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821094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乙】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选自《说苑·卷八·尊贤》)

【注】①徐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为人高洁,有南州高士之称。②式商容之闾:登门拜访商容。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车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根据上下文,可推断“揽”为“拿起”之义。
B.群欲府君先入廨——由“落日故人情”可推断“情”为“感情”之义。
C.故江海者托于船——由“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可推断“绝”为“横渡、越过”之义。
D.犹不能其意之所欲至矣——由“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可推断“致”为“到达”之义。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有澄清天下                                 ②均二策
B.①犹不能致意之所欲至矣                    可怪也欤
C.①豫章太守                                        ②使子婴
D.①必尊贤下士                                     ②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3.学习文言文, 若遇到较难的知识点,可联系生活中的实例, 搭建学习支架帮助理解。根据这一学习方法,表格中的划线处,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特殊句式知识点生活中的实例选文中的文言句式
定语后置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虽有千里之望
宾语前置合理作息,健康不愁。吾之礼贤
状语后置食在宁波,玩在嘉兴。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判断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席不暇暖
A.①B.②C.③D.④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①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②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③君王想要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④君子想要和平统治天下,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光明职校文学社社刊设立了“尚贤崇德”专栏,讨论“贤才”的标准,请结合文章内容,归纳出2条标准并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杂记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皆为孔子弟子。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日三吾身——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推断“省”为“反省”“检查”之义。
B.为人谋而不乎——根据上下文,可推断“忠”为“竭尽自己的心力”的意思。
C.人居——根据上下文,可推断“善”为“品行高尚”之义。
D.即与之矣——由“出神入化”可推断“化”为“融化”之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不愠                                     择其善者从之
B.其不善者而改                                 左将军王凝妻也
C.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师矣
D.回也不改                                     不知其子,视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以“……乎,……乎”为标志的疑问句。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一个判断句,其中“焉”表示“于此”。
C.“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一个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D.“曾子曰:‘何谓也?’”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曾子曰:‘谓何也?’”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或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①子夏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得更好,子贡和资质比不上自己的人好好讲道理。
②子夏喜欢同比自己贤明的人走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资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③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④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5.【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请结合两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获和启示。
2024-08-28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漫灭,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漫灭                           文:碑文
B.其为文犹可识             独:独自
C.有穴                           窈:深远幽暗
D.余与四人火以入             拥:持、拿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卒葬B.以其乃华山阳名之也
C.余力尚足以入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有泉侧出
C.而记游者甚众D.火尚足以明也
4.下列对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译文:距离华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B.有怠而欲出者。
译文:有个懈怠并想退出的人。
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译文:大概我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所到的地方)还不到十分之一。
D.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译文:就连那些喜好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山穷水尽啊。
2024-08-13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赤壁赋》是苏轼的名篇,通过描写赤壁之游,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文章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借助对曹操昔日雄姿的回忆,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慨。苏轼通过对水与月的哲理性思考,提出了“物我无尽”的观点,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旷达胸怀。全篇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富有哲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推荐3】阅读《赤壁赋》相关段落,完成下列题目。

【甲】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乙】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选段文字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借客的话引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B.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C.选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苦闷心绪的流露,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一种虚无主义的思想。
D.作者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谈“物我无尽”;从“取与不取”的角度谈挣脱限制、超然物外,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2.某老师设置的问题是:结合选段乙谈谈你从苏轼的哲学思想中获得的感悟和启发。下列回答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换个角度看问题,人生往往绝处逢生。
B.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如何看待。
C.在生命的低谷,要像苏轼一样,学会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
D.要像苏轼一样,用文字记录和表达最真实的生命感受。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选段丙中,苏子是从哪两个角度说服客人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苏子的理由。
2024-09-1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