节日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是以一种悠缓节奏和优雅方式来进行的节日。
D.贺年最终演化为民俗仪式,导致了其在维护家族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下降。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作者回顾历史发展过程中贺年习俗的演变,引出对越来越远离贺年初衷的思考。
B.第二段将贺年与西方节日进行对比,论证贺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内涵。
C.第三段领导干部慰问一线彰显新型人际关系,举例论证了贺年的规范功能和教化作用。
D.文章末段论述了文化人的责任和使命,对第一段中当代社会应该改正的缺陷作出回应。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节期间进行贺年活动体现了文化礼仪在维系社会正常生活中的重要功能和特殊作用。
B.不重形式而重内容是贺年与西方节日礼俗的区别,贺年注重的是人伦亲和和情感归属。
C.春节前举办茶话会,到生产一线慰问,到贫困地区访问等形式符合当代礼贺仪式要求。
D.如今,作为新时代公民,特别是文化人过春节时要葆有气节风范,共同维护精神家园。
2024-08-2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跳出地球地震

20182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作者叶昊鸣、张海磊,有删改)

14.下列有关“张衡一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张衡一号”是以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的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
B.“张衡一号”是目前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C.“张衡一号”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D.“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全球6级以上、我国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A.标题交代了本文说明对象的主要功能,内容新奇,吸引读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说明“张衡一号”对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探测技术尚处于起始阶段。
C.第⑥与第⑦⑧自然段是分总关系,第⑦⑧自然段从探测信号到处理信号是空间顺序。
D.“张衡一号”集合了电磁洁净度高、传感器灵敏度高等航天技术创新成果。
16.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③自然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我们还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
B.第⑤自然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进行无磁化的更改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难题。
C.第⑦自然段运用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张衡一号”的传感器灵敏度极高,能分辨出巨浪尖上的小水珠。
D.第⑧自然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信号处理单元比作“大脑”,生动形象地说明其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
2024-08-2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②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④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1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而蔺相如病             严重
B.破赵军者括也             一定,必定
C.纵奇兵,败走             通“佯”,假装
D.不诛也             竟然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括徒能读父书传       志不在小
B.妾得无随坐             以吾一日长
C.得解邯郸之围             如左丘无目
D.赵王亦括母先言       验之事,合契若神
19.下列对文段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     
A.①大王因为赵括是名将后代任用他,就像用胶粘住调音柱来弹琴一样不知变通。
B.②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大事,但赵括却把它说得那么容易。”
C.③赵括代替廉颇以后,仔细地更改了原有的规章制度,撤换了原来的军吏。
D.④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直到年末时,赵军有好几次都不能脱身。
20.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秦军屡次挑战,廉颇都置之不理,于是秦就使用反间计,赵王中计,以赵括代替廉颇。
B.赵王派赵括为将时,不顾蔺相如和赵括父母的反对坚持任用,导致数十万赵军被坑杀。
C.文段中蔺相如、赵奢等人的语言寥寥几句却极富个性,使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D.选文句式方面特点鲜明,长短句结合,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2024-08-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 | 容易(0.94)
21. 补写横线上空缺的名句。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舞榭歌台,______”抒发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

(2)《致橡树》中表现男女双方同甘共苦的诗句是“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______。”

(3)《林黛玉进贾府》中“______,病如西子胜三分”写出黛玉的聪慧与娇弱之美。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22. 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句式与前句基本相同,内容相关,语意连贯。

萌发的新芽是对凛冽寒冬的告别;__________________。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2024-08-1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六、应用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应用文 | 适中(0.65)
23. 应用文写作。
2023年10月25日中午,高二(1)班李志同学在学校操场捡到一个背包,内有一部华为手机和300元现金,李志把包交到了政教处。请以政教处的名义写一则招领启事。要求:格式正确,措辞得当,表述简明。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渲染

蒋勋

树叶夹在空白的笔记本里,几天后,纸上渗透着叶子的汁液,拓印出一片叶子湿渍泛黄的痕迹。

拓印的痕迹有深有浅,有浓有淡,有湿如水墨的渲染,也有如干笔的飞白;连叶子纤细的茎脉网络也一丝一丝被拓印了下来。

细如发丝的线条和晕染的水痕,像一张最好的水印木刻小品。书法美学里常常说屋漏痕,便是指水在长时间里沉淀渗透的痕迹吧。

小时候在水塘里发现被浸泡久了的落叶,经水腐蚀,一片叶子只剩下透空的叶脉,迎着阳光看,像蜻蜓的翅翼,在风中微微颤动。

因此童年多了一项秘密的游戏,我常常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树叶,浸泡在不容易为人发现的水塘或水沟。下了课没事就跑去检查,把叶子从水里捞起来,看看腐蚀的情况。

日复一日,经过耐心的等待,总要大约一个月,腐蚀得才够完全。

叶片腐烂的部分随水流去,剩下干净清晰的叶脉,用纸吸干水分,在通风的地方充分干燥,一片叶子美丽的茎脉就都显现了出来。

我童年的书页里夹着许多自己制作的这种叶片,也当作礼物,送给当年要好的玩伴朋友。

我没有上过什么美术课,我的美术课大多是在大自然里自己玩耍游戏的快乐记忆。

宋代以后,绘画里常常用到渲染一词。渲染一般会让人联想到水墨的技法。

墨色凝固在绢帛或纸面上,原来是一块死黑。经过水的渗透,经过湿润的毛笔笔锋一次又一次地晕染、渲刷、冲淡,墨色和纸绢的纤维渗透交融,颜色和质感都因为有水介入,发生了莹润的层次变化。

渲染是说水的渗透,渲染也是说时间一次又一次的经营琢磨。

许多好的宋画,无论色彩或水墨,都看得出来层次的丰富,至少要经过十数次渲染,才能如此晶莹华美。

我的大姐画工笔花鸟,画画的时候,一定有一枝饱含清水的毛笔。上了颜色之后,即刻用清水笔渲洗一次。再上色,再渲洗,一次一次,如此反复十余次至二十次。

颜色褪淡成玉的质地,颜色不再是纸绢表面的一层浮光,颜色渗沁成纤维里的魂魄,颜色被水漫瀗散开……纸绢上的一片叶子,一朵花,仿佛只是颜色回忆的痕迹。

艺术里的美,往往并不是现象的真实,却是真实过后的回忆。

回忆,需要时间的渲染。直到有一天,所有的现象都只是回忆,繁华也就耐得起一次一次的渲染了。

渲染或许不只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吧,一个时代,有了渲染的审美,才算是开始懂得在时间里修行了。

偶然翻开儿时的书页,还会不经意发现一两张昔时制作的叶片。茎脉迷离婉转,书页上一圈泛黄的拓印。初看起来,误以为是叶片的影子,我拿开了叶片,痕迹还在,才知道不是影子,是叶片在岁月里把自己永远拓印在书页上了。

24.文章中加点的“一丝一丝”能否换成“一点一点”?请说明理由。
25.从全文来看,达到“渲染”的效果,必须具备哪些因素?
26.作者儿时浸泡落叶、制作茎脉叶片的游戏,和后文提到的“渲染”有什么关联?
27.结尾段中再次提到儿时书页中叶片的痕迹,有什么作用?
28.怎样理解“一个时代,有了‘渲染’的审美,才算是开始懂得在时间里修行了”?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丰满的体系,引领我们不迷失不懈怠。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自己的思考、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700字;⑤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1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应用文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1,2,3,4,5,6,7,9,22
2
文学文化常识
3
古诗文阅读
4
现代文阅读
5
默写名篇名句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选择题
20.94字形选择题
30.65词语选择题
40.65分号  问号  引号选择题
50.65词语选择题
60.65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选择题
7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80.94文学常识选择题
90.65得体选择题
100.4山水田园  描绘场景  鉴赏情感主旨  表现手法选择题
22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题
二、现代文阅读
11-130.65时评论述类文本阅读
14-160.65科普文章实用类文本阅读
24-280.4叙事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文言文阅读
17-200.65史传文
四、名篇名句默写
210.94默写名篇名句
五、应用文
230.65招领启事
六、作文
290.4记叙文  议论文  哲理与生活  青年成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