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3 道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两首词虽然题目相同,但因为隔着几个世纪的距离,它们之间自然有了不少差异。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感受到的梅花形象有何不同,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有何区别。
2.自古以来咏梅的作品不少,请回忆你读过的作品,再写两句有关梅的诗句。
2024-06-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职语文会考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以下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024-06-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职语文会考卷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①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①明妃:王昭君,名嫱(qiáng),汉元帝宫人。

1.对这首诗的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大清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B.颔联只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出了昭君为缓和民族关系,心甘情愿奔赴塞外的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
C.颈联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元帝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而昭君虽骨留青冢,灵魂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D.尾联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
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B.诗歌的第一联用一个“赴”字凸显出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唐宋诗醇》评为“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C.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一个“连”字写出了绵延不绝、奇伟壮阔的塞外之景。
D.这首诗自始至终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2024-06-14更新 | 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在文学创作中,借物喻人是指通过对物的歌颂来比喻赞美和物具有相同品质的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物喻人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B.这里的“故国”指的是曾经的国家,作者曾是南唐国主,后主动投降成为阶下囚。
C.“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
D.作者将春水拟作愁绪,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化抽象为具体,同时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
2.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豪放词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深刻表现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B.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作者亡国愁思贯穿始终。
C.末尾句于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D.此词据传是李煜被毒死之前最后一首词,文学史视其为李煜的绝命词。
2024-06-1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认为桂花不以色彩明艳悦人,情怀疏淡,踪迹偏远,唯芳香常留人间。
B.在词人眼中,桂花虽然没有美妙的浅碧、深红颜色,但仍是第一流的名花。
C.写梅花忌妒、菊花羞惭,是在衬托桂花这一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的卓越形象。
D.词人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情思不足,不识桂花名贵气质,竟将桂花遗漏。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一首赞美桂花的咏物词。
B.“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三句运用了拟人、排比、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喜爱、赞美桂花的思想感情。
C.咏物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但这首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不乏形象,议论也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D.这首词刻画了朴素低调的桂花形象,抒发了词人对桂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高洁自处的情操。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淮村兵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诗一、二句中的“都”和“惊”十分传神,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得胜令①·四月一日喜雨

(元)张养浩

万象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

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③,欢喜的无是处④。

【背景】天历二年(1329),元朝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旱灾,关中地区尤甚。张养浩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
【注释】①得胜令:曲牌名。②万象:万物。③和余:即余和,跟着一齐欢唱。④无是处:当时俗语,犹云了不得、不得了。
(1)全曲是如何来表现“喜”字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诗中的“余”是个怎样的形象?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年下学期语文模拟试题
10 .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A.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
B.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C.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
D.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别时所作,友人去了湖南,诗人却留在了扬州。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