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中“怨”为“刺上政也”。下列古诗不能体现诗的这一功能的是(     
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24-08-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联合体第四次模拟考试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2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宋代)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①七里濑:地名,②藻鉴: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③严陵:东汉名臣,曾助刘秀打天下,后归隐七里濑。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超然豁达、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B.上阕写船之行程,创造了清寒凄美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孤独与寂寞的羁旅之情。
C.下阕以写水起,以写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衔接自然,含蓄隽永。
D.“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写出溪水湍急、清冽、明澈的特点。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狂”的?
(2)请简要分析“鬓微霜,又何妨”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4-08-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测评语文试题
4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A.第一句描写潺潺流水环绕山坡上的田地,青青翠竹环绕篱笆,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B.“榆钱落尽槿花稀”说明虽然春日盛时已过,但天气转暖满园绿荫,温暖的夏日将临。
C.寒鸦在牛背上安然自在,鸦之静附于牛之动,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D.诗人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宁静悠闲又略带忧愁的心境。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请结合作者产生的联想,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2024-08-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024-08-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对下列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通假“哪”,意思是“哪里”。
B.“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许”的意思是“赞许”。
C.“镜中衰鬓已先斑”中“斑”是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D.“出师一表真名世”中“名世”的意思是“名传后世”。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回忆写诗人年轻时不懂世事艰难而立下报国抗敌的宏愿。
B.颔联追述两次抗金胜仗,再现了宋军水陆两路和敌人交战的场景。
C.颈联写诗人自比“塞上长城”,可如今垂老鬓斑,愿望都将成空。
D.尾联写诗人渴望效法诸葛亮干一番大业,现实却使诗人羞愧不如。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诗围绕“愤”字展开,往事与现实交织,气韵雄放浑厚,基调苍凉沉郁。
B.“世事艰”指诗人抗金复国之路无比艰辛,不断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
C.颔联用典,写辉煌的战斗生活,有力地烘托了诗人“气如山”的英雄气魄。
D.后两联诗人以历史人物自喻,既可见其大志,也使情感的表达更含蓄委婉。
2024-08-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高三三校生对口升学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小年二首(其一)

[明]林光

甲子春侵腊,燕京又小年。

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

数九晴看柳,书空仰羡鸢。

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

【注】①燕京:北平的旧称。因古燕国曾在此建首都,故称为燕京。②数九:冬至后开始的九个天。

(1)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又称“灶神节”“祭灶节”,请分析颔联描写小年节日景象运用的表达技巧。
(2)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024-08-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B.把人间“芳菲尽”与桃花“始盛开”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发现山中花开的惊喜之情。
C.本诗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
D.本诗语言华丽,构思精巧,立意新颖,趣味横生,又包蕴哲理,读来耐人寻味。
2024-08-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职教第四次联考中职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1.下列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诗人用“逐”字将春日柳人格化,让人联想到酒筵上起舞的美女,煞是好看。
B.诗的前两句着力刻画春日之柳、写春柳随风舞动,写乐游苑的繁花似锦。
C.诗歌第三、四句刻画秋日之柳,写清秋、斜阳、寒蝉,一派凄清之景。
D.诗歌前后运用夸张手法,写春日柳和秋日柳的荣枯,突出“柳”春、秋形象的变化。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
B.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言少意丰,情感隐而不露,含蓄委婉。
C.诗中春日之柳正是当初风华正茂、春风得意的诗人的写照。
D.诗中秋日之柳则是如今经历沉沦、生活维艰的诗人的写照。
2024-08-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