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8 道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①晚次乐乡县: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由蜀入楚途中所作。次,停留。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迷旧国:迷失了故乡。迷,迷失。旧国,故乡。③噭(jià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故乡早已在远方消失,暮色苍茫之中自己还在孤独地行进着。
B.颔联以“迷”“入”二字点明身在异乡之处境。
C.颈联写异乡日暮之景,并烘托荒冷氛围,进而萌生乡愁。
D.尾联先以“此恨如何”反问,又以“夜猿长鸣”而结,使乡思旅愁更为凄婉悠长,质朴的情思也就具有了无穷韵味。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伤感情调。
B.“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写夜色浓重,极为逼真。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
C.从全诗的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一句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的意味。
D.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通篇写景,含而不露。
2024-08-2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跨地区中等专业学校百校联考(文化课)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欧阳修接到丁元珍题为花时久雨的诗,便写了这首诗作答。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②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冻雷。③曾是洛阳花下客:欧阳修曾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欧阳修写过《洛阳牡丹记》。

1.下列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B.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D.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等传世。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果一因,语气连贯,因“未见花”而“疑”春风不到,写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失落的心情。
B.颔联写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声声中孕育生机一片;颈联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C.尾联写诗人叹息曾见过的洛阳牡丹花远不如山野之花清纯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结构巧妙,脉络清晰,由感伤而自我开解,失意却不一味消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理性的思考和乐观旷达的胸怀。
2024-08-2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年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第二次联考(语文)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唐]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无宗简。一说为元十八,即元集虚,河南人,隐于庐山,是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时结识的朋友。②墙东:东汉王君公隐居,靠在墙东侩牛(从中撮合牛买卖)为生。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用墙东泛指隐居之地。③三径: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先借古代隐士的典故,表明两人都是希望隐居而不求功名利禄的人,为下文表达卜邻愿望蓄势。
B.“三径”语同《归去来兮辞》的“三径就荒”,写出宅院因疏于打理而变得荒凉。
C.本诗中间两联,或借景抒情,或发问启思,用典巧妙,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
D.后面四句推心置腹,层层递进,表现了诗人对纯真友情的殷切渴盼,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白居易为表达“欲与元八卜邻”的恳切意愿寄赠给对方的一首卜邻诗。
B.通过诗人的妙笔点染,可以看出他把结邻而居的生活想象得极具诗情画意,极富人情味。
C.颈联侧重议论,用“安居择邻”衬托“暂出犹思伴”的重要性,语意更近一层。
D.诗人想“子孙长作隔墙人”,从彼此相亲想到世代的情谊,将感情抒发到极致。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______,______。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
2.分析“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这句在词中所起的作用。
3.词人“不忍登高临远”,“不忍”的原因是什么?
4.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市职业学校升学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丙】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甲文、乙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都提及三国英雄孙权,因为孙权年少有为,继父兄之业统领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反衬南宋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B.两文都运用大量的典故,表现了辛弃疾渴望像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的壮烈情怀。
C.甲文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辛弃疾虽然年老但仍怀有为国效力的忠心,乙文中“生子当如孙仲谋”表现了辛弃疾如曹操一样嫉妒孙权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勇气。
D.甲文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乙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意境雄壮高远,风格明快。
2.下列对甲文、丙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与丙文题材上都是怀古词作,意境上均为大气豪放,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
B.甲文中辛弃疾运用多个典故,紧扣现实,借咏史表达战略见解和爱国情怀;丙文中苏轼运用铺叙,上阕写景波澜壮阔,下阕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
C.甲文借怀念孙权、刘裕等英雄,联想到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表达辛弃疾抗金和收复中原的决心;丙文通过赞美周瑜的才华和功业,反衬苏轼年老、功业未成的感慨。
D.豪放词的词风多为雄浑、奔放,辛弃疾与苏轼均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甲文表达了辛弃疾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讽刺,丙文却流露了苏轼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叹惜。
3.三则宋词都运用三国典故,分析典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意图,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古人

古事

作者情感与意图

A孙权置镇京口,雄踞一方仰慕歌颂,叹英雄后继无人。
B刘裕起兵北伐,建立刘宋不屑讽刺,劝南宋执政者不要草率。
C周瑜赤壁大胜,才华出众赞美,对比自己年老功业无成。
D曹操赤壁战败,乱世奸雄曹操水军灰飞烟灭,往事烟消云散。
A.AB.BC.CD.D
4.读辛弃疾词,品家国情怀。
辛弃疾的一生怀有凌云抱负,家国情怀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下列经典名句都体现“家国情怀”,请分析词句,完成填空。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渲染了肃杀的战争场面,表现了将士们______的战斗情绪。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了想当年刘裕拿着金戈,骑着战马奔驰在战场上,气势如猛虎一般,把盘踞中原的敌人驱赶。追忆往事,表现了辛弃疾______的英雄气概。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从古至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往事连绵不绝,如同长江水奔流不息。表现了辛弃疾对______的无限感叹。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春季学期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期中联合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__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少击众。欲有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

【乙】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之——与“一鞭直渡清河洛”中的“鞭”,都是名词活用成动词,但意思不同。
B.饿死不掠——“卤”,结合语境就是“(抢百姓的家畜)做卤味”的意思。
C.一不可——联系上下文,“阙”是通假字,同“缺”。
D.主上宵旰——“宵旰”是成语“宵衣旰食”的缩写,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者 ②而 ③所 ④以B.①而 ②以 ③所 ④者
C.①者 ②以 ③所 ④而D.①而 ②所 ③以 ④者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家为”与“兵安在,膏锋锷”都是宾语前置句。
B.“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与“我持白璧一双”,各自都只包含了一处定语后置结构。
C.“蓬壶殿里笙歌作”改成“笙歌作于蓬壶殿”,就成了状语后置句。
D.除了都包含省略句式外,“立斩以徇”与“具告以事”的句式就不相同了。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①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②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

③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被绊倒了
④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岳飞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子云这个士兵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5.岳飞纪念馆打算将岳王爷的生平事迹谱写成宋词,便于游客传诵。请结合【甲】【乙】两文,为纪念馆补写《满江红·岳飞事迹》上阕。要求:格式正确,至少包括岳飞的两个事迹或品质。
追忆英魂,岳武穆,浩气长存。善治军、纪律严明,用兵如神。______。古而今,忧国且忧民,有几人。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单招单考联合体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1)这则小令中带有色彩的意象主要有哪几个?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则小令在绘景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第二次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厚苍茫的七言绝句。
B.诗人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对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对老病孤愁的悲哀。
C.诗人围绕特定环境,用“风急”两个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D.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用工笔描摹了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猿啸哀、鸟飞回这六种景物,既展示了节序的苍茫、凄清、肃杀的气氛,又烘托了诗人悲怆、愁苦的情怀。
B.颔联从大处落墨,写整体景物。萧萧形容落木,滚滚描绘长江,专以虚字传神,显示出出神入化之笔力。
C.颈联由写眼前景转入抒胸中情,写得凝练而深沉,是诗人潦倒半生的生动写照。
D.尾联含意十分丰富,把情怀描述得非常细腻,给读者留下一个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典型形象。
2024-08-2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请默写出诗中所缺的句子。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
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句中运用陈王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4.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8-1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无锡市中职高考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选自白居易《琵琶行》)

1.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B.“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写出了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2.对选文第二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层写琵琶女的出场,第二层写琵琶女的演奏,突出一个“情”字。
B.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自知身份低微,自惭形秽,不愿意在众人面前献艺。
C.“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
D.“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
3.对下列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珠小珠落玉盘”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B.“间关”形容鸟叫声,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关关”相同;“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畅,与“冷涩”的“涩”相对。
C.“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4.对文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B.这两句诗是正面突出音乐的效果和琵琶女演奏技巧的高超。
C.这两句诗是环境描写,渲染出静寂凄凉的气氛。
D.曲终已经收尾,乐声已经消逝,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情景交融,深化了诗歌意境。
2024-08-1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南五市三区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