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9613

阅读卢玮的《玉兰花的记忆》,回答问题。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文章第2、3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文章第4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请结合第4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4.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概括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雪天里的暖

陈喜联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②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骑士不光头发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送过来,还有一点烫手。他却连声道歉: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前裤膝盖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盔也坏了……”

④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巾:晚一点没有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⑤骑士边擦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漫天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

⑥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跑去奶茶店,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

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⑧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盔,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⑨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漫天飞雪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这座小城的所有回忆。

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1.“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2.文章标题“雪天里的暖”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主题内容,谈谈你对“温暖”的理解或感悟。
3.下列对第⑦段“骑士”把配送单放到口袋这一描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湿”表明天气不好,雪花打湿了配送单;“皱”暗示他多次翻看、揉握。
B.用“小心”修饰“折”,表现了“骑士”对配送单的珍视。
C.这一段描写,形象地表达出“骑士”遇到好人后内心的感动。
D.从这一段回忆中,可以看出“骑士”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各题。

舟曲,从一碗热豆腐说起

①二十年前,我毕业分配到了舟曲县城工作,在白龙江畔这座如南方古镇般温婉灵秀的小城里结婚生子,度过了此生最美好的年华。最喜欢听城里的老人们讲古经,说翠峰山是由二郎神的一面令旗幻化而来,山下的舟曲城里原本有一百眼清泉,预示着这里会出个皇帝,于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就跑来斩龙脉,把一眼泉捅到宕昌去了,至此滋养舟曲古城的就只有九十九眼泉。

②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美,南门的薛家泉水源丰沛水量最大。一眼清泉在四方池中喷涌着 浪花,黝黑深邃。它冬暖夏凉,一年四季不增不减。从清晨到黄昏,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一只木桶掩下去提上来就是满满当当一桶水,根本不需要拿水瓢来舀。它的出水很大,水流喧哗转得动一盘老旧的石磨。泉眼周围和水渠两边长满青翠的苔藓,放眼望去苔茸厚密泠泠滴水。

③仿佛从一场梦里醒来,西关的莲花池摇身一变,就有了凉亭、拱桥和规划齐整的汲水池、淘菜池、洗衣池等不同的功能区,是西关人治理得最好的一眼泉。因为泉水,舟曲人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家里的自来水当然也能喝能用,可就是没有泉水清冽甘甜。沏茶、做饭、浇花等一应用度,还是泉水最好。提壶汲水,抡棰浆洗,抑或提一篮青菜在水泉里淘洗,那画面总是美得醉人。

④水,人称龙涎水。舟曲人就用此物来点豆腐,做出来的豆腐香嫩可口。

⑤舟曲人的清晨,就是从一碗热豆腐开始的。豆腐箱内热气腾腾,卖豆腐的趁热用刀切块儿装碗,豆腐嫩白,香气四溢,麻溜儿地调上芫荽葱蒜辣椒等料汁,一青二白三红四绿全在碗里。食客们或坐或蹲或站,就在街边左手捧碗、右手拿调羹一勺一勺挖来吃。他伯,来了撒?吃碗热豆腐!老板扯开洪亮的嗓音招呼食客,食客也在那边呼朋引伴:   哥,急啥宅(着啥急)?牙麻(赶紧)吃碗豆腐再打拳去。就这样,男女老少都把热豆腐吃上了瘾,大家闺秀不好意思在街边吃的,打一碗拿回去也一样吃得有滋有味,恒久不变地缱绻在舌尖之上……

⑥姨妈每天早上梳洗整齐,第一件事就是上街买菜,菜篮子里永远放着一只打豆腐的洋瓷缸子。回到家,把娃娃们喊醒,一家人围着餐桌撕油饼、掰麻花、吃热乎乎的嫩豆腐,我觉得幸福就是这样一种味道,或者说幸福就是一茶一饭间的和和美美。

1.对本文第五段关于豆腐之美味的描写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动作描写,“切”“调”等字,写出制作豆腐的流程。
B.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人们品尝豆腐时候的满足。
C.运用细节描写,“豆腐嫩白”“芫荽葱蒜辣椒”等细节展现豆腐的色香味。
D.运用正面描写,写大家闺秀在家吃豆腐的行为,展现豆腐的滋味。
2.关于第六段划线句子中“味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福就是一种味道,第一是品尝美味的味道,美食令人愉悦。
B.这味道是生活的味道,平淡的幸福,是一家人和和美美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C.原本是普通豆腐的味道,并不是美味,但是有家人的陪伴才变得令人愉悦。
D.幸福的味道在于一茶一饭,离不开美味和亲情的双重加持。
2024-06-19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蚕豆

毕飞宇

①蚕豆主要种植在南方,它不是主食。因为这个缘故,它被种在田埂或河岸一类边角料的地方。蚕豆最好的吃法是炒。香极了,嘎嘣脆。唯一的缺点是太硬。可是,孩子们的牙更硬——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不过,我小时候吃炒蚕豆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过年的时候操练操练。

②我要写下我和蚕豆的故事,这是我终生不能忘怀的。

③我出生那一年,父母在杨家庄小学做代课教师。他们决定请个人帮着烧午饭,附带着带孩子。奶奶就这样成了我的奶奶。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我五岁,父母工作调动。奶奶没有和我们一起走。

④我十一岁,父母要调到很远的地方工作。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奶奶格外高兴,她的孙子来了,都这么高了。那时,奶奶守寡不久,爷爷的遗像挂在墙上,奶奶高高兴兴地对着遗像说了一大通的话。可无论奶奶怎样高兴,我始终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重。她的笑容很重,很吃力。奶奶和我谈起了爷爷,她很内疚。她对死亡似乎并不在意:哪个不死呢?但奶奶不能原谅自己,她没让爷爷在最后的日子吃好。奶奶说:家里头没得唉。奶奶让我到锅里铲了一些锅巴,放在了爷爷遗像前——这是让我尽孝,我得给爷爷上饭奶奶望着锅巴,笑了,说:死鬼嚼不动咯。

⑤傍晚,奶奶决定让我早点回家。她在犹豫,想。她在想让我带点什么东西走。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真是太难了,穷啊。真的是家徒四壁。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一个竹篮,里头是蚕豆。奶奶最后的决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多年后,我知道了那些蚕豆是奶奶预备着第二年做种用的。蚕豆炒好了,她把滚烫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了好长时间,给蚕豆降温。然后,奶奶高兴地让我把褂子脱下来,把两只袖口给缝上了——袖管就成了两个大口袋。奶奶把褂子绕在我的脖子上,口袋像两根柱子,立在了胸前。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⑥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炒蚕豆。你可以想象我这一路走得有多欢——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奶奶当时有多艰难!一路走,一路吃,路的一侧是河流,我还可以一路解渴。杨家庄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奶奶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奶长久分离的画面。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1986年,我在扬州读大学。有一天,接到父亲的来信,说我的姑姑,也就是奶奶唯一的女儿,死了。回到了杨家庄,我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了。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我再一次站在奶奶面前,她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她的个子那么小,却坚持要摸我的头,我弓下腰来她才能如愿。奶奶看上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悲伤,这让我轻松许多了。她只是抱怨了一句:死丫头她不肯活咯。

⑧事实上,奶奶没多久就去世了。她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伤痛了。但奶奶就是这样,从来不轻易流露她的伤心与悲痛,尤其在亲人面前——我是从另一个可亲的老人那里理解了我的奶奶的。她们时刻愿意承担亲人的痛,但她们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分担她们的痛。

1989年,奶奶的孙女小妹来南京读书了,我去看她。小妹说:哥,你的头发很软。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妹说:奶奶告诉我的。奶奶时常唠叨你,到死都这样。

⑩小妹的这句话让我很受不了。我知道的,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但是,我每一次想起奶奶总是从那些蚕豆开始的——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1.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第①段介绍蚕豆的生存环境,反映了蚕豆生命力的顽强。蚕豆的“硬”也象征着像奶奶一样身份低微却内心坚强的女性。
B.文章第⑩段中说“一次比一次难受”是因为“我”终于领悟到奶奶当时生活很艰难,“一次比一次羞愧”是因为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
C.文章用大量篇幅回忆了“我和奶奶的故事”,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了奶奶对我深沉且无私的爱。
D.文中划横线句子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的粗俗。
2.文章主要叙写了“我”和奶奶交往的事情,请概括相关事件。
(1)一岁到五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一岁,“我”临别前去看奶奶,奶奶给“我”炒蚕豆;
(3)二十二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语句。
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4.作者以“蚕豆”为题,有何妙处?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