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160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作者韩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或师焉,或            通“否”,不B.其闻道也先乎吾       本来
C.贵无贱,无长无少     没有D.师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B.则群聚笑之             子路率尔对曰
C.巫医乐师百工             无兄弟
D.皆出于此乎             而五人亦得以加土封
3.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月出于东山之上
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谁为哀者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D.本段从论证方式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始皇既,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皇既       没:通“殁”,死
B.山东豪俊遂并而亡秦族矣       起:起事,起义
C.于九国之师也       抗:匹敌,相当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长絜大       度:揣度,估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余威震殊俗       不拘时,学于余
B.氓隶之人,迁徙之徒也       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C.然后六合为家       为流觞曲水
D.天下笑者       吾属今之虏矣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一致的是(     
例:方六七十,五六十
A.或知尔,则何以哉B.求,尔何
C.其礼乐,以俟君子D.宗庙之事,会同
2.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平常你们总说:“‘没有人能够了解我的才能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做呢?”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拥有千乘兵马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要增加它军队的数量。如果它遇到了荒年,我去治理,要等到三年之后,才能使那里的百姓有作战的勇气,并且懂得礼节。
C.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孔子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和曾晳的志向相同啊!”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文:为了国家要讲礼节,可他的话却一点也不谦虚,因此我才笑他。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性格直率,心直口快,谦虚有礼,有远大的抱负。
B.冉有和公西华二人虽然谦虚谨慎,但却有着远大的理想。
C.曾晳神态潇洒,从容不迫,很有诗人气质,但思想消极,有出世隐居的思想。
D.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充分显示出他作为忠厚长者的风度。但却对子路的回答故意嘲讽,所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孔子也有失误的地方。
2024-06-18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避(nì)            池(miǎn)     秦王不(yì)             (tǎn)
B.列(guàn)            贤(miào) 颈(wěn)(jǐng)   (nú)
C.衣褐(yí)(hè) 柱(kàn)   守(kè)                       可予(fǒu)
D.汤(huò)               诚(qián)   诈佯(zhà)(yáng)   (t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相如功大,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B.吾,不忍为之下     羞:羞耻
C.蔺相如止之曰     固:坚决
D.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终于,最终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4.下列对人物的分析,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廉颇炫耀自己的地位、战功,羞辱蔺相如,表现出他的居功自傲和等级观念。
B.蔺相如“称病”“避匿”,表现出他因曾是舍人而自卑,不敢面对廉颇的挑衅。
C.蔺相如对门客说的一番话表现出他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秀品质。
D.廉颇“肉袒负荆”,登门谢罪,体现了他知错能改,以国事为重的可贵品质。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
B.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出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作了铺垫。
D.本文在表现人物时,不仅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借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还极力铺张,渲染烘托人物,使人物性格鲜明而又生动。
2024-06-19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