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47309

材料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88733日。

在那个激动人心的下午,从母亲示意的动作以及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中,我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我走到大门边,坐在石阶上等待。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了鲜花和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一连好几个星期我都感到的闷和痛苦,感到疲倦和寂寞,我不能预测未来将带给我什么。

…==…

老师把帽子拿给我,我知道我们要出去了,要到温暖的阳光中去。我们走到井边,有人在吊水,______。清凉的水滴到我的手上。______。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______。突然,灵光一闪,我领悟了water这个词,它指称的正是这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______。

……

我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1.本部分内容选自《我的老师》,作者是______
2.本文作者是______国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3.选段里的老师是作者的家庭教师,她的名字叫______
4.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点字“猜”的意思:______
5.在横线上的空白处,下列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
①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
②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
③老师在我的手中拼写了“w-a-t-e-r”(水)这个词。
④就是这个词唤醒了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词是活生生的。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④③①②
6.画波浪线的词“钥匙”具体是什么意思______
7.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什么?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卢玮的《玉兰花的记忆》,回答问题。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文章第2、3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文章第4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请结合第4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4.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概括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2024-05-13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红红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把我赘得发疼: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一时愣住,只胡乱应道:你说呢?”“你说,你说,你一定要说。她固执地扳住我不放。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混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噤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一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和翠绿的小白菜,和红艳欲滴的小杨花萝卜,全幅上还绣了许多别的令人惊讶赞叹的东西,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忽然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就送给你。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是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她总是告诉我当年的肴肉和汤包怎么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己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视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地关上箱子,藏好钥匙。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不忍飞去。

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的?我不是一个和千万母亲一样安分的母亲吗?我不是把属于女孩的羽衣收拾得极为秘密吗?我在什么时候泄漏了自己呢?在我的书桌底下放着一个被人弃置的木质砧板,我一直想把它挂起来当一幅画,那真该是一幅庄严的,那样承受过万万千千生活的刀痕和凿印的,但不知为什么,我一直也没有把它挂出来……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不都是那样柔顺地接纳了无数尖锐的割伤却默无一语的砧板吗?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选自张晓风《母亲的羽衣》,有删改)

1.文中第3段中母亲幼时的生活境况如何?
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一句的含义。
3.结尾处,作者想对女儿说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联系本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母爱的认识。
2024-08-15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的。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风餐露宿,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就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象的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窗,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有删改)

1.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分别表达了什么?
2.第三段中加点的语句“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对于萍水相逢的人,作者凭什么得出如此结论?
3.第四段加点词“青春的谱线”包含哪些内容?
4.“漂泊”一词常用的意思有哪些?在文中的确切意思是什么?
5.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应该去远方”的观点。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