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2674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认为和、静、怡、真四个字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在儒家眼里是中,是度,是宜,是当,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的是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时,表现的是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理之论;在饮茶过程中,则表现的是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而在品茗的环境和心境方面,所表现的则是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中国茶道正是要通过茶事创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设想一下,当茶的清香开始静静地滋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个角落时,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便会感到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乐境界。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玄妙。

是指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茨以适己的随意性。无论什么人都可以从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从古至今,参与中国的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中国茶道所独具的这种怡悦性,与日本茶道追求的清寂之美的风格截然不同,它没有严格的仪式可循,一切都追求自然、随意,由此奠定了中国茶道的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被喻为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它有三种含义:其一,追求道之真,也就是通过茶事活动来追求对的真切体悟,以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其二,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得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坦然流露,从而达到茶友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其三,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地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以达到全性葆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舒畅,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这是中国茶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节选自王晶《和静怡真话茶道》)

1.对文章整体结构类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并列式B.层进式C.总分式D.对照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茶道讲求通过创设宁静的氛围和空灵虚静的心境来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了道家“宁静致远隐沉毅”的思想。
B.和日本茶道追求“清寂之美”不同,中国茶道不拘形式,自然随意,讲求在茶事活动中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
C.“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极致,具体包括追求“道之真”、追求“情之真”、追求“性之真”三个方面。
D.中国茶道文化包含有艺术、哲学、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它以品茶为契机,讲求用心灵去体悟茶事活动中的玄妙感受。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工”“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可见,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文中“大国气质”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
C.只要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就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行为方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连续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在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可见,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主要因素。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3.下列对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D.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南宋时期,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更加昌盛。据记载,海上贸易带来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此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璀璨的元代青花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可能为波斯语SamawiSo-laymn的音译。

二元配方的优势之一是高温烧造提升胎体韧性,以便制作大器,加上钴蓝釉下彩的工艺,使得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大增,且颇受皇家器重。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便拥有为数可观的中国瓷器。奥斯曼帝国的皇室更是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托普卡帕皇宫瓷器收藏。元代之后,青花工艺日渐成熟,器型纹饰渐渐融合,元曲故事和祥瑞图纹等开始出现于青花瓷之上,青花瓷成为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体现。

今天,我们驻足青花瓷前,依然可以追寻当年文明交流的踪影:大盘、大碗等器型皆源于伊斯兰世界,又在中国瓷器上发扬光大;以同心圆放射性展开的布局,用几何图形模仿金属器、玻璃器、染织、缠枝花卉、团花纹等多层次装饰绘画的技巧也和伊斯兰文明密不可分。

1.下列表述,不属于“青花瓷‘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的一项是(     
A.制作青花瓷用的颜料“苏麻离青”在伊斯兰世界中被大量使用。
B.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很大,且颇受皇家器重。
C.中国传统瓷器相对小巧,青花瓷中却有一类装饰用的大型盘、碗。
D.青花瓷中描绘的图案有些以同心圆形态排列,并呈放射性展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多次遭遇异域文明,中国艺术也不断借鉴吸收异域文明,掀起创新的波澜。
B.不同文明间的碰撞和融合都是相互的,在影响对方的同时也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C.广州和泉州是南宋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其创造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
D.贸易交流和蒙古汗国的西征,影响了中国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并推动了元青花的出现。
3.下列现象,不属于“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往往互融互鉴”的一项是(     
A.现如今日本文字中仍然保留了大量汉字,表明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
B.龙门石窟中卢舍那像造型具有浓烈的汉民族风格,反映了中华文明对佛教的影响。
C.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体现出西方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融合。
D.为世界性运动会建造的体育馆“鸟巢”“水立方”,蕴含了“天圆地方”的中国哲学思想。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

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

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1.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是对传统卫生改革与发展模式的突破。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结合各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分阶段发展、逐步提升的。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居民健康问题的战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学科。
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