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 题号:2363173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掌灯人

闫红

我五岁那年,搬到父亲所在报社的家属院。我家在巷子里靠西边,东边的院子空着,高高地长满了草,夏天里会开出花朵,有风没风都轻轻曳动。①我经常一个人溜进去,唱歌,跳自己编的舞蹈,像个原始人,体会那没有章法的快乐。

空院子朝东是某官员家,再朝东就临近巷口了,住着王叔一家,他们家异常安静,只是偶尔会飘出琴声,是他们家女儿在练琴。王叔是副刊编辑,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算得上高学历。有几回,我在我爸办公室里写作业,王叔闲闲地踅进来,丢过来一本《诗歌报月刊》或是别的什么知名刊物,上面往往是他的新作,让我心气极高的老爸,也为之叹服。

在当时普遍鸡飞狗跳的生活中,王叔一家活出了某种优裕的规整,我本能地有一种距离感,远远看见了心里也会犯难,不知道该不该像对别的叔叔伯伯那样打一声招呼。我隐隐感到,他看不上这些俗世规矩,②况且,许多时候,他的眼神也是飘忽的,我就是打招呼,他也看不见吧。

这种状况到我十四岁那年被打破。那年我读初二,学习成绩一般,唯有作文写得还行,五四青年节前,班主任嘱我写首诗在学校的庆祝活动上朗诵,我花了一节数学课的时间,写了出来。在家里试着朗诵时,被我爸听到了,他当然认为这是一首佳作,但残存的理性告诉他,还是应该听一听业内人士的意见。他拿着这首诗,来到王叔家,王叔看完后,说:不错,不错!

这让我爸更加兴奋,说王叔向来眼高于顶,能说两个不错,那一定是真不错。又过了几天,我爸说,王叔让他转告我,把那首诗誊抄给他,可以在副刊上登一下。

那是我发表的处女作。我心中感谢王叔,却还是很畏惧他,要不要打招呼这件事,比以前更加困扰我,但无疑,我写作的热情提高了,开始在闲暇时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对于三十岁的向往的文章,以我如今四十岁的高龄,看三十岁的姑娘都是少女,但在我十四岁的时候,却觉得三十岁的女人,已经饱经沧桑,只是那沧桑是美丽的,因此让我向往。

我爸作为第一读者读完,完全找不到北,只好又拿去给王叔看。在我爸回来之前,我心里一直是忐忑的,我想他会怎么说呢?矫情?无病呻吟?大人不会懂这种感受,何况,我自己也觉得,我有意无意地将某种情绪放大了。

我爸很快就回来了,让我跟他一块儿去王叔家。当着我的面,王叔嘲笑了我爸审美落伍,说他不能看懂这种文字里的情怀,又从书架上取下几本书,让我拿回去看看,其中有两本是三毛的,还有一本是都德的《磨坊文札》。一个新世界就此打开,我的阅读和写作,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状态,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些不易说出口的心事,言过其实的情绪,以及突兀得不合乎语法的表达,王叔都能看出好处来。有的,他还会拿去发在报纸上。

此外,王叔还有一种读书人罕见的慷慨,他把自己才买的书《文化苦旅》借给我看。③有时,王叔也不是很认真地荐书,但三言两语中就能让我有种领悟。比如,他说杜甫好,我原本是喜欢王维和李白更多一点的,对于杜甫,只知道《石壕吏》这些政治正确的史诗,但王叔将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随口一念,我也顿感惊心。

王叔也跟我说鲁迅好,也是随口念出几个句子,我曾经有口无心地背下来的句子,被他念出了奇妙的质感,我再去看鲁迅的文字,果然如香菱学诗所形容的,仿佛舌尖上有个几千斤重的橄榄。有一段时间,我读鲁迅读得如醉如痴,如今看鲁迅,不再全盘接受,但我依然爱他银钩铁画般的文字,感谢王叔,让我早早感受到那种美。

我再大一点的时候,他又对我说,不要再读三毛了,其实她有一点矫情。他交给我的书,是《异端的权利》和《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时,他也会把最新出的《读书》交给我,说里面有篇什么什么文章,你可以看看。

他不只是这样待我,那几年,小城里但凡写得好一些的作者,都会被他所注意,我常常会听他愉快地说起,谁谁写得不错,虽然俗了一点,但那种俗有俗的好;谁谁读书很多,笔法艰涩,但像书法里的枯笔,也是一种美。他的那种孜孜然,超出了一个编辑的本分,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乐此不疲。下面县市的作者经过小城时,甚至都住在他家里。

1999年底,感觉很难在合肥生存下去,给王叔打电话,想回小城到他手下谋个生计——他时任某周刊总编,他却坚决地说,你不要回来,你回来干吗?

在当时,我是有点怨艾的。数年后,才觉出他的用心良苦,我只身一人,为什么不走得更远一点呢?我感谢他当时坚定的拒绝。

这几年,我跟王叔见面不多,有一次,他途经我家,同行者为一对夫妇和一个小姑娘,他说这小姑娘擅长写剧本,他带他们去找他的一个同学,看看能否有更多机会。我心中失笑,在这个女孩身上,我看到当年的自己。

我庆幸我在那条巷子里遇见王叔,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次遇见,遇到友谊,遇到爱,遇到懂得,遇到崇拜……遇到一个领路人尤其重要。

在如吸墨纸一般,随便吸收个什么就能晕染得一塌糊涂的年纪,遇到一个有水准、可信任而且还助人为乐的人是多么好,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云,起伏过的心思,都有可能成为你的某个起点,你一下子就站到那里,然后走下去。

而王叔最让我敬重的地方是,他总希望,有一些人,能走得比他更远。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对于“我”作品的肯定,以及让我看《磨坊文札》《文化苦旅》之类的书,对于我的写作生涯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B.王叔经常在一些有名刊物上发表作品,父亲也时常拿着女儿的作品向王叔请教等都表现出王叔业务精湛,有水准。
C.文章写王叔评价小城里的作者时,提到其“孜孜然”和“乐此不疲”,前者凸显行为上的勤勉,后者则强调精神上的快乐。
D.从文章结尾部分可知,所有遇见中,遇见领路人尤为重要。“我”庆幸见王叔,由于他的引领,“我”比他走得更远。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句①中的“溜进去”“像个原始人”“没有章法”凸显作者儿时充满活力,天真烂漫。
B.语句②中“飘忽”一词写出王叔眼神的不集中、不固定,表现其清高、自以为是的特征。
C.语句③中的“也不是很认真”并非指的是敷衍塞责,而是“随意”“若不经意”之意。
D.语句④中的“一塌糊涂”本来指状况极其糟糕,此处更强调对于所接触事物的无法把握。
3.根据文本内容,简述“我”在与王叔交往时的情感变化过程。
4.文章题目为“掌灯人”,可是主体中并未出现“掌灯人”一词,以此命名是否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柴可夫斯基拒绝托尔斯泰

1876年年底的一天,一位重量级嘉宾到访莫斯科音乐学院,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因为《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地位崇高。俄罗斯文学艺术界中的许多人,都希望能结识他,以攀上大树,如果还能得到他只字片语的认可,那就更好了。

托尔斯泰的到来,无疑成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一件大事。为了表达敬意,音乐学院特意为托尔斯泰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并让当时在音乐学院任教的柴可夫斯基作陪。

音乐会上,学院院长、知名钢琴家鲁宾斯坦和其他音乐家一起,为托尔斯泰弹奏起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当弹奏到第二乐章(根据乌克兰民歌《如歌的行板》改编》时,托尔斯泰被乐曲深深打动,泪流满面。他紧紧地握住坐在身边的柴可夫斯基的手。

托尔斯泰的眼泪,对当时的柴可夫斯基意义太大了。那时的柴可夫斯基还远没有后来的成就和名气,经常遭到打击,很多作品问世后,音乐同行和评论家的反应不仅是冷漠的,甚至还故意贬低丑化。而他又是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打交道的人,因此,每次遭到否定和批评后,他都会痛苦不已,进而怀疑自我,信心丧失。

托尔斯泰的眼泪,让柴可夫斯基振奋不已,他在给妹妹萨莎的信中写道:“我从未如此受宠,我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又有了信心,我亲眼看见自己崇拜的偶像,泪水流到下颌上了!”

极度热爱文学的柴可夫斯基,极为崇拜托尔斯泰,在读了《战争与和平》后,他对妹妹说,古往今来所有的作家中,托尔斯泰是最伟大的,只要有他一个,俄罗斯人在听人讲述欧洲文学给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时,就不至于因害臊而低下头。

让柴可夫斯基没料到的是,托尔斯泰回去后,又给他写来一封亲笔信,信中说:“我非常珍爱您的才华,您作的曲子,比我的文字更有震撼力,您无疑是艺术界的一个天才,音乐大师!”

随后,托尔斯泰还把一些自己辛苦收集来的民歌,送给柴可夫斯基,并拜托他将这些民歌改编成《如歌的行板》那样的“珍品”。

按理说,对给予自己极大肯定和鼓励的偶像交代的事,应该马上答应并着手去做,以便牢牢攀附上亲自送上门的“高枝”,但柴可夫斯基却在给托尔斯泰的回信中写道:“抱歉,我看过了,这些民歌很一般,不适合改编。”

托尔斯秦看了信后,没有生气,一笑了之,但内心对柴可夫斯基却更加敬佩。

尊敬一个人,并不等于就要完全顺从和迎合他。秉承事实,听从内心,敢于说“不”,是一个真正的勇者和智者应具有的品格。

1.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眼泪,对当时的柴可夫斯基意义太大了”?
2.为什么柴可夫斯基对妹妹说,古往今来所有的作家中,托尔斯泰最伟大?
3.如何理解“托尔斯泰看了信后,没有生气,一笑了之”中的“一笑了之”?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地位崇高。
B.俄罗斯文学艺术界中的许多人,都希望能结识托尔斯泰。
C.柴可夫斯基极度热爱文学,极为崇拜托尔斯泰。
D.柴可夫斯基认为自己也是天才,不像别人那样渴望认识托尔斯泰。
5.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托尔斯泰“泪流满面”“紧紧地握住坐在身边的柴可夫斯基的手”,来表现柴可夫斯基所作曲子的震撼力。
B.托尔斯泰认为柴可夫斯基作的曲子,比自己的文字更有震撼力,认为柴可夫斯基是艺术界的-个天才,音乐大师。
C.柴可夫斯基怕别人认为自己攀附“高枝”,拒绝了给予自己极大肯定和鼓励的偶像交办的事。
D.这篇短文说明了一个道理:尊敬不等于顺从和迎合,一个真正的勇者和智者应该面对权威、偶像,敢于说“不”。
2024-08-31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城市,正是建筑在大青山南麓的沃野之中。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 )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 )在河岸上,( )着阳光。这是多么( )的一个原野!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愈是古远的时代,人类的活动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定居下来的骑马的游牧民族,更要依赖自然的恩赐,他们要自然供给他们丰富的水草。阴山南麓的沃野,正是内蒙西部水草最肥美的地方。正因如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节选自翦伯赞《内蒙访古》)

1.依次填写出文段中括号里的词语。
2.归纳文段的大意并简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去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选自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1.本段可以看出父亲的哪些性格特点?以下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父亲多才多艺,情趣高雅。
B.父亲喜爱孩子,爱带着孩子玩,是一个很随和的人。
C.父亲心灵手巧,情深似海。
D.父亲对孩子亲近、理解、包容和友善。
2.关于本段中我的姑妈称我的父亲是“孩子头”,引号的作用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直接引用C.表示突出强调D.表示讽刺和否定
3.对“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理解,不完全符合作者的本意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父亲,应该保持一点童心。
B.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C.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家庭,要有点“没大没小”。父亲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是最没意思的。
D.显而易见,父子之间相处时间长了,就会建立起像兄弟一样的关系。
2024-08-17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