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409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顾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        鳞鳞:像鱼鳞一样
B.无何,宰以卓异               闻:出名
C.细其能                            疏:陈述
D.顾蟋蟀笼                         虚: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各各竦立                    示成
B.非字                           试使斗
C.急逐趁                         遽扑
D.睹促织                         类画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成妻纳钱案上
A.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B.折藏之,归以示成
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D.问者爇香于鼎
4.小说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两个片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A.表现了作者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局限性。
B.“求神问卜”是无望中寻求生路。“魂化促织”寄托了美好的愿望,说明通过艺术虚构,善良的百姓能够获得解脱。
C.“魂化促织”使故事结局由悲剧变成了喜剧,削弱了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
D.“求神问卜”推动情节发展,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魂化促织”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焉。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                           叹:感慨
B.往往有                                 得:心得、收获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帮助、辅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C.而人所罕至焉D.其孰能讥
3.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往往有得B.在于险远C.可以无悔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4.下列对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文:是因为他们探究、思索深邃而且广泛。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译文: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
D.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他们还能讥笑吗?
2024-04-0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开头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方式为“泛舟”,时间为“七月既望”,地点为“赤壁之下”,人物为“苏子与客”。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歌窈窕之章”几句先写景,后写事,把客观的景物和主观的言行错综着、交替着来写。
C.“少焉”以下写月出,由“出”而“徘徊”。“白露”二句是月出后所见,由水上而天空,由远而近。
D.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从结构上看,这是文章的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品,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期,其间,作者曾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并写下两篇游记,本文是前一篇。
B.文章由夜游赤壁的情景写起,泛舟游览赤壁之乐溢于言表;后苏轼饮酒乐极,扣舷而歌;客人听洞箫和之,悲咽低回,这是他由乐转悲的根本原因。
C.第3段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思想;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云烟,何况我辈?客的回答尽显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观情怀。
D.第4段以江水、明月为喻,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虽然身处逆境却不甘沉沦,依旧乐观、豁达、超脱的苏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B.凌万顷之茫然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不知东方之既白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师焉       耻:以……为耻B.小学而大     遗:留下
C.吾未见其     明:明达,聪明的地方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爱子,择师而教之B.吾未见明也
C.今智乃反不能及D.可怪也欤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选段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圣人之所以为圣
C.其子,择师而教之D.小学而大遗
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B.作者不仅指出了从师学习的态度,还指出了由这种态度产生的结果。
C.作者引用士大夫们的行为和他们的话,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D.选段末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的人。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