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566349
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①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②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③他的外孙女给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④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所在。⑤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⑥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⑦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他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⑧

1.选文选自《世间最美的坟墓》,是____(国别)著名作家____的一篇游记散文。
2.给语段划分层次,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说“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指什么?
4.本语段有一句话,高度概括出托尔斯泰墓给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请写出来。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过村庄

胡启涌

①风把我与一地的落叶吹向村庄,步履窸窣,叶子窸窣。

②河流紧贴着村庄,娴静的河水湛蓝如练。风拂过时,河中清波粼粼,两岸也随着波纹荡漾开去。几棵有些年数的柳树,痴守着河岸,风急柳乱,河风任意侍弄着柳树的长发,河面也变得影影绰绰起来。

③这个隐在山间的小村庄,现在只剩下一片宁静了,人们离开了这里,集体迁到了远处更为便利的小镇。我无数次走过这里,书写过这里的草木人间,我在这里能快速地找到内心的故乡。现在,河边没了挑水的人,没了洗衣的人,没了放牛的人。整条河流已交给了几只黑水雉,黑水雉是一种文静的水鸟,如一串草甸子浮在水面,时而将藏在翅膀下的头抬起,看一下四周后又把头埋下。它熟悉这条河流,只需要抬头一瞥,就会读懂河流的每一个细节。

④整个村庄都是青瓦木房,石墙护院,推开虚掩的木门,屋里的烟火已远去,抬手触摸旧物件,润润的凉凉的,就像受潮的记忆,时时处于破壳发芽的状态。只要随意一摸,手印就会真实地印上去,指纹与木纹清晰地重叠着,一个完整的村庄顿时在心中温暖起来。

⑤瓦房一间挨着一间,沉默得像一群闲坐院边的老人,坐姿各异,满是沧桑。房顶上,道道瓦沟和排排瓦垄上的湿湿印迹告诉我,一场小雨刚刚来过。排排青瓦,是村庄一架铺陈开去的大号钢琴,风吹过琴声响起,轻时如低诉,急时似号鸣。檐角上的一撮松土上,一根蒿草在风中时俯时仰,指挥着村庄的露天音乐盛会。

⑥瓦檐下的木房已无人居住,一码一码的柴火堆在房前房后。曾经奔忙在田土间的铁铧光亮不再,在岁月的销蚀中斑驳暗沉。挂在木梁上的一把锄头,紧紧贴着墙壁,与脱了齿的犁耙、断了柄的钉耙,在时光中保持着一致的静谧。一个完整的背篼搁在屋角,还配有一对精致的棕丝背带,里面装着一些包谷壳,算是对屋里残缺旧物的一个补充。门外一口石水缸,底部已陷在了泥土中,古意苍苍。在曾经的时光里,这座瓦房主人的每一餐饭,每一次浆洗,都从这口水缸开始演绎。还有随处可见的石猪槽,没入瓦砾中的石磨盘,干爽如昔的地窖……待到春天,草芽陆续冒出地面,几阵春雨后,疯长的绿意就会再次把它们覆盖,会将这些故园中的旧物件,精心做成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包裹,存放在村庄这里,耐心地等待取件人的到来。

⑦一堵半人高的老墙,像村庄的一道浓眉,由脸盆大小的砾石摆砌而成,大约是村民们从村外河里拾来,光滑的表面有水流的痕迹,也有村民的体温。石缝中生长着坠盆莲和金边吊兰,缀有水珠,透明喜人。满墙缠绕的枯瘦南瓜藤,恰似一幅章草书法作品中的几道焦墨,恣意地交织在墙上。几个南瓜无人摘回,如几滴硕大的墨点滴落在墙头。南瓜上有几个小洞,走近探看,里面的瓜子和瓜瓢早被松鼠和鸟儿啄去,只剩下一个个空壳,写意地悬挂在墙头。一群麻雀在墙头翻飞,蹦上跳下,叽喳不休。一只流浪猫突然出现,麻雀的一声飞向瓦房。瓦房是鸟儿最安全的家,麻雀总能在檐下的檁条间找到舒惬住处。它们与燕子为邻,同在屋檐下,燕子的旧日泥巢还空着,一个挨一个的在檐下。等到草绿花开的日子,燕子归来,它们就会同守屋檐下,共话杏花春雨。

⑧我披着轻寒,一个人走过村庄。这里的瓦房依山而建,一条青石满铺的路,顺着山势随弯就弯地穿过村庄。其实村庄不大,就十几户人家,人们离开后也很少回来了,把带不走的瓦房和过去留在了这里,交给了四季的风雨管理。时间愈久这里就愈安静,适合一个人孤独地走过。

⑨还好,河流不会离开这里,始终以母性的温情拥抱着村庄。我与瓦房、石板,还有那些静躺在光阴里的旧物件,一起依偎在河流的臂弯里,用最暖心语言慰藉彼此,想起沈从文那一句:我就这样一边看水一边想你。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写风把“我”和落叶带到村庄,一地落叶,窸窸窣窣,渲染了物是人非,凄凉萧瑟的气氛,暗含作者对人心不古的感叹。
B.第③段“我在这里能快速地找到内心的故乡”,既写出了“我”对村庄的熟悉,也写出了我对村庄有一种特殊且深厚的情谊。
C.“我披着轻寒,一个人走过村庄”一句与文章题目遥相呼应,一个“过”字,意蕴丰厚,令人回味。
D.本文语言清新秀丽,描写细腻;使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加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村庄的浓浓情感。
E.村庄历经岁月,饱经沧桑,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点滴,但却因为隐在山间,随着人们的离开终将消逝,文章中多次表现了作者为此苦闷又伤感的情感。
2.文章最后一段引用沈从文“我就这样一边看水一边想你”结尾,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排排青瓦,是村庄一架铺陈开去的大号钢琴,风吹过琴声响起,轻时如低诉,急时似号鸣。檐角上的一撮松土上,一根蒿草在风中时俯时仰,指挥着村庄的露天音乐盛会。
4.请结合原文和生活实际,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文旅局决定保护这个小村庄,将它打造成生态旅游景点。如果要你推荐一个保护项目,可以是小河或者瓦房,你会选哪一个?请根据文本阐述保护理由。
(2)如果要对村里的“老墙”进行保护,该如何保护?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给文旅局写一份建议书。注意:只写正文部分,100字左右。
2024-05-0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这段文字描绘荷塘景物紧紧抓住“月色下”(而且是“淡淡的”月色下)的景物特征,其中尤以描写荷花的两个比喻最为准确、传神,请简析其妙处。
2.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各一句,说明其在艺术表现上的作用。
3.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与微风送来的荷花的“缕缕清香”有什么关系。
4.这段景物描写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境?
2024-05-12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下面的文章选自茅盾的《白杨礼赞》,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

(选自《茅盾散文集·白杨礼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有改动)

1.对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②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③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A.比喻   拟人   拟人B.夸张   拟人   排比
C.比喻   比喻   拟人D.夸张   比喻   拟人
2.文章开门见山,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紧接着又用了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既“普通”又“不平凡”,这样的表达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茅盾的《风景谈》和《白杨礼赞》,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2024-06-04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