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不祥也?            殆:大概
B.不与焉                      是:是否,表判断
C.虎之室                      如:去,到
D.夫有贤而不               知:了解,知道
2.下列各句中与“夫有贤而不知,一不详”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跂望矣
B.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蟹六跪二螯
3.下列与“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客有吹洞箫者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把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会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课文题目),这篇文章出自我国著名的史书《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通史。鲁迅盛赞其为“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3.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边句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通“矣”,罢了)
C.明而行无过矣(知,zhì,通“智”,智慧)
D.君子非异也(生,xìng,通“性”,资质,禀赋)

(2)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古义:验,检查。今常用义为:加入)
B.声非加也(古义:强,洪亮。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
C.蟹六而二螯(古义:脚或腿。今指动词“跪下”的“跪”)
D.就砺则利(古义:黄金。今指刀剑等金属制品)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

(4)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     
A.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
B.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
C.说明即使是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
D.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

(5)翻译《劝学》下列句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024-07-2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徐元英,字华国,吴江人也。华国为人仁厚。少贫,与二弟仲、季分田。仲曰:季田腴,必易之。相争不决。华国谓仲曰:我田亦腴,可畀汝,毋与季易。于是兄弟以和。其教授生徒,有不率教者,则为之忧悒不食。弟子皇惧改过,乃色喜。是以教行而从之者众。华国屏居东郊,其地多荒冢,向暮,人不敢过其处。一日,华国夜归,闻桑中空舍有 呼声,疾趣视之,见一人转侧于地,土塞其鼻将死矣,乃负归,救之得活。里中无贤与不肖,皆曰:徐君长者也。

(有删节)

【注】①畀 (): 给予。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田腴,必                                 易:交换
B.于是兄弟以                                 和:和睦
C.暮,人不敢过其处                           向:临近
D.疾视之                                        趣:有趣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救之得活”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并吞八荒                                (《过秦论》)
B.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C.吾羞,不忍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
D.杳不知其所                            (《阿房宫赋》)
3.下列对这段文言短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徐华国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
B.徐华国用绝食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惶恐。
C.徐华国在东郊居住,与荒坟相邻,也不害怕。
D.徐华国仁爱宽厚、乐于助人,深得乡邻的赞许。
4.请将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教行而从之者众。
2024-07-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试卷语文部分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无常师       常:经常的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C.孰能无惑       孰:什么
D.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研究
2.对下列加点词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③巫医乐师百工       ④人非生而知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不必贤于弟子
C.小学而大遗D.其贤不及孔子
4.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不拘于时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学于余
5.翻译下面句子。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024-07-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龙翔高级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中职高考对口升学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者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②上书③求赏者④络绎不绝⑤郑哗然⑥晋闻之⑦复攻之⑧郑危矣

(摘编自《左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还——师,军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退秦师”的“师”意思不一样。
B.以口舌退师——退,使动用法,使……撤退。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师必退”的“退”意思不一样。
C.必侍之——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间至赵矣”的“间”用法一样。
D.目不交睫——从上下文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夜间不睡觉。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终老亦未见                              还也
B.烛之武之兄文也                           敢上璧
C.万民幸也                                     二策
D.口舌还军秦晋                           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是一个判断句,可翻译为“佚之狐,郑国人,是佚之俅的儿子”。
B.“何功之有”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是“有何功”。
C.“窃以为当赏者”是省略句,“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D.“村夫有拜于郑廷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可改为“有拜于郑廷之村夫”。
4.文中画线句子需要断五处,正确的是(     
未几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②上书③求赏者④络绎不绝⑤郑哗然⑥晋闻之⑦复攻之⑧郑危矣。
A.①⑤⑥⑦⑧B.①④⑤⑥⑦C.②⑤⑥⑦⑧D.①④⑥⑦⑧
5.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郑国转危为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郑国又从安定到危险的原因是_______
2024-07-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
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李牧连
③赵五战于秦
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哉!
2.以上文段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从文中可以看出,齐国灭亡是由于______________,燕国灭亡是由于_____________,赵国灭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原句回答),文章最后在六国灭亡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024-07-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                      危 :端正
B.者如斯                      逝:往
C.一世之雄也               固:原来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有

(2)作者引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诗,主要想说明的是(     
A.明月当空,星辰稀疏,乌鸦和喜鹊都不见了,这是对当时环境的具体描绘,作者在此用它暗示环境 。
B.写明月其实是在写人,作者借用它意在说明自己心境纯洁如明月,行事如明月,光明正大,襟怀坦荡。
C.诗的作者一生求贤若渴,“明月”即“贤才”,“贤才”若当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而乌鸦、喜鹊则似贤才择主,犹豫再三而选择良枝。作者从客的悲凉,抒写自己的达观。
D.乌鹊南飞表现的是作者的失落,作者追求的东西未得到,故伤感痛苦。这种士大夫失意后的落寞, 让人读之心神俱悲,难以掩卷。

(3)下列对原文第三段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败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4)翻译下列句子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2024-07-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会昌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醽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选自苏轼《赤壁赋》)

1.文中运用曹操典故的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B.同情曹操怀才不遇。
C.借此慨叹人生无常。D.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心志。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正襟             (2)逝者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选文采用了传统赋体的哪种写作形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024-07-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职业中等学校职教高考班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军
B.秦以利晋       阙:使……侵损,消减
C.行李之往来       行李:使者
D.越国以       鄙:边邑
2.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24-07-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