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 题号:23632048
下面的文章选自茅盾的《白杨礼赞》,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

(选自《茅盾散文集·白杨礼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有改动)

1.对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②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③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A.比喻   拟人   拟人B.夸张   拟人   排比
C.比喻   比喻   拟人D.夸张   比喻   拟人
2.文章开门见山,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紧接着又用了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既“普通”又“不平凡”,这样的表达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茅盾的《风景谈》和《白杨礼赞》,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计数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计数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前进。

行程是艰难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

……

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___(文体)。
2.结合文意解释第一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的含义。
3.本文作者认为“历史昂然前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对第二段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谈者”指那些对世事不闻不问、从不谈论关心的人。
B.“酣睡者”指那些安于现状,不求开拓探险的人。
C.“摇头者”“叹气者”都是指那些失败过的人。
D.“彷徨者”指那些对探险开拓观望的人,而“哭泣者”指那些害怕变革的人。
5.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中所说的“清谈者、酣睡者、摇头者、叹气者、彷徨者、哭泣者”的共同点。
6.从内容上看,第三段与前两段有什么联系?
7.“船已经穿过了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中“曾经感到的”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分别指什么?
8.“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既然“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千百年后的人们“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为什么千百年后的人们“不会嘲笑我们”,而会“崇敬我们的精神”?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尔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着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1.这篇散文题目为《雪野里的精灵》,那么“雪野里的精灵”指什么?意在表现它的哪些特点?
2.“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请问为什么“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
3.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
4.文章中作者赞赏的是哪一种境界?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写这一境界?其写作意图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说“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我”从第一次见到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B.文章提到古人嘲笑“朝菌”“蟪蛄”生命的话,目的是以人的浅薄自大来衬托小花小草的伟大。
C.“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指它们的精神。
D.本文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生命的力量,最后收束全文,含义深远。
E.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生命。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淀山湖的鹭鹭

曹伟明

①青浦的淀山湖是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泊,面积为62平方公里,有十一个西湖那么大。它是上海水资源、渔资源的汇集地。一行白鹭上青天,过去湖面上翱翔着许多水鸟,有一种是被渔民驯化捕鱼的鹭鹭。这种鸟智慧而勤劳,一旦它吃饱了肚子,便会永不停息地帮助渔民收获水产、捕捞鱼儿。那烟波浩淼、湖光水色、风景旖旎的淀山湖,历来是文人墨客激发灵感,抒发情感的创作胜地。南宋诗人卫泾曾在《淀湖》一诗中写道:疏星残月尚朦胧,闪入烟波一棹风。始觉舟移杨柳岸,只疑身到水晶宫。乌鸦天际墨半点,白鹭滩头玉一丛。欸乃数声回首处,九山浑在有无中。清代有一位诗人咏叹道:湖波不动湖烟微,满湖晃漾摇落晖。船头一双白鹭飞,我亦随之打桨归。多美的一幅水墨画面,动静相生,令人神往。

②沧海桑田,淀山湖地区的人们靠水吃水,捕鱼耕作,丰衣足食。几千年来,淀山湖畔勤劳智慧的渔翁们,撑着一叶叶扁舟,带着一只只鱼鹰,也称为鹭鹭鸟,风里来雨里去,捕捞着鱼儿,收获着希望。渔船和鹭鹭是当地渔民的命根子。

③美丽的淀山湖,也孕育了鹭鹭鸟的传奇故事。相传有一天,一位老渔翁上街卖鱼,碰到远道而来的水鸟商人,肩膀上站着一只鹭鹭鸟。这鹭鹭与众不同,只见它羽毛丰满,眼睛乌亮,嘴巴又长又尖,是难得的好鹭。老渔翁便用大于数倍的花费,凑齐了五石米买下了它。第二天,老渔翁一早下湖,想测试一下自己的判断。谁知这只用高价买来的鹭鹭鸟,既不合群又不捕鱼,经常独自站在船艄上发呆,左顾右盼,闭目养神。任凭老渔翁怎么驱赶,它就是死活不肯下水。这个离奇的新闻,马上在淀山湖一带传开了。渔民们都说老渔翁昏了头,五石米即使倒进淀山湖里,还能听到水花声。然而,老渔翁回答说:那是鹭鹭鸟在熟悉水性,观察水形,把握机会。他坚信自己的眼力,精心饲养着鹭鹭。花开花落,转眼一年。老渔翁发现那原本一直打瞌睡的鹭鹭,怎么神奇的胎生了两只小鹭,相貌和老鹭一模一样,又过了几个月,一天,老渔翁像平常一样,把渔舟摇到淀山湖中,赶鹭捕鱼。才半个时辰,忽然,淀山湖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原本平静的湖面,顿时白浪滔滔,老渔翁仔细一瞧,原来就是那条专门残害淀山湖渔民的黑鱼精在兴风作浪,上下翻动,意在打翻湖面上所有捕鱼的渔船。正当渔民们束手无策之际,只见那老渔翁的鹭鹭腾空而起,像箭一般地飞蹿到黑鱼精头上,稳稳地站住,然后,用它锐利的长嘴猛啄黑鱼精的头部。那两只小鹭也跟随着老鹭嗖嗖地飞扑而去,对准黑鱼精的眼睛一左一右猛啄起来。黑鱼精顿时眼睛全瞎,鲜血四溅,痛得在淀山湖里左翻右滚。最后,那条黑鱼精被鹭鹭们斗得筋疲力尽,撞死在湖滩上。从此,当地的渔民们更加喜爱老渔翁的鹭鹭,称它为神鹭

④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每当我去淀山湖采风,在湖畔,总能欣赏到鹭鹭捕鱼的情景,很是有趣且有启迪。鹭鹭们总是通过仔细地观察,不慌不忙找准鱼群的目标。它们不是瞬间起飞,先悄悄地撤退到较远的地方再突然起飞,往往是欲擒故纵。一旦鹭鹭吃饱了,任凭鱼儿成群结队地嬉戏,它总是义无反顾地远走高飞,从不留恋。不让鱼儿留意自己,以便日后更好地捕捉鱼儿。鹭鹭的这种着眼长远、关注细节、有备而战、稳扎稳打的精神,便是淀山湖渔民的精神写照。

⑤如今,在不经意间,人们生活节奏突然转换并且加快,少了淀山湖原本的宁静和悠然,淀山湖上没有了咿咿呀呀的桨橹声,唯见突突突的机帆船,湖面上少见了白鹭、白帆,道路上却是一片汽车拥堵的状况。与白鹭、白帆、渔舟一起消失的,还有洁净到一尘不染、飘着白云的蔚蓝色天空和渔民们那浪里白条的身影。鹭鹭鸟拼搏捕鱼的场景,已成为历史的记忆。淀山湖里少了捕鱼的小舟和鹭鹭,渔民们少了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随着中华民族的改革步伐的推进,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勃发,那原本良好环境生态、创意生态,一定会随中国梦的营造,回归和更新。

⑥淀山湖的鹭鹭,它是水乡青浦的文化符号和智慧象征。伴随着淀山湖畔郊野公园的改造,生态湿地的修复,水环境的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兴未艾,合理地利用水资源,那是多么的重要。

⑦我呼唤鹭鹭鸟的回归,生态的良好,生活更加美好!

(选自《解放日报》)

(1)第⑤段中加点的“浪里白条”的意思是__________
(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来文人墨客在描写烟波浩渺、风景旖旎的淀山湖时,总不免想到湖中的渔船以及鹭鹭。
B.文中讲述鹭鸟的传奇故事,既丰富文章内涵、增加趣味性,又表现出老渔翁的勤劳智慧。
C.鹭鹭鸟有着淀山湖渔民身上“着眼长远、关注细节、有备而战、稳扎稳打”的精神品质。
D.改造郊野公园,修复生态湿地,创造良好环境,这是淀山湖渔民“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4)为什么说“淀山湖的鹭鹭,是水乡青浦的文化符号和智慧象征”?
(5)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赏析。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