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4464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知亡矣                              既:已经
B.越国以                                鄙:把……当边邑
C.焉用亡郑以                    陪:陪伴
D.秦伯,与郑人盟               说:“说”同“悦”,喜欢,高兴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一是亡郑利于晋,二是存郑利于秦。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B.令将军与臣有       郤:同“隙”嫌隙、隔阂
C.范增目项王       数:屡次
D.常身蔽沛公       以:用
2.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选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024-05-05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佯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其子于齐鲍牧       属:同“嘱”,嘱托,托付。
B.子胥其计谋不用       耻:感到可耻。
C.详不行       病:疾病。
D.子之言,吾亦疑之       微:没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吴王不听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乃取子胥尸盛鸱夷革             夫夷近,则游者众
C.率其众以助吴             今其智反不能及
D.其怨望恐深祸也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
(2)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处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逐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颜色:形体和容貌B.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C.新浴者必振衣   新浴:刚洗完澡D.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不随北流而扬其波       (2)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3)人又谁能身之察察       (4)遂自投汨罗
A.(1)(2)相同,(3)(4)也相同。B.(1)(2)不相同。(3)(4)也不相同。
C.(1)(2)相同,(3)(4)不相同。D.(1)(2)不相同,(3)(4)相同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绝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选段的议论属于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于寓情于事,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A.整个社会都是混浊的,为什么不顺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B.整个社会都污浊不清,为什么不顺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社会都是污浊的,为什么不顺应潮流去推波助澜呢?
D.整个社会都是混浊的,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