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47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舷而歌之       敲打
B.山川相       同“缭”,盘绕,围绕
C.其破荆州       方圆
D.洗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倚歌和之             蟹六跪二螯
B.声呜呜然             还也
C.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设九宾
D.吾与子所共适             粮草,颇足备否
3.下列句子中,与“而又何羡乎!”句式相同的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夫晋,何厌之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妪,先大母婢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准确的是(     
A.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B.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才智过人,足称“一世之雄”的豪情。
C.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战国时期_____国人,人们尊称他为_______
2.下列选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𫐓(róu)B.(zhòng)绳C.槁(pù)D.参(shéng)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阐述了只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5.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024-01-25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冰雪文序(节选)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①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②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③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④鱼与龙不之觉耳。

【注释】①气:特质。②旦昼:白天。③市朝:市井朝廷。④特:只不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       腐:腐烂变质
B.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寿:使……长寿,这里指使之保存时间久
C.若吾所谓冰雪则异       是:指示代词,这,代指自然界的冰雪
D.冰雪之在人鱼之于水       如:如果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藉此冰雪之气
A.其无礼于晋B.秦亦不城予赵
C.挟飞仙遨游D.勇气闻于诸侯
3.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开头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方式为“泛舟”,时间为“七月既望”,地点为“赤壁之下”,人物为“苏子与客”。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歌窈窕之章”几句先写景,后写事,把客观的景物和主观的言行错综着、交替着来写。
C.“少焉”以下写月出,由“出”而“徘徊”。“白露”二句是月出后所见,由水上而天空,由远而近。
D.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从结构上看,这是文章的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品,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期,其间,作者曾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并写下两篇游记,本文是前一篇。
B.文章由夜游赤壁的情景写起,泛舟游览赤壁之乐溢于言表;后苏轼饮酒乐极,扣舷而歌;客人听洞箫和之,悲咽低回,这是他由乐转悲的根本原因。
C.第3段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思想;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云烟,何况我辈?客的回答尽显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观情怀。
D.第4段以江水、明月为喻,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虽然身处逆境却不甘沉沦,依旧乐观、豁达、超脱的苏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B.凌万顷之茫然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不知东方之既白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